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明
【摘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意識的黃金時期是小學低年級階段。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整本書閱讀已經走向課程化,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勢在必行。然而,小學低年段學生由于識字少,未能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因此難以進行有效的閱讀。常規的課堂閱讀有時間上的限制,教師不能及時有效地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全方位的了解。教師如果能充分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引領學生從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實現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銜接和整合,讓學生品嘗整本書閱讀的滋味,享受整本書閱讀的樂趣,從而領略整本書閱讀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網絡;小學低年段;整本書閱讀;策略
對于小學低年段學生來說,進行整本書閱讀存在很大的困難:識字量少、教師沒有進行有效的導讀指引、父母不能堅持陪讀和支持等原因,讓他們逐漸對書本失去了興趣,難以進行整本書閱讀。下面筆者以網絡為依托,談談促進低年段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策略。
一、整本書閱讀在小學低年段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據筆者班級進行的關于“我的閱讀”網絡問卷調查結果反饋:10%的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有效閱讀,對閱讀存在較濃厚興趣。20%的學生可根據閱讀書目進行自主閱讀,但未能持續進行整本書閱讀,只是有選擇性地進行單篇閱讀。70%的學生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督促閱讀:在父母的提醒、教師布置閱讀任務后才開始進行閱讀。這樣的結果與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直接關系,如,識字少、不懂整本書閱讀方法、純文本的書籍枯燥導致讀不懂等。如果沒有家長或教師引導一起讀,大部分學生就很難進行主動閱讀。每天能堅持閱讀30分鐘的學生不足50%,能夠完整獨立閱讀整本書的學生更是屈指可數。
二、整本書閱讀的現實意義
(一)整本書閱讀,使閱讀空間增大
整本書閱讀能擴大學生的閱讀空間,打開學生的眼界,使之與開闊的世界接壤。因此,學生除了閱讀許許多多的課外書外,更應閱讀整本書。把握整本書閱讀的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不局限于小文章中,擴大他們的視野,從而收獲更深、更全面的領悟。因此,廣泛地閱讀許多有益的課外書,可以盡可能地擴大學生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從更廣闊的領域獲取更為豐富的營養,并為已所用,可謂意義非凡。
(二)整本書閱讀,可將閱讀方法有效運用
閱讀整本書,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將閱讀方法有效運用,練習精讀的同時配合速讀,讓閱讀行之有效。當讀到語句優美、故事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的精彩片段時,可運用精讀法細細品讀,將“營養”內化。當讀到“枝葉”文本片段時,可運用速讀法,瀏覽閱讀了解文本梗概即可。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精讀和速讀方法,被學生無意或有意地運用到整本書的閱讀中去,實現“愉悅且滿足”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在閱讀的積累與強化中,學生能獲得豐富的閱讀經驗,從而實現無障礙的“悅讀”。
(三)整本書閱讀,激發閱讀欲望,養成閱讀習慣
讀整本書,讓好的閱讀體驗激發閱讀欲望,持續閱讀,從而養成閱讀習慣。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必需要有時間、實踐的支撐,且更依賴閱讀興趣的激發。整本書閱讀脈絡的連貫性更強,如,能有效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可以激發潛在的閱讀欲望和興趣,從中窺探書籍的魅力,走進閱讀的空間,慢慢潛入書本的情境,享受文字蘊藏的獨特味道,讓學生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成就感,使之終生受益。
三、把握網絡資源,促進整本書閱讀
(一)借力網絡媒介,選擇優質書目
隨著互聯網媒介的廣泛應用,手機軟件的不斷更新,讓我們獲取教育資訊的方式越來越便捷,從網絡上便能得到相應的知識。全國各地的權威教育專欄和許多語文教育專家,紛紛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用于傳播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理清學習難點。在教育專家、學者推送的文章中,有很多都推薦了中小學生必讀書目。如,“中國教育在線”“小學語文教育”“于永正兒童的語文”“鎮西茶館”等公眾號,可以讓學生借力網絡媒介,解決書目的選擇問題,選擇適合他們的優質書目,以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
