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淑芳
[摘 要] “方正書版”課程是新聞出版類院校出版與電腦編輯技術、數字出版等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師應通過分析該課程的課堂教學,積極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過程等方面促進課程思政改革和實踐,實現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融為一體的目標。
[關鍵詞] 方正書版;思政元素;教學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職院校教師都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共同使命,尤其是專業教師,更應該自覺提升育德意識與育德能力,尋找專業課程與德育知識的“觸點”,將育德作為教育質量評價與學生學業評價的重要監測點,努力做到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
一、思政元素融入“方正書版”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此課程依托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立足職業崗位需求,將課程學習與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深度融合。以真實項目為引領、以典型任務為驅動,通過情境創設、任務部署、引導示范、實踐訓練、疑難解析、拓展遷移等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掌握職業崗位和任務情境中解決排版問題的綜合技能。在此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將愛黨、愛國、愛崗敬業的思想教育與專業素養的提升融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善于思考的科學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有高度的認同感,具備強烈的家國情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思政元素融入“方正書版”課程的實踐過程
(一)創新思維,思政元素融入教學方法
教師應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案例分析、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中。例如,在數學教輔排版相關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以某一排版規范的教輔為例,提醒學生數學書本的特點是符號多且復雜,在編排數學式時,字體選擇一定要完全遵循數學式的排版規范。如三角函數字體需要用白正體,已知數、未知數等字體需要用白斜體,如換成其他字體則屬于編排錯誤。教師要求學生必須了解并熟記排版規則,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確保無誤。在化學教輔編排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檢查某一化學教輔,分析教輔中化學式編排是否正確。學生通過自學化學式相關注解、上網查閱化學式排版規范等方式,在任務驅動方式下找到樣稿中正確和錯誤的地方。之后,教師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授和操作演示,學生上機實踐,完成化學教輔的正確編排。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能讓學生知曉從事任何工作都要遵守規則,務實工作,在實現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及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的目的。
(二)積極引導,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
此課程有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通過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能有效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的有機融合。各模塊知識點對應的思政元素如下。
模塊一:文史哲書刊排版。知識點的量化引用:方正書版軟件操作界面、方正字體庫及外掛字體、文史哲書刊排版規范。思政元素: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黨、愛國,嚴謹敬業,團結協作。
模塊二:表格排版。知識點的量化引用:課程表、學籍表、個人求職簡歷編排。思政元素:規劃職業生涯、良好的職業素養、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模塊三:數學書(教輔)排版。知識點的量化引用:數學式中外文符號排版規則。思政元素: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模塊四:化學書(教輔)排版。知識點的量化引用:化學結構式排版規則、化學教輔排版規范。思政元素: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
模塊五:公文排版。知識點的量化引用:各類公文版式及公文排版規范。思政元素:誠信與嚴謹。
模塊六:古籍排版。知識點的量化引用:古籍版式風格、漢字的起源和演變、利用NewNW軟件補字的操作流程。思政元素: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國情懷。
(三)積極構建多元化的考核與評價體系
教師應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為契機,改變原先輕過程重結果的考評模式,建立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與評價體系。考核與評價過程不僅考核專業技能和知識內容,還考核職業素養及課程思政育人效果。知識掌握、實踐操作能力、職業素養、團隊溝通協作能力等作為考核內容滲透到技能考核之中。其中,過程考核占70%,結果考核占30%??己酥饕ㄟ^對每個教學模塊中的實踐項目評價和目標評價來實施,學生的最終成績為教學模塊中的各實踐項目得分的平均值??荚u主體由教師一方變為師生多方共同參與。在過程考核中,小組互評占30%,生生互評占30%,教師評價占40%。
三、思政元素融入“方正書版”課程教學的實踐案例
“方正書版”課程的各個模塊均包含了思政元素?,F以任務“文學作品編排”的教學過程為例,對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詳細闡述。
(一)新課導入,創設情境
教師展示兒童文學、現代文學等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版式,讓學生賞析。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展示的版式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回答,營造一個更為形象的情境,打造較為輕松的課堂,提升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體驗感,也為接下來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做好問題鋪墊。
(二)教學實施
環節一:講解居中、行數等注解參數。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黨上下正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以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的文章《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永葆初心才能走得遠》為例,教師先請學生用2分鐘時間閱讀這篇文章,學習其中蘊含的黨史知識,了解我們熟悉的革命英雄人物、歷史事件。通過案例教學法,教師對這篇文章的版面編排進行分析,帶領學生學習標題字格式居中、行數等注解參數的設置方法。講解結束后,請同學們完成該文章的編排任務。教師挑選一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講評,強調注意事項并做小結,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一絲不茍的態度。
環節二:文學作品排版規范的講解。以文學作品《紅巖》中“小蘿卜頭”的故事為主線,教師簡要介紹作品內容及創作背景,并讓學生觀看《“小蘿卜頭”宋振中烈士》及“小蘿卜頭”的獄友李碧濤老人講述“小蘿卜頭”的故事等視頻片段。通過引導感知、遞進式設問,讓學生明白《紅巖》這部文學作品版面在編排的時候應注意的事項。結合排版工作,要提升稿件質量,除文字編輯外,排版人員應有的人文素養也是關鍵。只有我們了解稿件內容及其人文價值,才能做好版面編排工作,引出文學作品排版規范及相關注意事項的講授。教師應切實把學習黨史與開展育人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環節三:課堂上機練習。教師布置課堂練習,將班上學生進行分組,為方便操作技能相對較弱的學生向同組操作技能強的學生請教,以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及團結協作精神。學生上機實踐過程中,教師查看學生注解使用情況,為注解參數設置錯誤的學生輔導講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完成后,由學生提交至網絡教學平臺。
環節四:總結評價。每個小組各推選一位同學的作業參與組間評比。學生闡述版式編排思路,大家將開本選擇、標題及正文字體字號、閱讀體驗等作為評價指標,通過小組自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進行評分,分數最高的獲得優勝獎,獲獎人員所在組的同學給予平時成績加分。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及溝通、協作能力。
四、小結
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任重而道遠。專業教師要不斷挖掘課程中固有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但也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喧賓奪主。教師在潛移默化傳授知識的同時,實現價值引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曲超,盧安.計算機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以“算法與數據結構”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教師評估).2021(4):74-76.
[2]姚祎.課程思政在高職“會計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施[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1,30(3):113-118.
[3]陳維英,火東存,薛琳婧.課程思政在高職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融入與實踐——以“鐵路工程施工組織與預算”課程為例[J].科技與創新,2021(6):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