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千龍
[摘 要] 新課改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語文學習力的提升,不僅能促進其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學效果的提升,還能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為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與教學目標,在課堂上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關鍵詞] 初中語文;學習力;教學方法
初中生的語文學習力包含聽、說、讀、寫、自主學習與探究等方面的學習能力,其中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是學習力的重要體現。學生的語文學習力反映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毅力、能力及創新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主要體現。但當前初中生語文學習力普遍處于較低水平,這主要是因為有些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仍以常規模式進行教學,使得學生思維得不到釋放,自主能力及探究能力難以得到培養。為此,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語文學習力的培養,以學生為中心,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科學、創新、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力,促進學生學習力的提升。
一、當前初中生的語文學習力現狀
目前,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常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教授學生知識,學生長期處于被灌輸的狀態,會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從而處于疲乏狀態,對語文課程興趣不足,更談不上主動學習、自主探究。除此之外,語文課程本身就相對枯燥,古文、散文等抽象性的知識較多,這對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難以激發他們語文學習的毅力、動力。當今社會,學生因處于安逸的生活中,使得他們在學習中一遇到難題就想著要放棄,久而久之對自己認為學無所獲的科目出現反感情緒,從而失去學習信心。同時,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授課為主,忽視了拓展訓練,學生學習新課后缺乏知識訓練,其語文學習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在課堂中提升學生學習力的有效方法
教師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毅力、能力。針對初中生語文學習力的提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利用引導式提問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好問題的難度,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提出合理的問題,運用問題導入新課、回顧所學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教師開展“提問式”課堂時,可結合生活實際、其他學科、作者背景等對問題進行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生積極探索的過程中再加以引導,讓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疑問,并敢于提出問題,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力。
例如,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一文的教學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中作者的心境,教師可先利用與該課文情境有關的《江雪》導入課程,并對學生進行提問:“‘獨釣寒江雪’主要表明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時的心情,大家可以仔細閱讀《小石潭記》這篇課文,揣摩作者當時的心情。分析本篇與《江雪》所表達的思想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并引導學生質疑。學生通過提問,可以進一步理解文章描述的內容。而后教師簡述作者當時的背景,詢問學生:“柳宗元的詩歌多數都表達什么樣的感情?細讀文中的詞句,說出你認為詞句中用得最好、最美的句子吧!”這樣既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 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力
教師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模式教學,除了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想激勵學生主動探究,應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進行合理分組,然后創設課堂情境,布置小組任務,如思考問題、完成作業等,讓組內學生交流探討,完成任務。另外,教師可在學生交流與表達的過程中提出疑問,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教師可通過分組合作的方法開展教學,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可借此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力。
以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社戲》為例,教師應首先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并按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進行合理分組,分好小組后,布置小組任務。例如,思考文中“社戲”指的是什么。該課文中寫了哪幾個事件?文中又有哪件事是詳寫,哪些是略寫?待學生進行組內討論給出“社戲是社中每年都需要表演的‘年規戲’,文中共寫了七件事……”的回答后,教師提出疑問:“文中詳寫、細寫的事件大家覺得哪個是與看戲關系最密切的呢?”教師提出自己對該文章的主要看法:“本文講述的是作者童年時看戲的經歷,文中所表達的主要感情不僅是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眷戀,還描寫出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之后,教師接著詢問學生對文章的看法,幫助學生結合文中內容表述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這些情感體驗,讓學生繼續深入探討與分析。教師在課堂上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生思考、分析課文的過程中進行適當指引,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能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
(三) 結合教材進行拓展訓練,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課外拓展訓練,除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教師首先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學生學習的需要,結合教材設計合理的拓展訓練作業。如學習到某一篇新課文后,教師以該課文的環境背景、情節、人物介紹等為基礎,設計閱讀填空或者讓學生寫200字左右的讀后感,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主動翻閱課文內容并了解課文主題,以此激發其學習動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創新,并關注學生完成作業時學習力的變化情況,對學生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以推動學生學習力的提升。
以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為例,該文共寫到了六次“背影”,感情是層層遞進的。教師帶領學生賞析該課文后,為了讓學生具體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可布置以“背影”為主題的寫作題,讓學生按該課文作者的寫作方法描述自己認識的人的外貌。此外,教師還可借用文章中某些片段作為背景設計問題,如文中父親買橘子的片段,設置250字以內的預設: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給你留下過如此感動的回憶呢?請仔細回憶當時的場景,具體到對方做了什么動作,說了什么話,并記錄下來。這樣不僅能夠訓練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與書寫的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總之,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合適的引導,結合教材進行擴展訓練,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語文知識,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力。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創新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力。在進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時,教師留出時間讓學生討論并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 孫大武.提升語文學習力,呼喚鮮明的語文意識[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12):39-41.
[2] 張傳柱.解放學習力,構建自主高效的語文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