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巖
(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報紙記者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是在網絡傳播時代下做好新聞報道工作的重要前提。要求報紙記者靈活轉變新聞事件的記錄者和參與者等身份,滿足報紙媒體受眾的時效性和真實性等方面的要求,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作用。還需報紙記者加強實踐經驗總結和教訓積累,通過重視采訪工作與樹立網絡傳播觀念等措施,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價值,從而達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微博和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成為了大眾社交與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傳統媒體的發展空間不斷被壓縮,報紙記者的工作壓力逐步增大。面對網絡新聞帶來的沖擊與挑戰,報紙記者需通過靈活轉變角色定位的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推動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網絡傳播時代對報紙記者帶來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網絡傳媒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報紙記者傳播新聞的主動權地位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記者的身份越發模糊,需及時轉變工作觀念和態度,擺正自己的身份,獲得社會的認可。網絡媒體的發展勢頭正猛,網絡新聞對傳統媒體新聞的沖擊較大,在新聞獲取便利度和信息傳遞速度等方面的優勢,都是傳統媒體新聞不能比擬的,逐步取代了傳統媒體新聞的主導地位。網絡傳播時代下的新聞主體范圍更廣,任何新媒體用戶都可以是新聞的創作者和主體,促使傳統報紙記者的新聞掌控權逐漸發生變動。
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使得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包括移動信息客戶端和網頁論壇及新聞平臺等,打破了傳統媒體單一傳遞信息渠道的弊端,促使傳統報紙記者控制新聞渠道及傳播途徑的能力逐步弱化。同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新聞的信息真假參半等方面有著明確的區分,也降低了新聞獲取和整理及播報的時效性,難以確保工作效率,促使報紙記者的工作壓力更大。報紙記者無法及時控制新聞事件的擴散,只能向大眾呈現真實的新聞事件信息。
傳統媒體新聞播報的延遲性強,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時效性,明顯滯后于新媒體平臺的新聞。與受眾被動接收信息的傳統媒體新聞不同,網絡新聞的互動性強,同時具備評論與轉發等方式,促使網絡新聞的吸引力更強,使得新聞主體的地位逐漸發生轉變。但由于傳統報紙記者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比網絡新聞的制作者更強,能夠以理性客觀的角度看待新聞事件的發展,傳統媒體的新聞內容中很少摻雜了個人情感及觀點立場等因素,確保了新聞的真實性,這也是網絡新聞不能比擬的。雖然傳統新聞記者能夠把控新聞的深度,但無法確保新聞播報的速度,促使速度和深度的平衡被打破。
記者可利用全媒體技術收集與處理和分類新聞數據信息,新聞素材獲取的難度較大,面對媒體激烈的競爭,在加工和編排新聞內容時,去突出新聞信息在社會上的傳播價值。記者有引導群眾情緒的作用,在新聞播報中,需合理引導大眾的情緒,讓大眾以客觀理性的思維解讀新聞信息,確保播報信息的科學合理性。報紙記者需嚴格遵循信息傳播方面的規章制度,堅持反對低俗的新聞內容,更不能因工作忽視傳播負面的信息內容。
在傳統媒體新聞報道中,受眾被動接收信息。而在網絡新聞中,公眾的主體地位更高,可在報道的新聞內容中,充分體現大眾的觀點想法,促使記者獲取信息素材的途徑更加廣泛,衍生出了新的工作內容,對大眾的心理期待和想法更加了解。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要求報紙記者從基層調查入手,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在事件調查中深入挖掘事件的真相,積極傳遞更加真實有效的新聞信息。
媒體技術對新聞信息處理的影響較大,記者不僅要做好呈現與梳理和統計等環節的工作,還需做好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提高媒體信息的透明度和開放性及內容的兼容性。當下流行的微博和短視頻等新媒體技術,憑借三方編程去對接信息,將信息客戶端和傳播手段及收集與網絡等調入一線媒體,向受眾實時呈現信息。信息整合與傳遞的速度更快,更利于突顯出全媒體技術對新聞傳播業的服務價值[1]。
