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佳
[摘 要] 體育是幫助小學生鍛煉身體、拓展戶外活動、消除學習疲勞的不可或缺的學科。而體育游戲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若將游戲合理應用于體育教學中,可以全面調動小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豐富體育課程內容,促進小學生的社會性發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游戲設置的實效性,切勿本末倒置。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組織體育游戲、積極創新教學內容等方式開展體育教學,提升教學效率,促使小學生獲得全身心的發展。
[關鍵詞] 體育游戲;小學體育;教學應用
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中的一項基本活動內容。它是教師本著陶冶情操、增進健康、改變生活和增強體質等理念,利用體育課程開展的游戲活動。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如何將其有效應用于教學中,一直是教師深思的問題。而小學生有著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結合體育教材內容,積極創新教學形式,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體育游戲,以激發小學生的潛能,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的意義
(一)促進小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社會性發展是指小學生適應社會的一種能力。而游戲能增加小學生與他人交往的機會,鍛煉小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在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育游戲,不僅能讓小學生明白與人交往的方式,了解合作團結的重要性,也能培養小學生認知能力、運動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協調能力。同時,在體育游戲中,小學生能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也為其社會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無論是對游戲規則的遵守,還是角色的定位、伙伴關系的調和,小學生均能通過這些方式提高社交能力,學會與他人相處。
(二)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單一、內容枯燥,尤其是跑步、跳遠等練習,教師只是單純地教授小學生如何正確完成訓練,待學生掌握后,教師便讓學生自由訓練。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小學生活動積極性低、自主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最終嚴重影響教學效果。體育游戲具有趣味性強、互動性高等優勢,教師若能基于小學生的興趣圍繞教材內容開展體育游戲,寓“教”于“玩”,不僅能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為小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讓小學生充分感受體育游戲的快樂。
(三)豐富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
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也是開展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教師應該合理利用這一環節,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包括攀、爬、走、跳、跑、投及球類等,這些活動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身心發展有諸多契合點。多樣的體育游戲不僅能提高教學的娛樂性,而且能激發小學生的好勝心,促使其積極、有效、快速地完成各項體育訓練,一舉多得。
二、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一)組織科學有序的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的活動性非常強,而且是以身體運動為主要活動形式,教師在設計體育游戲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還要注重游戲的屬性、場地、器械等,合理規劃,保證教學的科學性和有序性。同時,在開展游戲前,教師必須詳細說明游戲的規則和注意事項,并親身示范,以免小學生出現安全事故。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也要加強監督,觀察小學生的情緒變化,適當調整游戲運動量和節奏,讓小學生遵守游戲規則,以降低游戲風險。開展分組體育游戲時,教師也要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小學生的運動情況和體質,合理分組,降低兩組的差異,強調“適當競爭”,避免小學生因競爭關系而引起矛盾。同時,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開展一些簡單的游戲活動,如“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游戲難度,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教學效果。例如,在組織高年級的小學生進行跑步訓練時,教師可以用“詩歌接跑”的形式開展練習。游戲前,將學生分為四組,5人或7人一組,每組選擇一句詩句,一個人代表詩句中的一個字,由第一位小學生先跑,當第一位小學生跑到第二位小學生所站位置(中間相隔50米)時,在其背部寫上自己代表的字,以此類推,最快完成的一組獲勝。這樣的跑步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調動小學生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僅能完成教學目標,而且能保證教學效果。
(二)結合體育課程開展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必須服務于體育教學,否則無法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體育教材內容合理設計體育游戲方案,以免游戲脫離實際。此外,教師還要保證學生能夠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更多的體育技能。例如,在小學生體能訓練時,運用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師會直接讓小學生進行下蹲運動練習,以增強小學生的下盤穩定性。但是下蹲運動容易引起下肢肌肉酸痛、乏力,且隨著運動量的增大,小學生往往會覺得辛苦,難以堅持。這樣一來,便難以達到訓練的目的。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開展名為“聽反話”的體育游戲,以調動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需將學生分為兩組,讓他們分別做出與指令相反的動作,如教師說“站起”時,小學生要做出下蹲的動作。完成率最高的一組為獲勝組。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讓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既能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又能鍛煉身體,保證教學效果。
所以,體育游戲不僅要有靈活性,也要符合小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個性,讓小學生喜歡體育鍛煉,增加教學課堂的活力。
(三)積極創新體育游戲
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游戲也必須進行創新。不但要讓小學生喜歡體育,還需要提升小學生的體育素養。體育游戲形式多樣,教師切不可僅滿足于教學中現有的游戲形式,而應積極創新,讓教學更加多元化,為體育課堂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教師在開展體育游戲時,可借助多媒體或通過競技、創編、改編等方式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性,讓小學生對體育課堂充滿期待,積極參與每一項活動。以“老鷹捉小雞”游戲為例,以往都是“老鷹”把“小雞們”全部捉住就算完成游戲任務,而教師進行游戲改編后,能讓該游戲變得更具新穎性。如提出“老鷹”在捉“小雞”時,必須觸碰到“小雞”的關鍵位置(耳朵、肚子、額頭等)才算贏的要求;或將原規則中的一只“老鷹”變為幾只“老鷹”,“小雞”數量也隨之增加,“小雞”可以圍剿“老鷹”將其變為“小雞”,而“老鷹”只要碰到“小雞”的頭便可變為“小雞”等。將游戲改編,不僅能提高游戲的挑戰性,而且能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和緊張感,也能提升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最終促使教學的順利進行。
(四)利用體育游戲培養學習情感
游戲的動機就是創造快樂。在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育游戲,就是希望小學生能通過游戲獲得愉快的體驗,從而愛上體育。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游戲時,也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體育情感。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具有故事色彩的情境游戲更能吸引其參與到活動中來;而對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競技性的體育游戲則更具吸引力。但對大部分小學生而言,角色扮演類游戲往往能調動其積極性,因為他們能在不同角色中感受到游戲的樂趣。
當然,同一個游戲在不同時間段或不同學生中,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游戲時,也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生理結構、心理素質和體質等要素,有效調控游戲,幫助小學生在游戲中獲得最大的愉悅感。
總之,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教師應積極創新游戲玩法,并結合教材內容科學有序地組織活動。這樣不僅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還能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游戲中收獲樂趣,進而喜歡體育。
參考文獻
[1]劉濤.體育課堂上體育游戲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8(19):73-74.
[2]葉李長信.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教育論壇,2019(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