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煜琳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UI 界面設計是指對軟件的人機交互、 操作邏輯、界面美觀的整體設計。UI 界面設計的學習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企業的用人需求來整合教學內容與資源,優化教學方式與策略,基于UI 界面設計的信息化特征,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教學優勢相融合,提升UI 界面設計教學的科學性、拓展性、創新性,促進學生的多方位發展。
UI 界面設計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專業課程,與軟件編程等信息技術課程也有密切的聯系。 但是很多高校的UI 界面設計課程都是獨立教學的, 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的概率較低,拓展范圍和空間較窄,這基本上將UI 界面設計獨立分裂出來。 這樣的教學內容體系構架是不完整的,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應用性會受到限制。
UI 界面設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學生需要將所學的軟件操作技術、設計原則等落實到實際產品設計中,進而實現對軟件功能的靈活運用,對設計原則的熟練掌握,對設計概念的熟練和創新。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檢驗理論的途徑,二者之間需要有效地融合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教育目的。然而,現階段的高等教育中,UI 界面設計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很多是分割開來的,這樣的課程設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效率,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得不到凸顯[1]。
在目前高校的UI 界面設計教學中, 教學模式單一化現象明顯,很多教師教學側重學生對設計軟件的掌握。 而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的專業課程應該以就業為導向, 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和企業的用人需求,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得很多學生只會單純地使用軟件,缺乏實踐能力,以至于在工作中捉襟見肘。另外,教師教學過程中忽視對信息技術、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 使得UI 界面設計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提升緩慢。
UI 界面設計教學過程中需要有豐富、多元的教學資源支持,以實現技術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 “互聯網+”背景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很多高校對教學資源的積累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都不夠重視,不能將MOOC、微課、互聯網等網絡教育平臺有效利用,學校內的資源庫類別和內容都還有很大的積累空間,教學資源庫的功能也需要進一步地完善[2]。
UI 界面設計教學內容需要立足學生就業導向進行豐富,將交互設計、視覺設計、軟件編程等課程內容與之相融合,提升學生作品設計的實用性,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大局觀念[3]。 教師需要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一方面是為了完善教學內容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給一些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奠定基礎。 比如,教師在整合不同課程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應用項目教學法,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有積極作用。
理論與實踐內容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將UI界面設計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進行整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經常關注互聯網上相關行業最新資訊或者案例,選擇合適的內容融入理論課程的教學分析中,讓學生在理論學習中借助實際案例強化理解。 其次,教師需要根據理論教學內容設計實踐課程,明確實踐教學目標,把握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保證實踐教學開展的時效性。 最后,理論與實踐的整合需要合適的平臺,教師需要借助任務驅動式教學或者實踐探究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搭建二者整合的橋梁。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而且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課堂中留給教師的講解時間逐漸縮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 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線上和線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在課堂中簡明扼要地指出教學目標,對知識框架進行精準講解。 在線上對相應UI 界面設計知識進行系統性的豐富和實踐拓展。 這樣將教學內容整合到線上、線下兩個部分,就能合理運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
“互聯網+”背景下,高等院校的UI 界面設計專業應通過不同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來完善課程教學結構。 在混合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平臺選擇合適的課題幫助學生整合互聯網中的學習資源, 建立以教學內容為中心的知識拓展系統,并利用平臺的互動功能, 實現學生與他人的有效溝通,助力學生答疑解惑[4]。 教師也可以利用翻轉課堂和微課平臺,針對一些難點、重點知識進行碎片化教學,提升教學針對性。 這樣混合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對于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時間配置有重要作用。
“互聯網+”背景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 高等院校教師需要通過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來為學生提供便捷的知識獲取渠道,讓網絡教育資源可以更好地服務UI 界面設計教學[5]。 教學資源庫的完善需要包含網絡課程、 精品課程、UI 界面設計信息、UI 界面設計特色專題、UI 界面設計試題、 優質作品圖片以及視頻、合作企業、相關文獻等。 同時,高等院校也要重視教學資源庫的功能建設,完善共享平臺、實現web集成、優化資源檢索、開展網上交流、支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功能的完善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線上學習體驗。
高等院校是人才的孕育基地和誕生搖籃,其教育目標是培養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 教育部門和相關教學意見都明確指出專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積極組織實踐教學,落實校企合作教學。 UI 界面設計課程本就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衍生職業,在“互聯網+”背景下,高等院校更應重視校企合作的多元化開展。 結合學校發展現狀與UI 界面設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豐富校企合作教學方式,推動線上、線下兩條路同步進行,線上將企業項目應用到UI 界面設計理論課程解析或者實踐訓練中,豐富教育教學資源。 線下到企業進行階段性實戰演練,實現學生與職業、與企業、與社會的高效銜接。
“互聯網+”背景下,高等院校中UI 界面設計課程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學校和教師需要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和教育新形勢對課程與教學現狀有客觀、準確的認知。 以素質教育理念為目標,以人本教育為教學理念,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平臺開展混合課程教學,建設健全的教學資源庫,并推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進而提升UI 界面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