記者肩負的職責多樣化,包括新聞傳播和監督社會輿論監督等,尤其是傳統報紙記者,可利用傳媒的手段監督公權力,并表達社會群體的要求及意向。傳統報紙記者在履行輿論引導和監督等職能的同時,需注重自己的思想行為,樹立法制觀念和較高的職業規范,在一定的限制之內合理報道新聞及傳播信息,引領社會風尚,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維護社會弱勢群體和國家的利益,促使報紙記者的監督權及相應的義務得以規范履行。報紙記者在履行傳播權利和新聞報道義務及維護公共利益責任與監督引導社會輿論的同時,需明確自身的身份,積極營造和諧的社會文化環境,積極為媒體行業與社會發展做出努力。
報紙媒體承擔著傳遞信息文化的職能,也是娛樂和社會的聯系,更是黨和群眾交流的橋梁。面對網絡新聞的沖擊,傳統報紙記者更需明確自身在信息與文化傳播等方面的職能和責任,充分了解報紙功能的地位,發揮監督和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在新聞采寫與創作等環節,積極引導健康的風尚,弘揚主流價值觀念及時代精神,促使報紙在熏陶和影響群體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揮。
報紙記者在新聞工作中,有著較大的價值判斷的權利,要求其恪守職業道德,遵守法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約束,在一定的范圍內傳遞信息和報道新聞。網絡新聞的出現,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對于傳統報紙記者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充分發揮報紙在引導社會輿論等方面的作用,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加強對報紙公信力和權威性的建設,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描述新聞事件,減少主觀隨意性,不受個人心理和情感因素的影響,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
網絡傳播時代下的采訪方式更加多樣化,對報紙記者的信息綜合處理能力要求更高。記者需圍繞新聞的主題。綜合性的收集和篩選和處理視頻、圖片、文字等素材,將其整合成為可讀的新聞內容,達到新聞播報的目的。面對多樣性的采訪方式,要求報紙記者明確采訪工作的目的性及技巧性,采訪的目的和效果不能把控,將難以發揮采訪的價值。因此,需明確定位角色,不斷提高采訪工作的能力水平,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加強重視采訪工作的同時,細致分析采訪工作的過程,逐步做好角色定位工作。為達到采訪工作的目的,要求報紙記者樹立先進性和創新性的采訪思維,擺脫形式主義,詳細分析采訪的內容,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采訪計劃,規范設置采訪目標,突顯出先進性的采訪思維。報紙記者需明確把握先進性及創新性的內涵,與網絡新聞的內容真假參半和喧賓奪主等特點做出明確的區分,讓受眾有耳目一新的感受,提高報紙新聞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報紙記者在媒體工作的職責多樣性,需做好信息的整理及核查等工作,根據采訪內容編寫要報道的新聞,豐富新聞內容的內涵。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整合,促使媒體涉及到的范圍更廣,報紙記者需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與職責義務,規范展開各項工作。報社等部門需加大培養報紙記者的力度,促使其能夠在新時代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和價值。
新聞內容的準確性傳統報紙最為突出的優勢,報紙媒體在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仍需保持行業的優勢,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有效性。要求報紙記者在篩選內容和編輯新聞時,需嚴格把控新聞內容的質量。民眾對傳統報紙媒體新聞的信任度高,獲取準確的信息時,通常會查閱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由此可見傳統報紙在民眾心中的較高地位。報紙記者在調整新聞內容時,不僅要以各種大事和時政及政策為主,還需考慮到民眾的興趣喜好,更需要把握媒體所擁有的主旋律。確保新聞內容的準確性,讓民眾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促使報紙記者在網絡傳播時代下的角色定位更加精準[2]。
首先,注重自身職業素養的提高。新媒體時代的報紙新聞傳播力建設,對報紙記者的能力要求更高,包括圖像處理能力和視頻編輯能力等。報社需完善對人才的引進及培訓等機制,不斷提高報紙記者的綜合能力,幫助報紙記者良好的進行角色定位,使其能夠得心應手的展開崗位工作,快速適應網絡傳播時代的崗位工作環境與要求。報紙記者需加強實踐經驗總結與教訓積累,借鑒優秀的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素質和準確判斷信息資源及快速定位轉換角色等方面的能力。加強對現行法律規定的了解,熟悉工作相關的法律,明確自身的身份和職責。學習其他媒體新聞創作的優勢特點,幫助報紙記者快速靈活的轉變角色定位,避免固化思維和工作模式及態度對角色轉變、綜合素質水平的影響。不同的媒體行業有著自身獨特的新聞風格與特色,通過學習其他媒體新聞,借鑒其他媒體新聞記者采編的方法和思路及技巧等,融入到自身的采編工作中來,幫助自身規范落實角色定位的工作。