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麗
(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歷來是高校發(fā)展的重點,維護學生安全、培養(yǎng)社會認可的大學生是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雖然民辦高校在招生方面依然存在難題,但學校規(guī)模仍在逐步擴增,如何管理好、培養(yǎng)好學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學生思想尚不成熟,法律意識較為淡薄,部分學生法治觀念不強,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因此,將法制教育融入高校課堂,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大學生勢在必行。
第一,民辦高校法制教育認識薄弱。目前,民辦高校通常屬于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對黨務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及公辦院校,而學生法制教育從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將法制教育獨立出來,民辦高校開設的法律基礎課與思政課混為一談,致使法律課時有限,只能籠統(tǒng)地講述和羅列知識點,很難體現(xiàn)法制教育的實效性。第二,民辦高校法制教育教師數量不足。目前,很多民辦高校教師一人多職現(xiàn)象嚴重,法學專業(yè)出身的教師不多,部分教師未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第一,家長和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當前,高校法制教育仍在推進階段,學生的法律意識仍較為薄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缺乏言傳身教,無法成為孩子的榜樣,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和認識不加以正確引導,導致部分學生誤入歧途。第二,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不高。隨著社會就業(y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大學生迫于提升自身學歷水平,存在一定的功利思想,對法律方面的學習不夠,將更多精力放在英語、職業(yè)技術證書的考取上,造成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素養(yǎng)不高。
學生法制教育是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民辦高校應全方位、全過程地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不僅要注重課堂及校內教育,還要將課外和校外教育結合起來,讓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應有的權利,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民辦高校的辦學初衷是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社會,大學生若想得到社會認可,應具備過硬的綜合素質。加強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學生畢業(yè)后投身于各行各業(yè),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較高的法律素養(yǎng),能夠有效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法治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民辦高校的各個專業(yè)都是順應市場經濟發(fā)展應運而生的,法治經濟具有兩個鮮明的特征:一是各種市場行為應在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范疇內進行,二是法律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具有權威性。民辦高校學生是社會經濟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畢業(yè)后多數在民營中小企業(yè)工作,是市場經濟中極為活躍的人群,因此要加強學生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將法制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利用線上線下各種渠道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守法、知法、護法、用法的意識,使學生能在實際工作中自覺依據法律知識調節(jié)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
第一,提高法律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滿足大學生知法守法的需要,通過加強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的針對性,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開設法制案例解析課,通過深入淺出的實際案例及思想教育,使學生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強化學生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識別處理能力。第二,豐富法制教育的教學手段。民辦高校要深入了解大學生正在關注的法律問題和時政問題,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特色和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知識教育。比如,通過開展法律知識主題班會或大討論、觀看經典法律主題方面的影視片、進行經典案例分析等教學手段,將法制知識傳授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法制教育深入人心,讓學生在學法、知法的過程中形成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評價能力,用法律規(guī)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形成懂法守法的良好習慣。
第一,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環(huán)境,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依法治校的理念。除了課堂理論傳授和各類實踐活動之外,環(huán)境熏陶和渲染也是營造法制學習氛圍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可以通過宣傳欄、條幅、報紙報刊等平臺讓學生獲取法律知識,通過校園文化的熏陶,使學生感受到法律就在自己身邊。第二,組織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實踐活動。法制教育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加深和鞏固學生的法律知識。民辦高校要通過組織各類校內活動,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通過校園法律文化活動周、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使學生能夠掌握和運用相關法律知識。此外,大學生還要積極走進社會,了解法律對社會的影響,了解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第三,有效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鞏固大學生法制教育成效。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的個性、自我認知、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有效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對于幫助學生消除不良情緒、預防和避免心理問題尤為重要,避免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而引發(fā)的違法行為。
法制教育需要相對穩(wěn)定的教育渠道,更需要構建一支具有較高專業(yè)理論水平和實戰(zhàn)經驗的師資隊伍。民辦高校法律教師應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及教學能力,提高法律素質,了解青年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結合民辦高校自身條件,通過多種招聘途徑,構建一支水平高、業(yè)務精的以專職教師為主體、兼職教師為補充的高素質法制師資隊伍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運用法律知識和具體案例,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提高民辦高校的法制教育水平。
以學生為中心是民辦高校發(fā)展的基礎和關鍵,民辦高校應堅持依法辦學、依法治校,將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的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營造法制氛圍濃厚的和諧校園環(huán)境。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的法制教育管理,不僅需要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和社會法制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更需要社會各方的相互協(xié)作和大力支持。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教育工程,也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課題。民辦高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其法制觀念,提高民辦高校的法制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