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雯雯 蘇 航 劉 鑫 孟曉雪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吉林 長春 130122)
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各高校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價值觀融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課程思政已經成為新時期高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具有重要的方法。目前,課程思政在各高校已經全面開展,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也要求全面開展專業課程思政教學。
“課程思政”,顧名思義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知識、活動或經驗中去,這一過程是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一[2]。課程思政的實質就是將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道德追求、科學精神、愛國情懷、優秀傳統文化、人格培養等內容融入到線上、線下、實驗教學以及課程改革的各個環節中,對大學生發揮思想價值引領作用,并在貼近學生專業、提供鮮活案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從而實現潤物無聲的立德樹人。
目前大多數高校講授的都是辦公軟件基礎,講授辦公軟件高級應用的高校較少,而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商學院有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三個商科專業,三個專業均在單獨開設三個學期精講、細講辦公軟件的高級應用,內容特別適用于商科專業學生。例如Excel中,就會講到對商業數據進行分析,能夠利用Excel進行盈虧平衡點的預測、進行市場分析、經營分析、杜邦分析等,還有一些高級函數的應用及可視化效果展示,學生通過學習為今后考取商業數據分析師奠定基礎。
課程的內容以案例為主,結合學生在校期間會參與的各種競賽活動或者畢業后在企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各專業的特點進行專業案例講解。這樣既能體現專業特色,又能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也能讓學生在今后的實習或者就業過程中提升自身競爭力。因此在該課程中梳理和挖掘思政元素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中央16號文件強調:“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2021年吉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組織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推進策略與教師課程思政實施能力提升》會議中,南京大學李向東教授提到,無論是科學還是人文、是內容框架還是知識價值都涉及到最核心的元素——思政元素。下面是部分課程內容或知識點與思政元素切入點相結合舉例。

表1 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切入點相結合舉例
課程教學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方面。線上主要是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線上視頻發放、作業布置,教學平臺能夠全程記錄學生學習過程,包括課上表現、任務完成情況、作業提交情況以及各項成績。通過對這些數據分析和研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思維方式、學習態度、接受能力與知識水平;在獲取這些信息后進行統計分析,可以有針對性的線上分類指導、實現精準施教。
線下還是主要在課堂中把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關鍵時期。課程性質的不同以及課程教學方式的不同這就要求將思政元素融入時不能千篇一律,要有自己的方式。北京林業大學提出“5分鐘林思考”課堂思政新模式,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美和易思校企合作專業班采用的是“課前6分鐘”模式,而我們課程中則采用的是“潤物無聲”的方式,直接融入到案例中。
教師課前會設計一個或幾個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料查找,這里的問題可以是案例的知識點回顧,也可以是能夠結合的工作、生活場景應用。
課堂上可以先讓學生對知識點或相關內容進行表演,然后對案例進行講解,中間融入思政元素;也可以通過思政元素先對案例進行講解,然后再分小組讓學生對知識點設計場景模擬進行知識點鞏固。并且要嚴格控制好時間,掌握好講授內容、學生案例操作及場景表演的時間比例。且在課堂中要對學生進行管理,針對學生的不恰當的行為或觀點進行引導。通過這種方式,既強調了知識點,又鍛煉了學生表達能力、創新思維。
在課程結束后教師還需要對課程設計進行反思,反思在教學知識點中提取的思政元素是否是從時政熱點、中華傳統文化、科學故事等多渠道獲取的資源,是否是進行精心篩選加工出來的,是否有創新;反思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是否將專業教學知識點與思政教育的資源進行無縫銜接,是否做到“于無聲處聽驚雷,與無色處見繁花”和“潤物細無聲”;反思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如何能夠更好地做到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反思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等問題。同時還需要布置課后作業,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
課程思政是個長期漫長的工作,切莫急于求成,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慢慢融入。先找出一個案例內容,反復通讀,探究其能夠涉及到的思政元素,然后再精心設計融入方式,不可操之過急,找準一個思政元素往每一個案例中套用,那樣會顯得生硬,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慢慢積累,總結經驗。
教學反思作為教學設計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一堂課不是最后上完、布置作業就結束了,教師還需要不斷反思。反思在課程中是否有遺漏內容,反思思政元素融入是否合理,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學生是否有其他思政感受,反思對于突發事件或問題是否恰當解決等。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作業等多種方式收集教學效果反饋來做好教學反思。只有不斷反思,才能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使命[4]。“打鐵先要自身硬”,要加深思政教育,那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素質,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專業知識要扎實,思政知識要不斷更新,視野要廣泛,不可固步自封,不能總是用陳舊案例,要緊跟時代的腳步,找準學生關注點,時刻關注國際國內形勢和新聞熱點,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用自身魅力來影響學生。
新時期,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5]。由于是獨立學院的00后商科專業大學生,是對網絡和社交媒體比較感興趣的一代人,他們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因此需要針對學生的思想特點,有選擇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實施因材施教,保證課程思政有效果。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地工程,需要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不斷琢磨,細致探索。《辦公軟件高級應用》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專業特性,將知識傳授與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深入挖掘辦公軟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融合思政元素對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努力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實現思政教育立德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