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威
(北京市密云區融媒體中心,北京 101500)
隨著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快速發展,電視專題節目主持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現。在電視專題節目當中,主持人想要從中脫穎而出,需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現階段,國內電視專題節目市場百花齊放,但是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限制,受眾喜愛的電視專題節目卻呈現“高仿品”現象,此種情況下容易給受眾群體造成“審美疲勞”,并且在眾多“仿制品”節目之中,會對節目的整體效果帶來不利影響。就像麥克唐納對大眾文化批判的那樣:“庸俗作家們借助大眾文化需求進行賺錢……”在電視專題節目同質化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怎樣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是大多數主持人首要思考的難題。
在我國眾多電視專題節目當中,優秀節目主持人已經成為保證電視收視率的前提條件[1],而擁有多少知名主持人也成為評價一個電視臺能力強弱的主要標志。當前,盡管我國已經涌現出許多電視專題節目主持人,但是主持人對于角色定位的認知還存在許多問題。
節目主持人會使大眾傳播具有顯著的個性化特點,此種電視專題節目不但有著顯著的個性化、人格化,還會使節目交流感、互動感進一步增強,為此也成為當前電視節目的主要內容。節目主持人發展至今,已經去掉青澀的外殼,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主持人代表,例如,何炅、撒貝寧、董卿等。
在大眾傳播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主持人隊伍逐漸壯大,社會大眾對于主持人的認識也從過去的模糊到如今的清晰。此種進度可以在中央電視臺定期組織的主持人大賽中顯現,大賽設定的項目說明,進一步向主持人提出專業素質的要求,且在深化、細化、綜合化方面也有較高標準[2]。與此同時,參賽選手的起點比較高,有一些選手表現十分亮眼。但是電視專題節目主持人的綜合素質,未能和社會發展共同進步。知識經濟作為新時代的主要特點[3],主持人也要在社會發展、實際工作中不斷調整自己、完善自己。一個電視專題節目能否取得成功,一方面取決于節目形式與實際內容,另一方面與主持人自身知識能力、經驗積累、臨場應變能力、創新意識有關。部分主持人的外在形象、語言條件良好,但是缺少進取精神、競爭意識,安于現狀,沒有向自己發出挑戰,一旦電視專題節目進行深化、細化改革,這些主持人也難以勝任此項工作,最終只能被節目所淘汰。
1.物化主持的基本概述
主持人在電視專題節目中的表現可以劃分為許多層次,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有效處理自我個性與電視節目主題風格的內在關聯性。一檔好的電視專題節目,根本原因是獲得受眾群體的高度認可,為受眾群體帶來良好視覺感受,有助于提高受眾群體的審美能力,而這在某種層面上來講,也是主持人在電視專題節目上的物化效果。物化的含義,最早源自于《莊子·齊物論》中[4]:“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莊周夢蝶”,在通常人看來,當一個人在清醒時所看到的是真實的,而夢境是一種幻覺,并非是真實的。但是莊子不以為然,盡管“清醒”屬于一種境界,但是“夢”也是另外一種境界,二者存在明顯差異性;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同的,這也是一種物化境界。就像在電視專題節目中,主持人也要達到個性與節目風格的物化效果,其物化主持不但要滿足節目的主要需求,還要不斷強化主持人的能力技巧。
主持人的物化性特點,主要指主持人和電視專題節目需求的相互整合[5],最為關鍵的是主持人在演播室內的表現和節目想要呈現給受眾的觀念需要保持統一。主持人在舞臺上要具備一種意識,就是此時的“我”并非是無知的“我”,而是一方面的自我意識和另一方面節目要求之間相互權衡的“我”。在電視專題節目中進行物化主持,消除主持人個性的同時,還要扮演好“把關者”的角色,才能提高節目效果,促進現實信息與情感的傳遞與互動,給受眾群體帶來良好的視聽盛宴。
2.在電視專題節目中主持人的表現分析
主持人的穿著搭配、動作語言都要和電視專題節目的整體需求相互融合。當前,現階段的傳播方式、傳播技術十分豐富,部分主持人為了充分展現自己,十分注重個性化,促使自己的“小我”完全凌駕在節目內容訴求、風格定義的“大我”之上[6],以至于電視專題節目主持人對待節目的態度缺少謹慎性,進一步影響整體節目的播出效果。例如,東方衛視有一檔訪談類電視專題節目《東方夜譚》,主持人有一次采訪演員陳坤,在嘉賓提問過程中,主持人為其設置有關設定答案,因主持人完全凌駕于嘉賓之上,限制嘉賓的發揮,導致節目播出效果受到影響。與之相比,一些蜚聲國際的知名主持人則會以節目為主,完全謹記自己的“小我”。例如,美國NBC著名主持人湯姆·布羅考在電視專題節目《晚間新聞》之前,曾經被要求在節目中插播廣告,主持人湯姆·布羅考卻認為插播廣告不利于自身形象的維護,還會使節目本身價值降低,所以將此提議拒絕。由此可見,在電視專題節目中,主持人基于宏觀層面,應該展現出“物化”特性,也就是及時調整自身狀態,把握好節目需求的分寸。只有當主持人找到自己在電視專題節目中的準確定位,才能用正確的眼光對節目流程進行審視,以便管控節目整體過程,完成電視專題節目主持的任務。
精準鮮明的主持人角色定位能夠促進電視專題節目內容的展開,增強受眾對節目內容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主持人就像一名主導者、引導者一樣,能夠使受眾盡早投入到電視專題節目情境當中,促進節目意圖的表達。
1.主持人“演”作用的發揮
