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進



摘 要:以秋種馬鈴薯為研究對象,探索不同肥料配方結構對馬鈴薯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高鉀配方肥施用能夠提高馬鈴薯的商品薯率及總產量,從而增加經濟效益;有機肥+高鉀配方肥雖然經濟效益略低于高鉀配方肥處理,但其馬鈴薯品質最好。綜合產量和品質來看,有機肥+高鉀配方肥可作為馬鈴薯種植的主要肥料配方結構。
關鍵詞:馬鈴薯;肥料配方結構;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32.0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2-0053-02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Potato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potassium formula fertilizer could improve the commercial potato rate and total yield of potato, so as to increase economic benefits; Although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organic fertilizer + high potassium formula fertilizer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high potassium formula fertilizer treatment, its potato quality is the highest.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yield and quality, organic fertilizer + high potassium formula fertilizer is recommended as the main fertilization mode for potato planting.
Key words: Potato; Fertilization Structures; Economic benefits
馬鈴薯,屬茄科茄屬馬鈴薯組作物,它既是蔬菜作物,也是糧食作物,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廣、經濟效益高、營養豐富等特點[1],福建多地都有馬鈴薯種植。馬鈴薯的產量與品質除受品種特性的影響外,還主要受水肥等因素的影響,人們通過施用氮磷鉀等肥料為馬鈴薯提供營養物質。然而,不同氮磷鉀施用量和施用比例,會對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影響其種植的經濟效益[2-3]。為此,本研究選擇不同比例的肥料,研究其對馬鈴薯產量品質的影響,同時計算經濟效益,為生產中馬鈴薯的合理施肥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品種 一級脫毒種薯‘費烏瑞它’為試驗種,其黃皮黃肉,早熟、鮮食的馬鈴薯品種。
1.1.2 供試土壤 前茬作物為水稻,土壤理化性狀如下:全氮2.07g/kg,堿解氮136.71mg/kg,有效磷38.58mg/kg,有效鉀89.38mg/kg,有機質3.66g/kg,pH6.1,屬于中等偏上肥力水平。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9年11月3日在福建省邵武市進行。試驗設計4個處理:處理1(CK),不施肥;處理2(M1),N∶P2O5∶K2O=15∶15∶15,肥料施用量1200kg/hm2;處理3(M2),N∶P2O5∶K2O=15∶10∶20,肥料施用量1200kg/hm2;處理4(M3),N∶P2O5∶K2O=15∶10∶20,肥料施用量900kg/hm2,有機肥施用量4500kg/hm2。3次重復,小區面積15m2。有機肥作為基肥一次性施用,化肥基肥和追肥各50%;單壟雙溝種植,壟寬1m,沒壟種植2溝,每個小區種植120株。
1.2.2 測定項目及方法 按農業試驗標準進行樣段調查,并記載生育期;產量按小區實收計算,將收獲馬鈴薯分為商品薯和次品薯,單個薯重≥70g,無病害,無裂口,無畸形為商品薯,單個薯重<70g,無病蟲害的小薯及全部畸形薯和裂薯為次品薯。商品薯率(%)=商品薯產量/總產量×100;經濟效益(元/hm2)=商品薯產量(kg/hm2)×2.0(元/kg)+次品薯產量(kg/hm2)×0.5(元/kg)-成本(包含肥料、農藥、人工、地租等費用);馬鈴薯品質參照高俊鳳等[4]方法測定,Vc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滴定法測定,淀粉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測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染色法測定。
1.3 數據分析 數據均用Excel、DPS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肥料配方結構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CK處理的商品薯產量、商品薯率、總產量均顯著低于其他處理(P<0.05),然而次品薯含量卻顯著高于其他處理;M1、M2和M3處理商品薯和總產量表現為M2>M3>M1,次品薯含量為M1>M2>M3,商品薯率為M3>M2>M1;M1和M2、M3處理相比,商品薯產量、次品薯和總產量存在明顯差異;M1與M3處理商品薯率存在顯著差異,而與M2之間無明顯差異;M2和M3處理商品薯產量、次品薯產量、總產量、商品薯率無顯著差異。
2.2 不同肥料配方結構對馬鈴薯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2可知,馬鈴薯總產值和經濟效益都表現為M2>M3>M1>CK,CK處理總產值和經濟效益明顯低于其他處理(P<0.05),M1、M2和M3處理經濟效益分別比CK增加了71.60%、123.48%和114.91%;從總產值來看,M1與M2和M3之間差異都達到了顯著水平、M2與M3之間差異不顯著;從經濟效益來看,M1、M2、M3之間差異都達到了顯著水平。
2.3 不同肥料配方結構對馬鈴薯品質的影響 由表3可知,馬鈴薯淀粉、可溶性蛋白、VC含量都表現出M3>M2>M1>CK。淀粉方面,M3與其他處理之間的差異都達到了顯著水平,M2處理和CK之間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而與M1之間無顯著差異;可溶性蛋白質和VC含量方面,M3與CK和M1之間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而與M2之間無顯著差異。
3 結論與討論
馬鈴薯屬于喜鉀作物,在氮、磷、鉀三要素中,馬鈴薯對鉀肥的需求最大,每生產500kg塊莖,大概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2.5~3.0kg、磷0.5~1.5kg、鉀6.0~6.5kg[5],在生育后期80%左右的鉀肥被分配到塊莖中,對于提高作物品質和產量有著重要作用[6]。在氮磷施肥量相同條件下,提高鉀肥的施用量有助于馬鈴薯膨大期的塊莖營養物質積累,同時促進光合產物向地下塊莖轉移,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7]。本試驗中,馬鈴薯商品薯產量、總產值和經濟效益都表現為M2>M3>M1>CK,M2高鉀處理(N∶P2O5∶K2O=15∶10∶20)的馬鈴薯產量最高,經濟效益效益最好,說明合理的肥料配方結構不僅能夠增加產量,還能夠增加種植馬鈴薯的經濟效益。從馬鈴薯的品質來看,表現為M3>M2>M1>CK,說明有機肥的配施能夠提高馬鈴薯的品質,但由于在買賣的過程中未對品質提出特別的要求,在經濟效益上無法進行體現,其經濟效益略低于高鉀處理。總之,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不僅能夠提高馬鈴薯品質,而且能夠改善土壤的生態環境[8],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應推廣有機肥配施高鉀肥。
參考文獻
[1]周向陽,張洪宇,張晶,等.2018年馬鈴薯市場形勢回顧及2019年展望[J].中國蔬菜,2019(5):9-12.
[2]羅其峰,張新明,陳琳,等.不同釋放期緩控釋復合肥和氮磷鉀比例施用下冬作馬鈴薯產量及經濟效益[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8):1589-1595
[3]代啟貴,張帆,徐鵬舉,等.冬作馬鈴薯商品有機肥適宜用量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9,46(3):57-63.
[4]高俊鳳,孫群,曹翠玲,等.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滕宗璠,張暢.中國馬鈴薯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
[6]曹先維,湯丹峰,陳洪,等.高產冬種馬鈴薯的鉀素吸收、積累、分配特征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3,34(1):33-36.
[7]尚文艷,許志興,趙麗萍,等.定量氮磷肥條件下鉀肥不同施用量對地膜馬鈴薯產量、干物質與淀粉含量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16,30(2):99-104.
[8]傅松,傅樹斌,王丁詳,等.商品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對土壤養分和馬鈴薯產量的影響,2019,12:60-6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