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
(1.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專業學位管理中心 上海 200062;2.上海市市東實驗學校 上海 200082)
隨著教育現代化不斷深化,學校體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落實立德樹人中的關鍵作用無可替代。2022 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發布,正式明確了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中階段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通過學校體育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為學生未來發展形成必備的能力、品格打下基礎。體育課程,雖然作為一門縱貫學生學習階段的必修科目,但由于學段間的相互脫節,整體育人效益發揮不足等原因,嚴重影響了學校體育價值的發揮。因此,需要體育工作者深入探討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整體設計[1]。其中教學目標作為課程實施的基礎和前提,同樣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以教學目標為抓手,可以高效實施體育課程,實現體育課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基于此,在核心素養下,對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目標的設計進行研究,對今后體育教學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首要環節和關鍵環節,指向教學活動實施的最終目的和計劃達成的結果。從“雙基”到“三維教學目標”再到現在的“核心素養”,對于教學目標的要求也經歷了深化和發展,但實質上都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其作用都是對教育目的的具體化和系統化,是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分析問題和結合問題能力的可觀測、可外顯的標準。
在課堂中,對于教學目標的具體實踐,則是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設計的組成部分,反映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所要達到的等級和標準,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依據,設計教學目標,能夠使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把握與控制,使課堂教學活動高效發揮作用,真實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得到發展。
體育課程一體化在現階段成為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熱點,可概括為一個“縱向銜接、橫向一致、內在統一、形式聯合”的綜合性概念群[2]。是將各個學段的體育課程的全過程進行結構化統整,讓不同學段進行有限銜接,使學校體育教學成為一個循環上升、層次遞進的完整體系,提升體育學科的整體育人價值和實效。其中包含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師專業能力等方面。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教學目標設計屬于體育課程一體化的重要組成,科學、系統的教學目標可以使學生接受更為完善、全面的學校體育的學習,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促進學生形成體育學科所要求的核心素養。比如設計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初中學段,讓學生豐富體育學習體驗,為體育學練打下基礎;在高中學段,則可以讓學生充分發展1~2項陪伴自己終身的體育技能。整個基礎教學的體育學習過程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實現體育學習的最終目標。
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體育課程一體化的重要理論基礎。該理論把兒童青少年認知劃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階段。孩子面對情境的思維和方式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體現,整體的思維認知是逐步上升的[3]。因此,體育課程一體化的建構,本質上來說是要讓體育課程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其中教學目標的設計同樣需要遵循這一認知理論。
在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教學目標重要指標的要求下,課程教學的實施已經滲透到了體育課程的全過程。學科結構理論是由“過程——機構”理論發展而來,主要強調學科知識內部組織結構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其各要素之間具有規律性和必然性。因此,體育課程一體化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應產生相互的影響,最終塑造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的核心素養。在體育課程一體化過程中,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考慮學科知識的結構性內容,選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手段,進而實現體育教育的目標導向。
目標教學理論是教學目標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掌握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教師圍繞提前規劃好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主線實施一系列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以“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為核心,注重知識傳授的實效性、活動性、生成性,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在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教學目標設計中,教師同樣要落實教學目標,采取對應的教學實施策略,產生積極的教學行為,實現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的有效銜接,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實現深度學習。
體育課程一體化課程的實施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當這個系統成為一種教育教學常態時,才能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但是現階段,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雖然把核心素養歸于體育教學目標當中,但是大多存在“空談”和“戴帽子”的現象。僅僅把學科核心素養的大概念像貼標簽一樣放在教學目標設計當中,或者采取中間辦法,選取部分核心素養的要求放入教學目標中,在實際教學實施中對核心素養的落實進行折中[4]。這些做法都無法契合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本質要求,既違背了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研制初衷,又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在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只有當學科核心素養真正深度融合時,體育課程的育人本質才能得到最大效應的發揮,對于核心素養淺層的理解和處理會造成一體化課程實施的缺位,也會誤導核心素養的基本發展方向,造成體育課程一體化整體推進出現阻礙。
高中階段和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標準的發布,對小學到高中提出了不同水平的等級標準,對不同學段的課程內容進行了明確的指向。但是在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整體語境下,各學段間教學目標如何銜接,通過什么方式進行有效銜接,如何做到學段目標階梯式遞進,這些問題的指向性都不夠明確,造成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出現難度和認知或高或低的偏差。比如體育品德的內容,水平一是不怕困難,水平二是克服困難,水平三是迎難而上,水平四是遇到困難表現出吃苦耐勞的精神等等,這種較為抽象的表述,使得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出現困惑。因此,這幾個維度的體育品德在一體化教學目標設計中需劃分的具體內容,確定選擇什么樣的教學主題進行目標要求的落實。類似這些困惑都容易造成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出現重復或斷層,造成一體化教學實施喪失整體性和一致性,使核心素養的落實出現偏差。
教學目標是實施教育教學的起點,能夠讓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控制協調教學活動。只有當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得到準確實行時,才能真正達到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現階段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教學目標設計與具體課程實施過程存在脫節的現象,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能嚴格遵照所設計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有的教師因為學生無法達到教學目標要求而使得后續授課完全脫離之前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有的教學目標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實際,比如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對于籃球項目的“雙手胸前傳接球”學習了十二年,這樣不充分考慮學段銜接和遞進的教學目標設計,造成學生體育學習的無效性。有的教學目標設計要求過高,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失去對項目學習的興趣,造成最終體育課程一體化學習效果不佳,這些都是因為目標設計和具體課堂實施存在脫節。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是知識技能的傳遞者,在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下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體育課程一體化的體系相對龐大,整體過程相對復雜,教師對于核心素養和一體化的認知不夠[5],許多教師和學校缺少全學段教學的環境和經驗,因此在設計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目標時,往往浮于表面,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同時,體育課程一體化所提出的“大單元”教學,需要教師具備整體性、結構性的教學設計能力,很多體育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和專業能力相對匱乏,無法理解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更不要說深入設計結構化單元和符合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核心素養背景下,需要教師角色發生轉變,傳統認為教師是教育的中心,只有知識的單向傳遞,這樣的教學目標無法使學習真正發生,無法滿足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導致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要求成為教師專業提升的瓶頸。
在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需要明確的關鍵點在于: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平行遞進的關系(見圖1)。

