董慶鑫
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山東 菏澤 274100
當前互聯網的普及已經卷席全球,成為時代發展的主趨勢,打造智能化現代化社會模型。互聯網的出現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極大的發展空間以及利益,迎來了新的改革突破口,通過與互聯網技術的相結合,從而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得到更多有效價值的提升。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互聯網技術與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相互融合,在信息數據的基礎上,實現社會保障信息管理更為科學安全,增強信息數據的精準性,推動社會保障信息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諧,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接下來本文將從“互聯網+”的概念入手,分析在“互聯網+”背景下社會保障信息化的現狀,通過對當下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了解,提出在互聯網的作用下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策略,掌握“互聯網+”對社會保障信息化體系的社會價值與意義。
“互聯網+”,顧名思義就是對互聯網技術在不同領域應用的一個總結,是在新技術的不斷創新演變之下形成的大數據、云計算等極具有時代代表的技術前沿,是互聯網技術與社會共同發展的有機表現。我們可以看到,在“互聯網+”的引導下,互聯網技術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其豐富了我國產業鏈條,創新了現代化發展渠道,給國家綜合產業發展帶來了生機,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高度運轉與前進,拉動了國家經濟的穩定上升,促使國家、社會發展更具有活力與朝氣。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互聯網+”所展現出來的還有在大數據上的突出表現,大數據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更是根源所在,其形式多樣化,種類豐富,涵蓋的范圍之廣,是互聯網發展與蛻變中的重中之重。大數據是借助“云計算”的基本方式進行數據管理與分析,大數據在管理數據以及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上占有很大的優勢,能夠給行業研究帶來很大的便利。比如說,在選擇是否開一家服裝店以及開哪種類型的服裝店上,店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大數據進行定向調研,從而獲得市場的服裝類型占比以及消費者對不用衣服消費類型的占比,通過對不同數據的比對,得出最終店鋪的經營種類。大數據不僅在商業經營上面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于政府工作也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比如在對提交的大范圍居民相關數據進行整合的時候,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大數據功能,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精準計算與分析,不僅節省了人力,還能夠高效率完成工作,確保了工作的有效性。“互聯網+”的一系列戰略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社會的推進帶來了全新的精神詮釋,給予技術數據上的支持依托,為各行各業帶來精準化的服務,推動了國家朝著綜合全面發展的方向不斷邁進,從而能夠進一步邁向國際互聯網代表的舞臺。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互聯網普及范圍廣泛,與社會保障信息體系也達成了相互融合的狀態。社會保障信息體系龐大,管理信息的范圍較寬,單純靠人力資源來整合社會保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保障信息管理的效率,降低了信息整合的質量,會阻礙社會保障信息現代化發展改革。因此,互聯網的出現就給予了社會保障信息體系很大的幫助,推動其走持續發展的道路。面臨著社會的改革浪潮,打造服務型政府更應當與快速發展的經濟相適應走符合時代發展主流的道路。綜合來說,在新時代,“互聯網+”與社會保障信息體系的相融合,對于社會保障信息化構建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共同推進社會改革與發展。
首先,借助“互聯網+”的平臺與技術,能夠構建服務的有效途徑。信息化的發展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在人民與政府之間搭上了溝通的橋梁,能夠保障政務信息的公開以及錄入數據的準確性,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化處理。社會保障信息是關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通過有效的信息化建設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能夠有效提高政務處理的效率,保證了社會保障信息數據的精確性以及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執政能力以及整合能力,提高政府職能,建設富有公信力的服務型政府。