報紙記者時引導輿論的重要力量,更需要堅守責任感與職業道德,不斷提高自身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本著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及服務的理念,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規范展開新聞的采編和報道等工作,充分體現出報紙記者的社會價值及個人價值,為新聞事業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其次,做好自身的定位。傳統報紙行業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報紙新聞在媒體行業的競爭力提升,也會受到行業內部調整效果的影響。作為報紙記者等新聞工作者,需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質,準確抓住報紙內容進行編輯,強化報紙新聞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在其基礎上,樹立傳媒行業的標桿與典范,端正自身的思想行為,為行業發展起到帶頭作用。報紙媒體記者在網絡傳播時代需嚴格要求自己,使其快速適應新的發展環境,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技能,為傳統報紙的現代化發展獻計獻策,積極帶動報紙在新環境中的發展。
最后,向復合型新聞人才轉型。報紙媒體與網絡新聞在網絡傳播時代下的融合發展趨勢越發突出,紙媒在網絡平臺上開設各種賬號,促使讀者利用網絡平臺閱讀報紙的內容,更利于報紙媒體在輿論傳播力等方面的建設。在新時期的背景下,要求傳統報紙的記者積極學習互聯網技術和現代信息化技術,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向復合型的新聞人才轉型。報紙記者可利用數據的分析和挖掘等功能,了解受眾的喜好及閱讀需求等,針對性的撰寫新聞內容,促使報紙新聞更加貼近讀者和貼近生活及貼近社會。
報紙記者在工作中需主動拉近讀者與新聞報道間的距離,確保新聞報道能夠深入人心,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深思。這就需要報紙記者做好準備工作,充分掌握基礎資料,創新新聞的采訪和編寫等方法,確保新聞內容真實性的同時,合理展開角色定位,實現自身專業優勢及價值的充分發揮。報紙記者在網絡傳播時代下的角色定位,不僅需依靠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報社的支持,通過組織記者交流會等活動,使得各崗位的報紙記者分享工作經驗,將報紙記者從傳統的思想觀念及態度中脫離出來,樹立網絡傳播的觀念,深化其做好角色定位的意識和能力。在網絡傳播技術的帶動和影響下,新聞信息的傳播方式和速度等方面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報紙記者需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靈活運用網絡傳播技術拓展信息渠道,獲取豐富的新聞素材。報紙記者的角色定位需具備多元化的新聞理念,從多個角度看待新聞信息,考慮受眾群體的閱讀習慣和信息需求等,針對性的推動新聞內容,賦予報紙新聞更多網絡傳播時代的氣息及特征。在確保報紙內容質量的同時,本著引進來的原則,積極學習和充分掌握及靈活運用各種新設備,不斷創新和改善傳統的報紙采訪及編輯工作方式,推動報紙工作效率和質量的穩步提升,促使網絡傳播時代下報紙記者的職能得以充分發揮。通過微博等多渠道獲取新聞信息的同時,需辨別和檢驗新聞信息的真偽,可通過采訪等方式,確保新聞的全面性與真實性,通過不斷拓寬報紙新聞的獲取渠道,促使網絡傳播時代的報紙信息系統得以盡快成型[3]。
要求報紙記者具備網絡傳播觀念,深入了解網絡傳播的內涵,不斷優化報紙新聞的工作環境。報紙記者在網絡傳播時代下的工作展開,需具備網絡傳播的觀念和多種能力,深入了解讀者的需求,充分把握報紙呈現出的效果,從而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的吸引力,發揮新聞信息在傳遞情感和思想內涵等方面的作用。要求報紙記者深入分析和研究網絡傳播的內容,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制定角色定位的計劃,合理設置角色定位的目標。報社領導加強對報紙記者角色定位問題的研究把控,提出建設性的整改意見,讓報紙記者在網絡傳播時代能夠充分履行工作職能。
報紙記者要想在網絡傳播時代找準自身的位置,就需積極投入到崗位工作中來,扎根于人民群眾,堅守職業精神,還原新聞事件的本色,緊密貼合群眾的實際生活,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誠意,切實拉近群眾與新聞工作者之間的距離。作為新聞工作者需不斷提高文采,打破以往平鋪直豎的編寫方式,不應簡單地描述或轉述新聞事件,需采取多種寫作手法,如以小見大等寫法,使讀者在記者的思維引導下,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與本質,提高報紙新聞的可讀性與思想性。這就需要報紙記者在新聞報道中融入獨特的思考,做有見解、有情感及有溫度的新聞報道。
在網絡傳播時代的背景下,傳統報紙記者的角色定位越發模糊,無法確保新聞傳播渠道及新聞的實效性,還需轉變傳統報紙記者的思想觀念,不斷明確其崗位責任,使其規范發揮輿論監督和導向等職能。同時,不斷提升其專業素質,積極拓展新聞獲取的渠道,弘揚社會正能量,促使報紙新聞的價值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