(二)依托多元手段,豐富閱讀體驗
整本書閱讀周期較長、難度相對較大、任務艱巨,許多學生沒有外因刺激,一般來說很難堅持下去。而且,低段學生識字少,對閱讀沒有持續的耐心和動力,更難堅持下去。因此,筆者想方設法利用網絡的優勢,在創設良好的外部閱讀環境后,采用多種形式的獎勵機制,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筆者所帶班級就選用了“釘釘”軟件,設置了班級21天“閱讀打卡”計劃。每天18:00準時提醒打卡,學生看書時可上傳優美句段朗讀、親子共讀視頻,看書后可以錄語音述說感受。教師每天在客戶端為已上傳的朗讀語音獎勵小紅花,在有激勵的情況下,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此外,班上的其他學生也可以看到別人的學習成果,互相點贊學習。在成功打卡21天后,進行班級“閱讀小博士”頒獎活動,發獎狀和獎品,以此帶動更多的學生閱讀。現在,每天閱讀打卡的人越來越多,班級閱讀氛圍越來越濃厚。
此外,為了延長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時效性和持續的驅動力,筆者還充分利用網絡的各項資源來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借此步步引導,讓學生在閱讀后有分享的欲望。如,喜馬拉雅有聲讀物、語文網絡鏈接、影視資源、微信公眾號、QQ空間等,都是筆者用來激發學生持續閱讀動力的網絡工具。如,布置閱讀《小豬唏哩呼嚕》時,筆者在課堂上播放《小豬唏哩呼嚕》的精彩動畫片段,讓學生在動畫中感受情節的引人入勝,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整本書的欲望。本次整本書閱讀時長為兩周,讓學生每天都在微信讀書群分享閱讀此書的心得體會。 分享的快樂強化了他們愉悅的閱讀體驗。整本書閱讀活動結束后,筆者組織班級“閱讀小博士”的評比,通過獎勵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為他們后續的閱讀獲取動力,讓他們漸漸把“目的性閱讀”變成“愉悅性自主閱讀”。
(三)構建互動閱讀共同體,加強家校閱讀合作
網絡平臺有著交流、溝通、傳播性強的特點,如能構建一個閱讀共同體,會極大地促進親子共讀整本書。在班級群,筆者鼓勵幾名“親子共讀”做得好的家長,讓他們在群里發布視頻向其他人展示親子共讀情況。慢慢地,一些家長也能把和學生看書的視頻發布到班群,讓其他家長學習、評議。有了網絡這一交互平臺,許多家長都能從中學到親子共讀的方式、方法,把閱讀的輻射面延展開來,讓更多的家庭參與其中,感受閱讀帶給學生學習上質的提高和快樂的體驗。
為了讓家長有目的、有意識地參與到學生的整本書閱讀體驗中去,能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指導,筆者利用“家長進課堂”活動,邀請在“親子共讀”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家長走進課堂,同時,邀請一些家長志愿者來班上聽“親子共讀”微講座,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把家校平臺有效搭建起來,基于前期構建了良好的網絡交互平臺,這樣的方式打破了單純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整本書閱讀由課堂延伸至線上共讀,家校之間慢慢形成良性的“閱讀共同體”,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透過廣闊的網絡平臺凝結成一個巨大的交織網,使得家校對學生的閱讀培養走向有意識、精細化的“悅讀”。
四、結語
日新月異的今天,網絡已與我們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但通過它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網絡新媒介,并為之所用。我們應該學會利用這一媒介使之成為我們閱讀的“神助功”。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對于網絡上的信息加以甄別,選取真正有意義的書籍,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線上指導、進行階段性鼓勵與及時評價;鼓勵家長共同參與進行親子共讀,從尊重兒童閱讀的特性和興趣出發,多種方式并舉促使低段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并持之以恒。讓我們的學生能從整本書中獲取知識,進而提高語文素養,讓他們真正實現“悅讀”,讓閱讀更有“溫度”和“高度”。
參考文獻:
[1]王芳.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現狀和對策[J].中華少年,2018(10).
[2]范華林.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意義與指導策略[J].課外語文,2018(34).
[3]褚衛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5).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