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銀
【摘要】在我國的物理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應以教材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使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應利用實驗,使學生觀察、思考,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模式,以達到教與學的統一。
【關鍵詞】中學物理;物理課堂;教學方法;學習興趣
一、前言
教學是指關注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學生的主觀意愿,以學生為獨立思考與行為的主體,在學生和教師進行互動與對話的過程中,通過發展學生的智力潛能、陶冶學生個體的道德品質,讓每一位學習者都獲得自己最佳發展水平的教學與雙邊活動。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教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教與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本質是溝通和互動。基于此,新課程將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之間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流和互動,教學就不存在,也不發生。那些僅僅是教學形式而沒有實質性交流的“教學”就是虛假教學。教學的本質是交際,交際是教學過程的本源,這是對“作為一個有目標和計劃的教師教學”的回應。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和培訓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培養品德的過程”是對傳統觀念的重大突破。本文主要探討教與學的統一。
二、具體做法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學生負責學習。教學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單向的“培養”活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教學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是知識的“寶庫”,是一本活的“教科書”,是一個博學的人,沒有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就學不到知識。因此,教師是課堂的主人,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單向活動。
(一)激發學習興趣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要對學生心理有一種準確的了解,對每個學生有積極的希望和堅定不移的教學信心,認為每位學生都擁有無窮的潛力。在剛開始學物理時,如果有的學生其它學科成績不好,學物理時就會有懼怕心理。比如,班上的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常常“靜坐”,課堂教學作業不敢動筆,解答提問不敢大膽開口,教學作業不做也不交。對此,教師一定要先讓學生自己打消“怕”這種怪念頭,有意識地在課堂上首先讓他解答最簡單的問題,并對他予以適時的贊揚與自我激勵。之后,當看到他獨自去做課堂作業的時候,教師要適時性地予以充分肯定,對他說:“我覺得你的課堂作業做得真不錯,要是你的課外作業能交上來,我認為你絕對不會比其他人差。”后來,他按時完成課外作業并上交給了教師。可以看出,他的作業是認真做出來的。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他逐漸地在物理學習中具有了某種競爭意識,上課時經常爭著解答問題,也爭著提出自已的看法,各科成績也日益提升。
(二)發揮教材優勢
現行的物理課本有著生動活潑的畫面和大量的科學實驗,更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并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因此,在緒言中一些形象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加上自己動手做的如磁鐵、慣性、滾擺等一些科學實驗,使學生興趣盎然,對物理課下了一種“有趣”的新定義。一些生活中很普通的現象和事情,遷移到教學中也能提高理性的高度,而且學生也會像面對新鮮事物一般感到新奇。因此,在速度的測試課程中,教師可將實驗方法進行一些改進,讓學生在操場上測試自己的一種速度。學生的興致非常高漲,又跑又蹦,并迅速學會了速度測試的過程與方式。回到課本上的實驗,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該如何去做。又比如,大氣壓強的馬德堡零點五球實驗一展示出來,學生都覺得驚奇又好玩,而且很容易就滲透到了課堂練習當中。課堂練習中的很多圖畫十分生動形象。比如,定滑輪這一節前的三幅圖畫中,“胖子拉麻袋,麻袋拉瘦子”,學生看得興致勃勃,教師適時指出“為何會發生這種情形?”教師在講完課后學生基本上都能夠解答相關問題,再加上趣味使然,學生對定滑輪、動滑輪的性質也就很易于了解了。
(三)統一講授與訓練
在物理學課程中,學生的知識點儲備還不足,比如,最基本的分式比例問題都難以完成。如:v=3m/s,t=3s,問求s怎么做?很多學生都不知從何下手。所以,教師要針對學情特點,把物理課上的一些較抽象化的問題作出形象性的解釋,對較復雜的問題進行鋪墊性地解決,對新舊知識點進行遷移處理。在教學上要設定幾個小臺階,減輕重難點,以激發學生思維并且適時地反映每個學生的狀況,做到對每個學生心中有數。而教學作業布局上也要層次分類,以實現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有進步。比如,杠桿的使用在這部分的課程中,因為畫力臂是一個難點,所以需要先設定幾個小臺階,擺置多個模型,由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畫力臂并分析其類型,之后再利用計算機打印正確的模型及圖形,讓其對照并掌握。如此,教師能及時得到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指導學生將錯誤更正。
(四)傳授知識,教授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很多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概念公式。面對這些情景,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進行理解記憶,當某個定理概念解析完畢之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概念、定律,進而進行概念的準確表達,讓學生逐步熟練掌握并運用物理學術語,同時掌握基本的定量概念。也因此,《流體力學》是枯燥難講又難懂的一章。學生常常是稀里糊涂的,搞不清受了多少外力,怎么運動。在浮力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特別強調學生在區分外部受的浮力物和內部施力所受的浮力物時,要認真仔細地做好內部受力的物體示意圖,并按照一個物體內部受力時的狀況詳細分解一個物品的內部受力與物體運動兩個過程。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逐漸熟悉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浮力學習思維模式。同時,當一個分析題做完后,教師還應該要求每個學生在開始解題時寫上一個分析題的步驟。這樣一來,對于上述壓強、浮力等較小且有困難的浮力計算題,學生基本上能夠輕易學會。
(五)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由于科技的蓬勃發展,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也逐漸普遍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在物理課堂中使用的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主要有兩類:一是幻燈投射。上課時用幻燈投射來投射關鍵的結果和問題,再加上實景圖片,以便于教師向學生進行說明。二是計算機技術的輔助和教育。教師使用計算機技術及課堂教學管理軟件,進行模擬物理實驗及作圖,能夠有效矯正學生的錯誤。比如,使用簡單機械和杠桿、滑輪的教學活動,就能夠使學生邊觀摩討論邊作圖,非常方便,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既訓練了學生的動手才能,也擴充了學習內容,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學校物理課程教學的有效提升,必須以物理課程建設為教學主線,以全體學生互動為學習主導,以物理教師指導為教學龍頭,利用各種物理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路,點撥教學關鍵,引導全體學生認真練習,讓學生能夠自主觀察,與動手、動腦有機結合,建立起自己的有效學習管理方法與教學模式,以真正實現物理教和學的完美統一。
參考文獻:
[1]蔡福瑩.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學[J].內蒙古教育,2017(10).
[2]張琳.物理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4).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