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文
(嘉興市廣播電視集團,浙江 嘉興 314000)
新媒體技術改變了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和網絡媒體開始和傳統播音主持行業產生直接競爭。為了吸引更多的忠實聽眾、維護受眾群體,播音主持必須不斷提高節目質量,增強主持語言的藝術性。聲音是廣播電臺節目溝通聽眾的唯一途徑。主持人的語言駕馭能力和聲音掌控能力直接決定了節目的效果和質量。主持人必須積極提高播音技巧,創新語言藝術,深入挖掘節目內容的社會價值、情感價值,引發聽眾的情感共鳴。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在對主持風格創新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語言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中的重要意義。主持人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中,除了要運用一些專業播音技巧之外,還要在播音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這些都是評價主持人職業素養的參考依據。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時代已經讓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如今,人們更喜歡主動從網絡終端中選擇性的獲取信息。因此,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要想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就要抓住新媒體的特點,對傳統的主持語言進行改革,如:對于主題性的新聞信息,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就可以用更加生動的語言進行傳播,這樣才能在滿足受眾群體需求的同時吸引到更多的受眾關注,同時也展現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多種主持風格,推動新媒體時代主持工作的順利開展。另外,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在對傳統主持語言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主持人還要不斷提高新聞信息在受眾群體中的影響力,在滿足受眾群體聽覺和視覺需求的同時,對新聞信息的播報細節進行處理,使新聞信息的整個播報流程更加符合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另外,主持人還可以在新聞信息中加入一些動態視頻或者網絡用語對信息進行傳播,從而使節目的質量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就是節目的代言人,與節目的整體效果有直接關系,因此,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要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從多方面對主持語言進行處理,這樣才能讓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行業能夠長效發展。
聲音是廣播電臺主持人的謀生之本,也是主持人職業能力的基本表現。語言是主持人在聽眾中塑造形象的重要工具。普通話標準是主持人的最基本要求。流暢、清晰、標準的普通話,是主持人按時完成節目播報任務的基礎,也是聽眾對播音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在實際播報過程中,普通話標準這一基本要求并不是每一位主持人都可以滿足的。部分主持人專業能力不達標,隨意播報節目內容,吐字不清、發音不準等現象屢屢發生,這直接影響了主持人的語言藝術風格,也影響了節目的整體質量。聽眾對節目的信任建立在節目質量和節目效果之上。由于普通話不標準引起的節目質量下降,勢必引起聽眾的反感。因此,播音主持人必須練好基本功,規范語言使用標準,使用標準、清晰、流暢的普通話為聽眾播報節目內容。主持人必須嚴格遵守行業要求,以清晰、流暢、規范、標準為基本語言準則,使用符合節目主題的語調,為聽眾播報高質量的節目內容。
主持人的個人語言特點,在電視節目中有很大的展現。尤其是訪談類型的節目,需要主持人通過大量語言敘述來推動節目的發展,同時靠主持人的語言來將節目展現給觀眾。對于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幾乎是節目質量和收視率的最大保障,良好的主持風格,能夠改善整個節目效果。在新媒體的網絡視聽節目中,主持人可以通過發揮自己的語言特點,來推進節目的進程。而有的訪談節目,完全是通過個人的公眾影響力來進行制作的。這是主持人長期以來所形成的語言風格會留給觀眾強烈印象,最終轉換成為一種品牌力量。主持人的這種語言特點主要表現在用詞風格、語速和語調以及情感色彩等方面,這些個人語言特點會成為一種標簽,在節目的宣傳中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力。
新媒體與舊媒體的融合把人們帶進了嶄新的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受眾數量在持續減少。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新媒體信息碎片化傳播方式更能滿足受眾需求。在當下的信息碎片化時代,人們會按照自身的喜好與需求,選擇適合的媒體。特別是自媒體形式的出現,更是滿足了老百姓的新聞需求。自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是主播,人人都可以是記者,傳播者與受眾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新媒體的互動性及卓越的用戶體驗感使傳統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面臨著重大挑戰。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迎和市場需求不斷創新,拓展業務能力,研究發展策略,在增強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要保證節目播出的質量和水平。在融媒體時代,播音員主持人應該成為節目的主導者,使自己的主持風格和節目風格高度契合,合理帶動節目節奏。在一些突發事件現場,主持人經常要應對一些突發情況,這些都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有著處事不驚的臨場應變能力。目前,在大眾傳媒發展的過程中,受眾對播音主持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想要讓受眾接受和肯定自己,播音主持從業人員就得全方位發展。
