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芳,賈文龍
(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山西晉中,0308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宿舍是大學生在校學習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之一,是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一環。當前,高校宿舍多采用集群模式,多為4人、6人或8人集居,宿舍不僅是學生生活的場所,也是學習、交際、休閑的微環境。大學是青年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期,而宿舍是大學生的主要活動空間。一個良好的宿舍文化環境對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非常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力。[2]因此,加強學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高校要牢牢抓住宿舍這一主陣地,積極探索大學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目前,高校學生主體為“00后”,該群體總體上思想活躍,追求個性,視野寬廣。而大學生自身社會經驗缺乏,接觸外界渠道多元,容易受到多種思想影響,這加大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3]因此,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基礎上,將宿舍定位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尤為重要。
輔導員是與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但其面臨著繁重的學生工作,包括管理學生學習生活、進行學生身心健康教育、開展各類文體活動等。專職思政課教師目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無法深入學生日常生活,思政工作面臨挑戰。
宿舍不僅是學生休息的場所,更是思想傳播與碰撞的主要陣地,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宿舍逐漸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舞臺。高校若利用好宿舍這一陣地,依托宿舍開展學生樂于參與的思政教育活動,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將有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開展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全方位了解學生現實需求,從中找到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間的契合點。目前,各高校開展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不夠顯著,部分學生對宿舍的認知還停留在宿舍僅是休息場所層面,把在宿舍的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打游戲、看視頻等娛樂性活動上,難以形成學習氛圍,這給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挑戰。《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中強調高校要充分認識到宿舍管理的重要性,不要將教學與宿舍管理分離,宿舍是高校對學生進行課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4]高校應重視大學生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將宿舍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育人平臺。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體現在思政課堂上,而且要體現在宿舍這樣學生集中的場所中。從大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了解他們的當下需求和未來發展方向,有利于將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起來,實現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成效。[5]學生在宿舍的言行舉止、意識形態處于放松狀態,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誘導。如果高校能夠利用宿舍這一環境,建立系統的宿舍思政長效機制,形成良好文化氛圍,就能讓大學生在輕松舒適的氛圍下提升自身素養、培養良好價值觀,保障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宿舍作為學生生活、交流的主要場所,能夠充分展現學生的真實狀態和思想現狀。相較傳統的課堂思政教育,在宿舍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靈活性,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6]宿舍這一特殊群居場所更容易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參與其中,在“家”的氛圍中輕松自在地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對于新入學的學生而言,在宿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短時間內增進同學情,增強歸屬感和集體意識。
輔導員是大學生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工作應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主。而如今高校輔導員工作量較大,導致輔導員在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力不從心。此外,多數高校未配備專門的公寓輔導員,這也是開展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難之一。而宿舍管理人員工作范圍僅局限于衛生檢查、登記外來人員、維修上報等問題,不具備相關的學生管理系統知識和技能,與學生溝通效果不佳。
隨著中國網絡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各種自媒體的出現讓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更加緊迫。同時,處于“三觀”形成期的大學生容易受負面信息的錯誤誘導,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挑戰。目前,各高校的宿舍管理模式創新度不夠,如舉辦宿舍文化節大賽、填寫調查問卷等,這些活動流于形式,以留痕為主,無法深入學生心中傳達思想,效果欠佳。大多數學生是被動參與的,缺乏主動性。
“三全育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要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細化并落實到日常生活全過程。宿舍生活占據了學生生活很大的比例,但高校的思政教育仍以課堂為主,難以實現對學生日常生活的全方面、多角度覆蓋,與宿舍管理的融合也不夠緊密,未能合理地利用時間、人力、物力系統開展宿舍思政教育,融合機制不夠完善,考核機制不夠健全。
