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華
在學生的人格塑造過程中,情感占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力推行新課改的背景下,情感教育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情感教育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對學生的成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僅可以使其心理健康得到確保,還可以對相關知識進行吸收和掌握。鑒于上述原因,本文針對初中語文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這一點展開分析討論。
一.進行情感教育簡述
1.情感教育內涵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不斷發展和實施的背景下,情感教育應運而生并被重視。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單單包含傳統認知教育,還涵蓋相關的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相比,情感教育的關注點以情感因素為主,通過增加師生間交流的機會,使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加強重視的同時,也可以顯著提升學生情感體驗。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時,其可以在教學中進行積極參與,同時可以接受正確的知識和觀念,從而為其三觀的構建提供基礎保障。這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重要的過渡時期,其會出現一定的情感困惑或煩躁情緒,此時學生渴望被關注和認同。因此,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這樣可以對其情感需求進行全面掌握,并適時引入情感教育,使學生感受到被關注和被認可,從而使其形成自信和自律的性格,進而為學生的健康生長提供基礎保障。除此之外,在情感教育得到順利開展時,可以使學生生活和知識之間的連接性得到加強,讓學生對作者的情感進行全面理解和掌握,并從生活中尋找和作者想用的情感共鳴,從而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情感感悟的加強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2.情感教育主要內容
其涵蓋的內容主要為:第一,宣傳正能量。正能量指的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力量,該力量可以在社會文明發展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從情感教育的角度來對正能量進行闡述可知,正能量就是傳統的優秀思想或文化。由此可得,情感教育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傳統思想文化教育。第二,使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學習主要靠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核心目標以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為主,同時需要讓學生學會分辨善惡,并對不良的學習或生活行為進行全面抵制。
3.情感教育意義
情感教育是在認知理念基礎上出現的一種新的育人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對于一個人的心理建設以及道德素質的培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初中階段是學生觀念和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和語文教學進行結合,可以對學生的感受進行關注,并對學生的情緒進行有效引導或疏解,從而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但須注意的是,在對兩者進行結合時,需要對趣味性和創造性等原則進行遵守。這樣可以對良好輕松環境進行營造,讓學生們獲得最好的學習感受。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名家名作精彩紛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情感方面的認知以及體會,使學生的能力以及素養都得到全面提升。通過情感教育,學生的精神世界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充實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能夠有一個飛躍性的提升。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情感教育,能夠最大程度地推進語文課堂體系的全面改革,極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
二.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實施情感教育的原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情感教育進行實施,需要對相關原則進行遵守。具體的原則包括:第一,趣味性原則。新課改中提出課堂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為主,這就要將情感教學中的趣味性放在首位。一方面對人文教育理念和要求進行遵守,將學生的興趣和認知當成課堂主體。另一方面,通過實施帶有趣味性情感教學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其注意力可以集中到課堂教學內容之上,從而使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都得到一定的提高。第二,參與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找尋自身和學生的情感共鳴點,并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使其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之中。這就是情感教育的目的。但需注意的是,在對情感教育進行開展時,需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關注,并對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應用。這樣可以使所有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從而使所有學生都得到一定的提升。第三,創造性原則。當前社會中知識技能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還需要在衡量標準中引入創造性思維或能力指標。因此,在對情感教育進行開展時,要對學生的創造力或思維進行重點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模式的方式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進而為其日后成為人才提供基礎條件。
三.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
1.以言育情
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應用,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有效調動。同時也是將教學內容帶入學生心靈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通過對生動的語言進行合理化應用,使良好的學習環境被創設,以此來使學生和文章中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例如:學習《散步》這篇課文時,在品味課文語言階段,教師要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氛圍中,教師只有調動學生的情緒,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朗讀的方式將學生們帶入情境,引導學生們想象課文描述的畫面,讓學生們感受到“我”的心理變化。教師還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說出在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的場景,再說出那時自己的選擇,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以境育情
情境的營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特別是在一節課的新課導入環節。教師需要對該導入環節進行合理化設置,使其具有明顯的趣味性。這樣可以博取學生的關注,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內容上,讓學生的思維有一個自然的過渡,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表現的情境,調動起學生的表現熱情,在此基礎上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除了運用語言來創造氛圍以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形式來對相關的氛圍進行烘托,并再現一個真實的情境。學生處于情境中可以有效的進入到文本構造的世界,并對作者構造的世界進行感受,同時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學到正確的處世態度并樹立正確觀念。例如在講解《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可以用寫作背景導入新課,同時播放紫藤蘿的相關視頻,營造情境,調動學生的審美情感,在此基礎上,把紫藤蘿十年前的悲慘遭遇和現在的繁盛壯觀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內心歷程以及文章在總體上呈現的感情基調,理解藤蘿花和人生命運的相似點,進而對作者的感慨之情進行全面掌握。
3.以情育情