圖1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目標設計關系圖
三者不存在誰更重要或誰占主體的爭議。在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教學目標設計中,在運動能力方面,在全面梳理學生不同學段運動技能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落實運動能力的關鍵目標,重視體能發展、技戰術教學、技戰術比賽教學等內容,把運動能力的運用賦予到真實情境的使用中,實現運動能力素養基礎的落實;在健康行為方面,要把學生對健康的認知落實在實踐運用上,而不是單純的“學習、了解、知道”,要巧妙地把健康行為的知識落實到身體練習中,并教會學生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使用,拓展學生對于體育學科的認知需求,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在體育品德方面,核心素養對體育品德的要求是“立德樹人”,是體育學科德育資源落實與滲透的重要體現。因此,在進行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教學目標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對體育品德知識的理解,賦予教學目標更豐富的層次內容和體驗,充分挖掘課程主題內容的德育內涵,促進育人目標的實現。
體育課程一體化的實施離不開一套梯度明確、學段劃分合理的課程內容,而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教學目標設計同樣需要具有階梯性。課程內容是教學目標設計的必要因素,需要梳理、統整教材內容,劃分出結構化的大單元教學主題,在單元教學主題的基礎上,進行差異化的教學目標設計[6]。以表1 中小、初、高籃球項目一體化教學目標設計為例,課標明確了小學學段“行進間體前換手運球”,初中學段“傳切配合”,高中學段“進攻基礎配合”三個單元教學主題,小學的技術學習為初中學段的技術、戰術練習打下基礎,初中學段的學習為高中學段綜合籃球技戰術的學習打下基礎。三個學段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最終將技術、戰術運用到真實的比賽中去。因此該教學目標設計既考慮到學生技術的學習,又考慮到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使用的情況;既涉及到體能的發展,又涵蓋了籃球項目體育品德的實施與滲透。這樣具有層次和難度階梯的教學目標設計是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凸顯了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學目標的設計與使用。

表1 體育課程一體化籃球單元學段教學目標設計
在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教學實施中,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設計與把握需要進行宏觀的考量。在對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梳理的前提下,明確學生的實際情況。由于該研究針對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目標設計進行研究,結構化的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內容在此文中不進行詳細論述。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實施路徑應是精準且彈性的(見圖2)。教學目標中,學生體育學習中需要達到的目標和水平,要根據項目難易程度、學生的整體基礎、教師自身能力、場地等因素進行綜合權衡,這些基本情況需要在前測工作中提前進行,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使用可操作、可評價的描述,進行及時的動態調整。當教學目標經過前期工作最終確定后,在正式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可以隨意更改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需要精準對接最終的課堂效果。在全部課堂教學實施結束后,再根據課堂實際對下一次教學進行目標設計與調整。

圖2 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實施路徑
教師對于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目標的認知提升,需要一個健全、系統的學習與研修體系。首先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學習讓教師明確一體化、結構化、核心素養等核心概念,系統性的研修對于教師今后教學目標設計與教學活動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明確理解上位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在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指導下,設計符合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指導和控制教學過程,對教學結果進行反饋,調整和修正教學目標的過程性路徑才能得以有效實現。其次,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需要改變各學段教師各自施教的局限性視角。教師需要具有全局意識,對教學知識的學習不能僅限制于所授課的學段,需要通盤了解體育學科的知識結構,系統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需求,適時調整教學目標,站在全局的角度為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提供一體化的指導。最后,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教師要注重轉變教育角色。在全新的教育要求下,教師角色在不斷地轉變和增加,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習支架的提供者,學習過程的觀察者等等,教師需要以教學目標為藍圖,為學生提供能力發展的時間與空間,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動力支持。
體育課程教學一體化是一項系統且長遠的工程,教學目標作為這項工程實施的最前哨,對這一內容進行研究,對于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厘清概念內涵,尋找當前實施的困境,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才能找到破解困境的路徑。未來隨著對體育課程一體化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都將助力課程教學改革,推進核心素養要求下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