1.創建文化走廊
利用宿舍這一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簡單的宣傳、演講就可以達到理想效果的,需要在形式上有所創新。例如,高校可以利用宿舍樓道空白墻打造思政文化走廊,以學生身邊事、身邊人為宣傳案例,配以鮮艷的顏色,吸引學生駐足觀看,引發其閱讀興趣,利用好學生路過走廊的碎片化時間。還可以宿舍文化長廊為教育基地,打造一支宣講隊伍,以學生的視角和觀點進行宣講,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得到有效落實和持續鞏固。
2.成立宿舍講習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高校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溝通交流日益頻繁,信息技術在帶來豐富多樣的文化與知識的同時,也將很多娛樂性信息傳遞給學生,甚至帶來一些負面、消極的信息,這對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而言具有危險性。而當前高校針對宿舍管理教育的形式多為宿舍衛生評比、宿舍文化節等,缺少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高校可以圍繞學生的休閑娛樂需求、精神文明需求組織宿舍黨建活動,如創建宿舍文化講壇、思政教育知識宣講團等,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優秀黨課選拔、優秀黨建宿舍評選、退伍復學學生宿舍觀摩等活動,以活動凝聚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并指派學生黨員或干部擔任活動主持人。活動主持人應在鍛煉自身能力素質的同時,利用好學生身份,更好地與其他學生接觸,輕松有效地溝通以取得更好的培養效果。這樣以學生為主體、以宿舍為單位的思政教育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糅合進宿舍管理中,讓學生宿舍成為一個既能放松又能分享思想感悟的精神家園。
3.創建讀書交流平臺
目前,大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存在諸多問題,很多學生不愿將課余時間用于閱讀書籍,更愿意花在看電影、玩游戲等娛樂活動中,也有一部分學生傾向于閱讀電子書,因為電子書閱讀方便、更新快。但網絡信息繁雜,一些快餐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有一定負面影響。因此,高校可在宿舍樓里創建讀書交流室,收集與宿舍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書籍、雜志或者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分門別類放置,方便查閱。同時,可以舉辦書香宿舍、宿舍讀書臥談會等團體活動,也可讓學生自行組織讀書互動活動,在宿舍中自由交談,凈化學生宿舍文化氛圍,打造雅致宿舍。
目前,高校的宿管隊伍主要包括宿舍管理員、輔導員和學生干部,這支隊伍與學生宿舍接觸最多,直接參與宿舍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高校需要將宿舍管理員綜合素質納入招聘要求,并進行崗前基本培訓,保證在崗的管理員具備基本的學生管理技能。上崗后也要定期開展相關技能,如與學生談心談話的方式方法、如何處理宿舍內部矛盾、宿舍突發緊急情況處理等內容的培訓。
輔導員隊伍一般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與學生接觸最深,關系也較為密切。輔導員要堅持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學生宿舍,定期召開宿舍長會議,了解學生近期真實思想動態,部署每月政治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干部逐漸養成良好的政治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干部自律精神。此外,可邀請青年優秀教師與資深黨建工作者進駐學生宿舍,落實黨團干部進宿舍工作,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分享,以舍友的身份及時準確地捕獲學生的思想動態,預防學生之間可能產生的矛盾和沖突,逐漸將學生宿舍打造成一個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場所。
學生干部是學生中思想政治覺悟較為突出、班級活動參與度較高的群體,能在學生中起到一定的先鋒模范作用。大學生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更同頻,更有認同感,應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在宿舍管理中的作用,通過他們了解學生宿舍的思想政治輿論動態,讓他們在宿舍宣傳黨團的最新理論。再者,將學生黨員或學生干部數居多的宿舍進行掛牌,讓黨員和學生干部接受其他學生監督,以此帶動周圍宿舍、周圍同學形成爭先創優的積極氛圍,塑造奮進宿舍文化。
宿舍長在宿舍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突發緊急情況下,宿舍長處理問題的及時性和上傳下達的時效性尤為重要。目前大部分高校對宿舍長的重視程度相較其他班委稍顯不足,導致部分宿舍長在宿舍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較低。因此,輔導員在開展學生工作中要強調宿舍長的重要性,突出他們的管理作用,每月召開一次宿舍長大會,必要時可進行宿舍長評優,提高宿舍長的工作積極性。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有合理考評機制,以督促學生全面發展。發展大學生黨員需要從學習、生活、工作等點滴細節抓起,引導他們主動將黨性修養融入日常行為。如成立學生宿舍黨支部,協助所在黨組織開展積極分子培養考察、黨員發展和繼續教育工作,并在宿舍樓內設置黨員活動室,用于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支部組織生活會等。還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公寓內實施黨員責任制度,每3名黨員分管3—5個學生宿舍,通過宿舍座談和個別談心談話等形式,精準、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聽取學生意見和建議,協調解決學生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并將培養教育考察情況如實匯報至所屬黨組織。
高校可通過黨員活動室開展宿舍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國家、奉獻社會等理想信念,指導學生干部通過新媒體將宿舍思政活動進行宣傳,使更多的積極分子在課余時間參與其中,構建多維的宿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綜上所述,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探索新模式,與時俱進,牢牢把握大學生的在校日常生活,在宿舍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找到契合點,才能實現潤物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養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