作為一名主持人,在電視專題節目中適當地演繹,也是一種高水平的主持方法。此種“演繹”并非指戲劇表演,含有許多夸張情緒、語言、動作等內容[7],戲劇中的表演是對于角色的主觀認知。然而,主持人演繹屬于“非角色表演”,能夠在自我行為的條件上,展開可以感動人心的信息交流。
結合當前電視專題節目市場,具有一定反響的電視專題節目都會要求主持人可以基于個性化層面對信息傳遞加以考量。如此一來,主持人就要調整自身心態,對于自己提出更高的職業要求。適當結合演繹方式,會對主持人的面目表情、語氣語調帶來良好輔助性作用。在電視專題節目的現場,主持人和觀眾群體或者是虛擬對象的互動交流都要具備一定表演技巧[8],此種就好像“獨角戲”的表演方式,使節目的連貫性提升,同時也能讓主持人在節目現場保持放松狀態,充分表現自己。例如,知名主持人謝娜在電視專題節目《快樂大本營》主持過程中,經常會穿插一些表演技巧,曾經有一期訪問小沈陽節目中,為了滿足小沈陽主持的心愿,謝娜和小沈陽即興主持《新聞聯播》節目,謝娜利用全國各地“方言”,通過夸張的表情、表演方式,向觀眾展現出別有一番趣味的主持方式,現場觀眾反應熱烈。此種方式使節目效果進一步提升,并充分展現出主持人和嘉賓的良好互動能力,在電視專題節目現場,主持人的“表演”,不能被定義為一種手段,應該被認為是一種增強節目效果、促進節目良好發展的交際能力。
2.注重引導,強化互動
電視專題節目主持藝術作為一種團隊合作的藝術方式,主持人在臺前的藝術表現需要幕后工作者的相互配合與共同努力。主持人在節目當中的組織與協調作用貫穿于節目的始末,要扮演好電視專題節目的代表著、參與者、傳播者的角色[9],在節目中發揮引導促進作用,最為重要的是觀眾和媒體最為直接的溝通主體就是主持人,這就要求電視專題節目主持人應該具備一種特性,而此“特性”主要指不同元素相互融合形成節目的一部分。主持人是站在臺前,以個體方式出現,代表群眾觀念和受眾展開平等互動的個體。對于一名從事電視專題節目的主持人來講,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與媒體意圖,以便促進信息的有效傳遞。
這就需要主持人在電視專題節目中做到“言之有理”,通過有聲語言的表達,將節目內涵充分詮釋,主持人應該導入適當話題,對于嘉賓情緒加以有效引導。以《拉呱》電視專題節目為例,主持人小么哥與搭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事件播報前,都要對這件事從淺入深、簡單明了地用受眾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提高受眾群體對新聞事件的接受度與理解度。
在電視專題節目當中,主持人也要對話題加以控制與引導,從而得心應手的處理節目現場資源,有效避免節目“兩張皮”情況的發生,提高主持人和受眾群體的互動效果。
現如今,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良好發展,電視專題節目不斷內化革新,促使電視專題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節目形態愈發多元化。在多元化電視格局下,主持人應該扮演好電視專題節目和受眾群體之間的“橋梁”角色[10],不斷發揮自身的輿論導向作用,從而增強自身對于電視專題節目的把控能力,以便主持人張弛有度地調控節目發展進程,進行正面輿論引導。主持人在電視專題節目現場所展現的把控指揮能力,不僅僅考量主持人對于臺本規定的走位與臺詞要求,還考驗主持人在節目現場的把控力與影響力。
在電視專題節目主持期間,主持人需要結合主題形成矛盾沖突,但是也要做到解決矛盾且疏導受眾群體的建議,充分發揮主持人的輿論導向作用,使節目收視率得到有效保證。這就要求主持人具備價值取向與觀念指導能力,并善于利用自己手中的指揮棒,讓整檔電視專題節目的播出效果不斷提升,獲得受眾群體的認可。例如,在一檔相親類電視專題節目《非誠勿擾》中,有一期嘉賓是一名熱衷于“求包養”的青年,主持人盡管沒有對這名青年的價值觀加以否定,但是主持人引導在場女嘉賓回答相應問題,當場許多女嘉賓都不贊同“求包養”的行為,主持人用此種點睛式的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輿論導向作用,并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對于主持人來講,現場指揮電視節目,并不需要刻意,而是通過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導入某個話題。對節目現場加以控制,通過話題的語言聯系,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也是對電視專題節目與受眾群體負責任的一種行為。
主持人所具備的權利都是媒體與受眾群體給予的,主持人在電視專題節目中呈現的價值取向、立場觀念都要以大眾媒介傳播方式展現出來。這就要求主持人在電視專題節目中注重積極、樂觀、向上的輿論導向作用的傳遞,并展現出真善美的一面,這也是一名媒體人的首要職責。在電視專題節目當中,主持人有時不需要依托有聲語言進行輿論導向的傳遞,而是通過設定問題、和現場嘉賓或者觀眾進行互動等方式展現出來。主持人對電視專題節目的把控是工作能力的基本體現。
綜上所述,當前,電視專題節目類型多種多樣,導致同質化現象愈發明顯,需要主持人結合電視專題節目對自身的角色定位有一個全面理解,才能充分發揮角色定位的作用。無論主持人的個性特點有多明顯,在電視專題節目主持中,都要立足于“物化性”“引入性”“導向性”的角度,全面分析主持人在電視專題節目的定位與表現方式,以便保證主持人定位和節目定位風格相一致。除此之外,在電視專題節目當中,主持人還要勇于表達自我、展現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強化自身對節目內容的掌控力。只有充分發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作用,才能讓主持人和節目相互融合,互為促進,充分釋放主持人的能量,讓電視專題節目充滿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