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楠
[摘 要] 生機課堂強調學生的主動、師生的互動、教學的靈動。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教學角度出發,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思考與實踐的機會,激發他們對課堂的關注。提問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基于此,文章以生機課堂理念為基礎,以提問藝術為切入點,重點思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教學策略,以期實現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生機課堂的搭建,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生機課堂;教學策略
有效的提問是課堂成功的關鍵。生機課堂關注學生的主動、師生的互動、教學的靈動。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帶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中,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主動思考,實現生機課堂的有效搭建。在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中,教師雖然給予了小學生較多的實踐機會,但多是流于形式,小學生難以從實踐中激活思維、深度思考、積極互動,整個課堂缺少生機。基于此,筆者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為研究對象,結合教學經驗,以生機課堂理念為基礎,以提問藝術為切入點,從三個方面思考如何發揮提問的力量,激活小學生學習的“生機”,完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生機課堂的搭建,實現小學生思維的深度發展。
一、重視問題的趣味性,帶動學生主動思考
小學生會因為內容的有趣,而生成學習期待,主動參與到知識學習中,深入了解、深度思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在內容的設計上是相對豐富的、可供探究的,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課堂的有趣。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設計匹配的、有趣的問題,確保小學生能夠有效感知教學內容的有趣,并在趣味性問題的帶動下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喚醒學習的“生機”。
例如,在學習“廣告知多少”時,小學生需要了解廣告詞的作用和形式,收集廣告內容,欣賞廣告,并培養語言組織能力與創新精神。在問題的設計上,教師可以從內容的有趣與形式的有趣入手。教師可以“猜”的方式,讓小學生思考廣告所描述的對象、廣告傳達出的價值。如鼓勵小學生猜猜“除鈔票外,承印一切”描述的是什么,這對于小學生而言,“什么都可以印,就好像什么都能干一樣,具有神秘的、偉大的力量”,從本體內容刺激小學生的興趣;再如,“白手起家”描述的是什么時候,小學生自然而然聯想到的是“創業”,但是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思考“白手”,帶出“石灰”,從而帶動小學生對內容學習的興趣。通過對提問形式的有趣設計,教師可以強化小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如讓小學生根據自己所收集的廣告內容進行互相提問;或者強化小學生與信息技術的互動性,回答教師設定的問題。小學生與信息設備的互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參與的興趣,信息界面可以通過多彩的圖案呈現內容,豐富小學生的感知,使其主動參與課堂。
二、關注問題的科學性,引導學生高效互動
科學的問題設計,能夠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效輸出、學生思考的高效優質。科學的問題更能夠生成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滿足生機課堂的理念要求。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的提問設計中可見,問題的科學性主要在于兩點內容:第一,問題設計的目標性;第二,問題設計的探索性。問題設計的目標性,在于所提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不是簡單的信息復述,在于引導小學生整理與思考,避免“無所作為”的問題影響小學生的思維發展。
例如,在教學“火災的預防與自救”時,教師的問題設計要緊緊圍繞“預防”和“自救”兩個關鍵點,如“什么情況下,容易發生火災?”“火災喜歡潛伏在什么場合?”“家庭中,我們常常做的什么行為,會導致火災的發生”等,從預防的角度設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習得對應的預防方式。從“自救”的角度入手,教師則可從場景的創設入手,假設小學生處于某個場景中,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如“如果某一天夜里,家里突發火災,你第一時間應該怎么做?”“學校突然發生火災,警報鈴響起,我們第一時間應該怎么辦?”“高層住宅逃生時,坐電梯合適,還是走樓梯合適?”等。
問題設計的探索性,在于問題的引導與延伸,教師要重視問題對小學生的啟發,關注小學生思考過程中的開放性與多元性,鼓勵小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提出更多創新的看法,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等。例如,在教學“火災的預防與自救”時,教師可以嘗試組織小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設計某個場景下的逃生方案,如學校、家庭、公園、動物園等,或者讓小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場所進行逃生路線的設計。同時,教師可以從“自救”的形式入手,讓小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創新思考,如“發生火災時,怎樣做才是有效保護自己的辦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如“及時準備濕毛巾”“彎腰逃跑”“不要靠近電源的地方”等,激活思路,解決問題。
三、思考問題的生本性,實現教學靈動多變
問題的生本性,是指從學生本體角度出發,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需求與特點,設定合適的問題。在生本性的思考上,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區,設計難度適宜的問題,鼓勵他們進行探究。同時,小學生的思維相對跳躍,課堂隨機生成較多,因此問題的設計需要緊緊根據課堂動態進行調整,抓住動態的亮點,拓展深化,確保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太陽能的利用”時,因為“太陽能”這一元素對小學生而言是相對陌生的,因此教師在問題設計上可以相對簡單化,先從太陽能的應用入手,逐步引導小學生關注到太陽能的具體應用領域與作用上,然后從環境角度出發,帶出太陽能發電的重要作用。這樣既能夠從小學生的認知與理解能力層面出發,又能夠層層深入,引導小學生學習知識。小學生因為不了解所以更容易生成預料之外的課堂動態。如小學生會問“太陽能這么熱,能不能用來燒開水”,此時,教師需要及時抓住關鍵信息,以“燒開水”帶出太陽能能夠為外界事物供暖的信息點,并適當延伸。
充分發揮提問藝術的價值,引導學生深入課堂,生成更多的興趣,主動參與到互動與思考中,激活思維,是實現生機課堂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提問的設計與執行過程中,必須從學科教學內容、教學特點、學生課堂狀態出發,時時調整、時時創新,確保給予小學生更多的思維刺激。與此同時,教師要關注課堂教學的規律,注重知識內容的有效輸入、師生互動的高效開展、教學模式的靈動變化,讓生機課堂的理念充分融入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為學生營造優質的學科學習環境,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明志華.基于學校德育教育視角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創新發展分析[A].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三)[C].福建省商貿協會: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4.
[2]孫堅澤,周建平.教材·課堂·生活——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走向“全人化”微探[J].小學教學研究,2020(6):77-78.
[3]張建華.淺析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小學自然學科綜合實踐活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