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枝清
【摘要】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好奇心是影響學生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它將智力、堅持和對新事物的渴望這三方面合而為一。本文結合相關理論和教學實踐,主要闡述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愛護、激發、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力、想象力,開發智力和創造力。
【關鍵詞】好奇心;愛護;激發;綻放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可見,好奇心對學生的學習,尤其是語文能力的提高多么重要。
好奇心是這么奇妙。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是一種出于內部動機的信息采集和搜索形式。
好奇心是這么產生的:學生對未知的事物很感興趣,渴望去了解更多,此時他的好奇心就被激發出來。無知使他們變得更加好奇,而有時因對事物有了理解也會產生好奇,就這么矛盾又有趣。
好奇心是這么重要的:好奇心是創新思維活動的內驅力。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說:“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模糊不清的。”好奇心是科學的推動力,它可以激發人的興趣,開發人的潛能,使人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新活動中。愛迪生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這百分之一的靈感其實就是好奇心。好奇心可能是影響學生成長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它將智力、堅持和對新事物的渴望這三方面合而為一。
好奇心對學習、對成就如此重要,教師該如何愛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以下有效的實施策略。
一、珍惜、愛護學生的好奇心
(一)認識好奇心
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到學生好奇心的重要性,因為好奇心是一把“鑰匙”——是學生打開世界、探索世界大門的“鑰匙”;好奇心是一種動力——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好奇心是一股源泉——是學生探求新事物、發現新問題的源泉。教師自身要對這個世界和知識本身充滿好奇,并把這樣的好奇心充分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帶領學生一起去探究知識。教師要保護和培育好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和勇氣,激發他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可輕易地壓制與訓斥,而應當是鼓勵和贊賞,使其好奇心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滿足好奇心
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好奇心,這是他們的生理和智慧發展的標志。只有保持好奇心,才能保持對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熱情。在學習上,當他們的好奇心發生之后,便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候會提出一些幼稚的、稀奇古怪的、荒唐的或不切實際的甚至讓人捧腹大笑的問題。此時,我們不要輕易批評學生的這種行為,否則他們的好奇心會在批評、嘲笑中喪失。學生天生好奇、想象大膽,又知識不足,喜歡刨根問底,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也是讓人難以招架。教師必須保護好學生好問的品質,注重細節,并為學生創造一個獨立自由的思考空間。教師不能隨便敷衍學生,如,“當你長大了,你就會懂”或者“下次再說”,又或者說“回家問家長”等,學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學習的熱情就會減弱,影響思考和提問,就會失去探索的欲望,好奇心就會在得不到滿足中逐漸喪失。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想辦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就必須提高教師的正確認識和做好充分的預料。只有好奇心得到滿足,得到珍惜,得到重視和鼓勵,才不會使學生失去求知的欲望,才不會扼殺他們的思考能力。
(三)參與好奇心
如果教師也能主動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并保持高度的熱情與好奇,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也很難表現出不好奇、不積極。不積極的學生通過耳濡目染也會受到影響,激發起學習的興趣。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現代詩歌,要求學生朗誦詩歌時,筆者對學生說:“老師也想讀,可不可以我們一起合作讀呢?”筆者一句、學生一句,配合得十分完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帶進了詩的世界,體會詩歌的韻味和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學習的氛圍是愉快美好的。再到仿寫詩歌時,筆者教會學生創作技巧之后,也是和學生一起合作編寫詩歌。筆者起頭:秋天的傍晚,怎樣的可愛呢?學生接:香甜的水果,涼爽的晚風,飛舞的落葉,愉快的心情。此時,筆者發現參與、共享好奇的作用也不小,還發現學生如此喜歡教師參與他們的學習,一起好奇、一起創作、一起收獲。
(四)聆聽好奇心
學會聆聽學生的好奇心是教師了解學生、幫助學生的起點。想要了解學生在想什么,只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中去,才能知道答案,只有認真地傾聽,才能夠引導學生,指導學生,幫助學生。所以,教師要善于和學生交流,樂于傾聽他們的心聲,努力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來理解他們的想法,讓他們感到被重視和尊重,這樣就能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關系,他們就會更樂于表達和思考,這樣也會讓他們更專注地探究想了解的知識。如果教師表現得不耐煩、指責或是嘲笑,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就會使他們變得沉默,不愛思考和提問,不利于學習,進而影響他們的性格和心理。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就要學會傾聽他們的好奇心,給予正確的引導和評價。
(五)欣賞好奇心
想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就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好奇,而不是輕視、忽視,甚至打擊學生的好奇,要幫助學生打開好奇心背后的真相,帶領學生打開探索世界的“窗口”。當學生對某事物好奇并提出問題時,這說明他們已經通過自己的觀察,注意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此時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和一定的表揚,這是對他們提問行為最有效的肯定和贊賞,是保護學生求知欲的最佳方式,從而讓學生保持一顆不斷探索、不斷求知的好奇之心。
二、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一)情境引發