大多數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來自廣播電視媒體,而播音主持作為新聞的“傳聲筒”,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新聞傳播效果,除了能擴大輿論傳播范圍以外,甚至會形成后續的連鎖反應。所以,身為廣播電視媒體從業者,播音主持人不管是在節目中還是在節目外,都要規范自身言行,注重道德素質的提高[3]。而道德素質作為評判播音主持水平的關鍵指標,注重道德素質的提高不僅能夠強化播音主持人的大局觀與開闊視野,也能引導其言行得到規范,養成良好的主持習慣與生活習慣,成為知行統一的播音主持人。而要想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播音主持人需要做好以下兩方面:一方面,需要豐富道德認知。播音主持工作面向的是廣大觀眾,算得上是一個公眾人物,其道德素養會有一定的示范效應,所以必須在平日通過加強學習去豐富自身道德認知,保證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積極健康且有規律;另一方面,需要樹立責任意識。身為公眾人物,播音主持還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嚴以律己,與嘉賓、與觀眾進行友好互動,以自身人格魅力去得到受眾認可,打造良好的播音主持形象。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廣播電視節目在內容、定位和編排等環節均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出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廣播電視節目,以滿足節目受眾不斷變化的需求。為了提高信息傳播的影響力,播音員、主持人要結合新媒體時代特點,滿足受眾群體獲取信息的要求,創新自身的語言風格,以增強信息傳播的影響力。但創新不是盲目地追求標新立異,創新的同時不能忘記“守正”。新聞播音主持的“正”,是內容上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形象上大方得體、端莊穩重,語言清晰準確,語法規范。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的表現力是主持人語言風格的重要體現,是指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格調,通過藝術化處理,使整個播音內容更加貼合于實際工作需求及工作要求。例如,在新聞節目播報中,民生新聞可采用平和、親近的方式播報;時政新聞則要展現出端莊大氣的風格,體現真實性、權威性;新聞評論的語言則要平實、夾敘夾議,盡量多采用口語,減少書面化的語言,在保證新聞真實性、時效性和準確性的基礎上,對稿件進行去學術化和去專業化處理,使其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受眾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收到信息,滿足受眾的視聽需求。
人們對網絡語言的態度不一,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網絡語言可以流行于日常生活中,而播音主持是嚴肅的,使用網絡語言是不妥當的。筆者認為,網絡語言的形成是時代變化的標簽,播音主持中應合理運用網絡語言,促使工作方式貼近年輕人的生活狀態。由于語言使用背景的不同,播音主持工作者可以根據語境需要來對網絡語言進行甄別,而后進行語言組織。播音主持畢竟與日常網絡交流不同,“鼠標”“粉絲”這類中性詞的使用使得播音主持更為親切,但是“不明覺厲”這類具有一定的感情傾向詞語的使用,則需要慎重考慮使用環境。總之,播音主持語言應規范,不能因為表現時代發展特點而忽視其嚴肅性。在播音主持人才培養中,需要注意對學生基礎播音能力的培養,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養成合理、理性看待并接受新事物的習慣。
在自媒體時代,媒體之間的融合也勢在必行,廣播電視欄目在網上同時播出的現象越來越多,如中國網絡電視臺整合了全國電視機構所播出的900多個小時的視頻節目等,播出深受人們關注的節目,從而提高自己的收聽率、收視率。諸如此類的媒體互動勢必會在今后的播音主持風格創新中產生重要的影響。在自媒體時代,任何行業和專業的人都能夠在網絡中實現信息傳播。但在傳統媒體中,這種便捷和無差別進行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媒體演進融合的潮流下,播音主持人需要改進工作方式,充實自己,完善信息搜集方法和處理手段,以創新的風格來適應環境。比如,一些電視臺的播音員、主持人不僅需要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還要像記者一樣獨立完成信息的制作和采集,切身參與新聞生產的整個過程。這對播音主持人來說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歷練。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與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廣播電視節目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同質化現象,最能吸引受眾的節目往往是新穎的節目形式或節目內容,在這一背景下,播音主持的創新能力則顯得尤為關鍵。而廣播電視節目播音主持的創新,并不局限于理論層面的創新,更在于通過實踐與思考去創新節目形式與內容[5]。當然,也有人認為播音主持這項工作的創新空間不大,但在實際情況中,播音主持人要在什么時機說什么樣的話,如何保證節目氛圍不尷尬,如何銜接節目保證順暢串聯,這些都是播音主持人可以創新的地方。此外,播音主持人還需要在轉達觀眾互動信息方面添加自己的理解,將其轉化為更委婉、更風趣的語言予以表達,提升節目效果,這也是播音主持的高水平體現。培養播音主持創新能力的過程,實際也是促進其個性化發展的過程,既要把握好播音主持規律,也要彰顯個性,將個人發展與媒體發展緊密聯系,才能保證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傳統媒體的工作形式較為固化,主持風格缺乏創新,古板的播讀主持方法和模式難以適應時代變革。如果播音員主持人不能及時轉變,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節目正處于創新的關鍵階段,這就要求從業人員特別是播音主持人員打破常規,不斷學習,將創新作為增強節目活力、推動節目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源泉。用互聯網思維來認知電視傳播,重視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改變話語方式。同時,播音員主持人還要善于運用新媒體來聚集人氣,以擴大節目影響力,增強節目親和性.要研究受眾心理、需求,站在受眾角度去感知受眾的思想,從而制作出受眾喜歡的節目。如今體驗式的采訪更容易被受眾接受和喜歡。“主播帶你游成都”“吃遍四川”等節目主播以自己的視角,用平民化、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巧妙地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
在新媒體的發展下,播音主持走向了更加平民化和群眾化的形式,一些機構和個人也可以在互聯網上制作視頻節目。這對專業播音主持人產生了一定的挑戰,需要通過廣泛的吸取各方的特點來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個性化的語言風格就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它能夠建立自己的個性化標簽,打造語言的品牌化,實現電視節目的高度認同感,從而提升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贏得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