其次,“互聯網+”與社會保障信息化的融合構建,其實也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符合了主流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也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必經之路。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就致力于構建服務型政府,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初心與使命,滿足人民的需求,保護人民的權益[1]。當前,國家正在為全面小康社會而持續奮斗努力,傳統的方針策略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下社會的需求。因此,政府需要對職能進行合理規劃與科學轉變,才能夠保持活力。而這種轉變就需要依靠“互聯網+”背景下的大數據進行融合,通過借助互聯網平臺技術,實現政府管理的信息化與智能化,通過大數據的整合與分析能力,不僅能夠減輕政府繁雜的政務負擔,還能夠方便政務處理。“互聯網+”與社會保障信息體系的融合,就在很大的層面上減少了政府壓力,通過整合社會保障信息體系的數據,對相關數據進行歸納分析,保障了數據的安全以及精準性,確保了社會保障信息數據的完整。
社會保障系統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權益的重要體現。當前社會保障系統與“互聯網+”相互結合,打造了大數據基礎下的社會保障信息化體系,全面監管社會保障信息的錄入。社會保障信息是關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也是關系到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信息化工程。當前伴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邁進,人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國家對于社會保障信息管理也越來越重視,在全面脫貧的目標背景下,著力實現社會保障信息全覆蓋,肩負對人民負責的重任,加強對社會保障信息化的建設,滿足人民最為迫切的需求。
“互聯網+”與社會保障信息體系強強聯手,共同建設社會保障信息化模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難免存在有不可避免的問題。首先從思想覺悟層面來說,雖然說現在社會已經進入了全面現代化建設時代,但是在部分地區其思想層面并沒有與時代跟進,而是停留在了初始階段,不能夠很好地接受“互聯網+”、大數據帶來的便利,對社會保障信息化系統不理解,不管是管理者還是具體的執行者都沒有很高的思想覺悟,對于社會保障信息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不能夠深入理解,這種消極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社會保障信息化系統的進步與發展,影響單位辦公效率[2]。其次,是在資源上地域差異明顯,東西部經濟上的落差也導致了兩者在互聯網建設上的偏差。在內部地區資源的不足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人力資源的不足,缺乏高素質人才,欠缺人力資源的保障,導致社會保障信息體系在后續部分難以推進,影響了社會保障信息體系的全面化建設。還有另一個不足是在于信息化軟件設施硬件落后,“在互聯網+”的整體背景之下,不少地區仍存在有運營維護不足的問題,也就是說社會保障體系的形式較為單一,信息瀏覽較為枯燥等現象,這種不能緊跟時代潮流的維護保障舉措,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社會保障信息化發展受到阻礙。
圖1 我國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地區差異分析
發展“互聯網+”背景下的社會保障信息化體系,就是從根本上建立服務型政府,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滿足人民的需求,落實“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精神的具體體現。而當前,在“互聯網+”背景下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存在有人力資源不足,思想覺悟不高的狀況。因此,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加強思想覺悟,單位領導干部要在思想上進行自我革新,不斷強化思想意識,真正意識到互聯網之下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真正用自身的行動,主動學習投身建設,共同推進社會保障信息體系的進步與發展。
當前時代,互聯網技術發展越來越迅速,各種資源層出不窮,信息載體也魚龍混雜,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秩序。因此,在這種狀況下,社會保障信息體系需要立足于實際,從當下出發,結合時代發展潮流,依照人民的意愿與訴求,建立健全以人民需求為出發點的服務信息化平臺,真正為人民做實事[3]。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單位需要加強對社會保障信息體系的維護,有效整合資源,促進“互聯網+”與社會保障信息體系的融合,提高整體系統的準確性與科學性,有助于增強社會保障信息的整合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消耗。
社會保障信息化系統需要有各方面有效的財政支持,才能夠走向持續發展的道路。加大對社會保障信息化系統的資金支持,能夠有效優化社會保障信息化系統的設備,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優越性。通過借助豐富的資金支持,為社會保障信息化系統提供軟硬件支持,推動整體體系朝著綜合全面發展的方向邁進。
社會保障信息化體系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保證人民權益的重要存在。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社會保障信息化體系依據互聯網技術,通過整合社會保障信息,分析數據,保證了社會保障信息的準確性以及科學性,確保了社會保障信息化體系的完整,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切實發展規律,從人民的需求出發,扎實推進社會保障信息化系統的建設與發展,從而推動國家社會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