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娟,張 瑩
(1.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31;2.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江西 南昌 330031)
2018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 “要提升大學生學業挑戰度,真正把‘水課’轉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隨后在202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再次強調 “課程建設要走深走實,必須狠抓金課,因為深化新教改改到深處是課程” 。而作為社會人才的直接輸出地,各大高校就更需要加強大學生素質培養的過程管理,尤其是要打造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金課[1],從而充分發揮課程建設對高校人才培養的主渠道作用。
現有金課建設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內涵、特征以及措施等方面[2-3],對金課建設的影響效果還少有文獻探討。而大學生就業能力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4],因此,實證探究金課建設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為此,本研究將以 “雙一流” 高校建設為背景,深入探究高校金課建設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以期彌補現有金課建設研究,并為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提供新思路。
所謂 “金課” ,就是 “一流課程” ,可以歸結為 “兩性一度” 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它要求提高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加強在校大學生與社會實踐的聯系[5],進而增強大學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而實施更為科學的考核制度,綜合考慮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使得考核內容有難度、有深度,更能激發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思維[6]。此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能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吸引力,更能深入挖掘學生自身的個性和創新性[7]。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金課建設正向影響就業能力。
H1a:課程內容正向影響獲得就業能力。
H1b:考核制度正向影響獲得就業能力。
H1c:教學方式正向影響獲得就業能力。
H1d:課程內容正向影響維持就業能力。
H1e:考核制度正向影響維持就業能力。
H1f:教學方式正向影響維持就業能力。
前沿性知識講授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學科內容的認知水平,為拓寬認知視野、增強實踐能力,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自主學習動機。考核制度升級、學業挑戰度提高促使學生自發完成課程任務、增加學習投入時間[8],以順利通過課程考核。而改善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學生課堂互動與討論、及時反饋和激勵學生,能滿足學生成就目標及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實現自主學習[9]。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金課建設正向影響自主學習。
H2a:課程內容正向影響自主學習。
H2b:考核制度正向影響自主學習。
H2c:教學方式正向影響自主學習。
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成功就業需要必備的個人專業能力和素質,而保持就業更需要個體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10]。而這種就業能力的獲得和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學生具備進行長期學習和實踐的主動性。因為在信息高速發展、知識呈指數型增長的背景下,沒有任何一種能力或任何一項知識能夠常年保持良好的競爭優勢。為了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大學生必須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自主學習正向影響就業能力。
H3a:自主學習正向影響獲得就業能力。
H3b:自主學習正向影響維持就業能力。
有關金課建設量表,本文將依據吳巖(2018)對金課建設所提出的 “兩性一度” 要求,結合課程體系相關文獻,從課程內容、考核制度和教學方式三方面來衡量,包括 “該課程內容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 等四條語項。自主學習量表基于巴里·齊默爾曼(1989)的研究框架,包括 “在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會制訂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等。就業能力量表包括獲得就業能力和維持就業能力量表,取自彭樹宏(2014)的測量方法,包括 “我認為學習該課程后,我能用書面語言、口頭語言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等四條語項。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來收集樣本數據,主要以江西省南昌市和湖北省武漢市各大高校在校生為調查對象。之所以選擇以上地區高校作為考察地點是因為這些高校有眾多專業入選了教育部全國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且眾多課程也被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為保證問卷調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本問卷由研究者面對面進行發放。在正式調查中,共發放問卷50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共回收有效問卷437份,回收率為87.4%。樣本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有效樣本基本統計資料結果
對量表進行內部一致性檢驗結果表明,各變量Cronbach” s 檢測信度系數值在0.792~0.853之間,并且組合信度均大于0.8,表明每個因子變量之間有較強的一致性。由于本研究所使用的測量題項主要來自已發表權威論文中所使用的量表,并結合本研究特點及專家意見進行適當修改,通過多次預調查而最終形成,因此能夠保證量表具有良好的內容信度。此外,題項標準載荷系數均在0.7以上(除有一值為0.697),平均方差提取值AVE均大于0.5,說明聚合效度良好。信度與效度分析結果見表2、表3所示。
表2 各變量信度與效度檢驗值
為探究金課建設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作用機理,本文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對各研究假設進行實證檢驗。結果顯示,結構方程模型的各項主要擬合指標為:x2/df=1.189,GFI=0.943,AGFI=0.921,RMR=0.023,CFI=0.977,NFI=0.912,說明本研究整體模型擬合度較好。各假設檢驗結果及路徑系數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得出,課程內容、考核制度和教學方式能正向影響獲得就業能力和維持就業能力,假設H1通過檢驗;課程內容、考核制度和教學方式能正向影響自主學習,假設H2通過檢驗;自主學習能正向影響獲得就業能力和維持就業能力,假設H3通過檢驗。
表3 假設檢驗結果
第一,金課建設正向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具備前沿性理論深度的課程內容,能較好地與社會實踐、企業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得大學生能從容應對就業壓力和人才競爭。提高課程考核的難度,采取課堂展示、小組任務等多種考核方式,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口頭表達、分工合作等就業能力。改進教學方式,更加注重課堂互動與討論,可以促進大學生對企業案例、生活事件的深度思考,從而能在職場上獲得更好的發展。
第二,金課建設正向影響自主學習。注重理論深度和專業操作的課程內容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學生需要自覺在課前和課后增加較多的學習投入。多種考核方式的運用,加大了課程考核的挑戰性,使得學生需要通過自主學習來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而課堂互動與討論的教學要求,需要學生做好課前和課后的準備工作,這些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潛在要求。
第三,自主學習正向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具備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大學生一方面更加注重自身專業知識儲備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獲得發展前景較好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更加強調持續學習的意識,促使他們能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不斷學習以保持自身競爭力。
第一,將課程內容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注重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授課教師要將課本知識融入企業實踐,在加強學生知識積淀的同時重點提高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使得學生能更好地走出校園、走向職場;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就業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第二,轉變學業考核觀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課程表現力。授課教師可依據課程內容特點制訂較為規范的考核制度,采取案例討論、團隊報告等多種考核方法,激勵學生不斷通過實踐活動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學生能真正將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第三,運用多種現代信息技術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加強課堂互動與討論。授課教師要充分利用音頻、視頻、圖片等多媒體教學信息系統,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和展示,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感,從而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第一,調查地點主要選取了江西省南昌市和湖北省武漢市的各大高校,未涉及其他地區高校,今后可以擴大調查范圍,進一步對更多高校金課建設情況進行實證分析。第二,主要引入自主學習作為中介變量來探討金課建設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機制,但可能還存在其他因素的作用,因此后續可引入其他變量來進一步探究其影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