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多多鼓勵學生。一節生動的課堂,一份高質量的作業,都應該得到教師的表揚,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應該是充滿人文情懷的,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情。從新課程規定中可知,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當秉承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密切的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利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并耐心與學生進行交流,甚至需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耐性傾聽。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使其可以放下心防,來對自身的真實想法或感受進行勇敢表達。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分享每個人對皇帝、百姓和騙子的不同看法,同學之間也要相互進行分享;與此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區分每個角色的不同感覺,借此來突出童話與其他作品的不同之處,這有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道德素質。
4.在教學內容中挖掘情感教育點
在新課程標準中,現代化教育觀更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不僅會能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質,還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想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情感,通過啟發式的語言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自己去領悟作者的情感。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對百草園內自由快樂的生活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學習生活的記敘,來表達文章的中心。教師在指導學生品析百草園的樂園生活時,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百草園春夏秋的美景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樂事,讓學生從字里行間領悟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對于作者回憶的三味書屋讀書生活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概括回憶的內容,把這些內容與百草園的快樂生活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了解私塾教育的陳腐無趣,也才能珍惜今天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更加熱愛學習、感恩黨和國家政府對青少年的關懷。
5.在教學方法上滲透情感教育
多媒體教學這種方式已經逐漸進入初中語文的課堂,這種方式的應用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的局限性。教材內容的豐富性和別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文的樂趣。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創設故事情境,可以將聲音、圖片等內容集合為一體,進而創造出一種視聽結合的方式,給學生創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也就能夠激發學生情感的表達。例如在講解《濟南的冬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將真實的情境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真切的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晴可愛,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這樣也就能夠真實的感受到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進而也就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如此這樣,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6.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想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就必須要在教學中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多的自主探究,只有這樣,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逐漸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中心主旨。因為情感教育的獨特性,所以每個人對于相同的事物也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多多發表自己的意見。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行組織學生們談談對于父愛的感受,以及父愛的不同表達方式,讓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討論??赡苡行﹩斡H家庭學生會說,沒有感受到明顯父愛,沒有辦法切身地感受到作品想要表達的父愛。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將父親轉換成其他的愛你的人,例如母親、爺爺奶奶等等,這時的思維并不需要局限在某一個層面上。這樣,學生們就可以理解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也能夠培養學生們孝敬父母、珍惜親情的情感。
7.從教師的角度開展情感教育
雖然在新課改的大力推行下,情感教育的作用已經不容忽視,但是情感教育也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而已。事實上每種情感教育的方式都會帶來不同的效果,需要教師結合每個學生的情況以及實際的教學效果來進行具體地分析。其實相比較于其他的教學內容,情感教育最重要的支撐點還在于教師本身。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多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謹記自己的榜樣力量,做一個情感豐富、內心瑩潤、兼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神富有的人。
8.通過合理布置練習題來進行情感教學
當教師對學生內心中的情感進行有效喚醒時,學生參與實際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有效調動。因此,在對練習題進行布置時,教師要對這些因素進行全面考量。對與情感相關的習題進行布置,使得實際任務和情感教育之間能夠構建緊密聯系,從而使學生可以對相關知識或內容進行全面掌握。例如:在學習《最后一片葉子》時,教師可以適當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進行閱讀。如當喬安西知道最后一片葉子是貝爾曼所畫,其會作何感想?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帶入到文章人物身上,當兩者之間產生共鳴時就可以使該問題得到解決。也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通過彼此觀點的碰撞,來豐富彼此的想象力和思維邏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訓練,使學生可以對自身和作者或人物之間產生共鳴,這樣可以對文章內容或情感進行全面理解和感受。當相關情感得到有效滲透時,可以使情感教學任務得到有效實現。
9.在寫作訓練中滲透情感教育
為了使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順利開展,教師可以對寫作訓練的方式進行應用。這使得學生可以利用文字的形式來對自身的情感進行有效記錄,從而使其情緒感受力以及文筆等都得到顯著提升。與此同時,通過寫作這種文字記錄的形式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提升。情感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經過長期的不斷學習和積累,并進行有效的記錄,從而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形成。為了豐富學生的感知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大自然中進行春游,使學生參與積極性得到提升的同時,還可以對真實的自然風光進行欣賞和感受。同時學生通過對真實生活進行體驗,使其可以產生相對應的感受,這樣可以為其寫作提供感受和素材。例如:在對《春》這篇散文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進行感受,之后以春天為題來進行寫作。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把在大自然中的感受真實運用于寫作之中,這樣不僅使作文更加的真實,還使得學生情感感悟能力得到提升。與此同時,可以使學生的真實情感得到表達,使其可以自身情感運用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而使情感教育可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進而使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在新課改大力推行的背景下,情感教育已經被得到高度重視,所以教師不能忽視情感教育,相反還要主動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上文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措施,以期可以帶來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馬瑞蓮.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淺談[J].學周刊,2020(19):143-144.
[2]陳生桂.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青海教育,2020(4):32.
[3]張俊英.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20(4):40.
[4]李紅燕.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5]常小霞.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4):28-29.
[6]高明禮.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1):83.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曲塘中學附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