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離不開對學生好奇心的激勵。在教學中創設輕松快樂的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如,在進行《貓》的導入時,筆者在黑板上畫了貓的簡筆畫,學生就議論紛紛:“語文老師要教我們畫畫么?老師畫得真好看。這只貓太可愛了……”筆者想這個環節的創設已經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新鮮感和求知欲,有利于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在教學中創設有趣的活動同樣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邊玩邊學知識,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如,教學習作《記一次游戲》時,(下轉第21版)? ? ? ? ? ? ? ? ? ? ?(上接第20版)筆者帶領學生到操場玩游戲。他們一聽可樂壞了,不過玩之前,教師要先講清楚目的和要求。玩后,學生要明白游戲的過程和說出自己的感受,還要注意觀察捕捉有趣的鏡頭。我們先玩“啞劇”,再玩“兩人三足”。這個過程,學生可興奮了,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游戲結束后,筆者讓大家談談對活動的看法。學生暢所欲言,一個個說個不停。那么接下來的寫作,學生就有“米”下“鍋”了,再也不用擔心沒什么可寫了。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二)閱讀誘發
閱讀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如,在開展“讀書交流活動”中,筆者和學生共同選擇閱讀一本書—《寶葫蘆的秘密》,然后就自己最感興趣的和教師與同學交流。有的學生介紹了自己讀懂的,有的學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有的學生介紹了自己從書中得到的啟示,還有的學生在交流中互相提問。此時,筆者會引導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與學生一起探索、交流,共同進步。這樣,在共同閱讀和交流中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小學生不只愛閱讀,尤其愛聽故事。有時在課堂上,筆者會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給他們聽。如,教學文言文《鐵杵成針》時,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聽,發現故事最能吸引他們,他們總能全神貫注地聽教師的朗讀。有趣的故事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而且能夠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這樣就可以利用故事幫助他們學習和理解文言文,能更好地幫助他們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三)提問啟發
提問是課堂最常用的方法,教師的問題設計非常關鍵,運用得好就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教學《“諾曼底號”遇難記》時,筆者提問:當“諾曼底號”的乘客被巨響驚醒,知道自己所乘坐的船被剖開了一個大窟窿時,他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哈爾威船長是如何化險為夷的?啟發引導學生學會帶著問題走進課文,激活思維,激發學習的好奇心,嘗試去探索和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在探究中就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尋找到答案的成就感,從而更好激發學習的好奇心和更加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促進思維能力和智力的發展。教師不僅要問,也要啟發學生提問。如,教學《麻雀》第四自然段時,提問學生:看到老麻雀奮不顧身地飛下來救護它的孩子,此時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會通過自己的分析,對比老麻雀和獵狗,提出這樣的疑問:老麻雀,難道不怕死嗎?老麻雀,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勇氣呢?要讓學生在產生好奇的基礎上又有所疑問,懂得提問,多問有意義的問題,還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讓好奇之花盡情綻放
教學中,我們不單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還要使他們的好奇心能夠得以維持,不單要教授知識,還要使他們具有自覺獨立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學習欲望。這需要培養他們熱愛學習的品質,對學習充滿興趣。讓好奇之花永久綻放,需要教師有耐心地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啟發。
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保持好奇心,還要使他們好奇的“火花”個性得以綻放。每個學生的興趣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能力不同,所以好奇的結果也不同。在教學《天窗》時,筆者引導學生思考想象:透過小小的玻璃,你還可能看到什么?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尋找靈感。在種種設想中,學生慢慢地打開思路,發展思維,展示個性。尤其在學習句子“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歌的夜鶯,也許是霸氣十足的貓頭鷹……”時,筆者啟發學生繼續發揮想象“也許是……”學生說:“也許是小貓玩累了,要回家了。”“也許是小老鼠正在尋找食物呢!”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獨特的想象力,在教學中鼓勵他們大膽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不同的學習感受和見解,給予個性發展的空間和時間,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在學習中綻放智慧的火花,從而保持好奇心和創新意識。
培根說:“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學生對于世界的認識就是從好奇開始的,好奇使他們對世界充滿興趣。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動力。只有愛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才能發展他們的思維、想象,才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所以,我們必須用心且有耐心地引導、啟發、用好他們的好奇心。而培養好奇心、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師提高認識,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多一些關注、多一些研究、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這樣就可以很好地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為了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吳燕.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關鍵[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