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三
摘 要:為了加快油菜品種的更新換代和品質的提高,篩選適合宣州區單季稻茬口為主的油菜品種,2020—2021年特引進9個雙低油菜品種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表明:RH209、RH206品種的產量分別為2835kg/hm2、2598.75kg/hm2,較對照灃油737分別增產21.5%、14.4%。同時,這2個品種的抗逆性強,能夠適應宣州區相對涼爽潮濕、越冬期低溫的氣候特點,產量和品質較好,適宜在宣城市宣州區大面積示范推廣。
關鍵詞:冬油菜;品種;示范推廣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2-0084-02
Abstract: In order to rich the winter rape varieties and improve quality, nine double-low rape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in 2020-2021 in Xuanzhou district to select suitable rape varieties that planted before the single harvest rice. As results, the yield of RH209 was 2835kg/hm2, increased by 21.5% compared with the CK, while the RH206 was 2598.75kg/hm2, increased by 14.4%. In addition, the two varieties have strong resistance to stress, and adapt to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Xuanzhou district that is relatively cool and humid and low temperature in winter period. In conclusion, because of the high yield and quality, RH209 and RH206 i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in Xuanzhou District.
Key words: Winter rape; Variety;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宣城市宣州區位于長江流域南岸,油菜是本地冬季農業生產優勢作物之一。近年來,當地經濟建設發展迅速,高效農業生產步伐加快,但油菜生產相對滯后,種植面積由高峰時期的2萬hm2,一度下降到0.53萬hm2左右。為了恢復雙低冬油菜在宣城市宣州區的推廣,篩選出優質、高產、抗性強,適宜宣州區栽培的雙低冬油菜品種,宣城市宣州區種植業局于2020—2021年引進了9個雙低冬油菜新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期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宣州區寒亭鎮寒亭社區,位于宣城市東南部,北緯30.963520,東經118.570198。1月份最低氣溫-7℃,3月份平均氣溫11.89℃,年均無霜期228d,年均降水量1325.5mm,年均日照時數1784.1h。屬于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的地區。土壤為水稻土,有機質24.38g/kg,全氮1.55g/kg,速效鉀156mg/kg,有機磷6.74mg/kg,pH值5.35。
1.2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共9個,均為“雙低”優質品種,分別為RH225、RH211、RH216、RH215、RH217、RH210、RH209、RH206、RH203,以灃油737為對照。試驗品種均由宣城市熙灃源種業提供。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0個處理,即單個品種為1個處理,各品種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將灃油737(ck)作為對照(在宣州區推廣種植8年以上,種植面積占全區油菜40%以上,具有區域代表性)。各處理面積統一為170m2(10m×17m),各品種之間設置分割行1.5m。
1.4 田間管理 試驗于2020—2021年度在宣城市國強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進行。試驗田于2020年9月29日進行翻耕撒播,播種前用施45%三元復合肥450kg/hm2、硼肥15kg/hm2、有機肥7500kg/hm2作基肥。然后用開溝機按照畦寬1.5m,溝寬20cm的標準開溝,開溝完成后,撒播種子(由于播種時土壤濕度過大,種子撒播后未進行覆土和土壤封閉處理)。全部實行機械翻耕后開溝做畦,定期定量撒播[1],每小區播種200g。前茬為空閑田,采用人工撒播的栽培方式。種植田塊土壤肥力相近,后期施肥除草和田間管等措施相同,均采用高產栽培模式11月23日選用高效氟吡甲禾靈450mL/hm2和氟吡稀草酮450mL兌水600kg進行除草,2月2日用28-0-5高氮復合肥300kg/hm2作臘肥,2月8日施精喹禾靈750mL/hm2兌水750kg進行二次除草。2月28日油菜初花期、3月10日油菜盛花期,分別用硼肥900g/hm2、多菌靈1200g/hm2,硼肥1500g/hm2、菌核凈900g/hm2、磷酸二氫鉀900g/hm2兌水750kg噴施,防治“花而不實”與菌核病。
1.5 測定項目 油菜成熟后,對9個品種1個對照隨機取樣各30株考種,分別測定株高、分枝節位、一次分枝數、單株有效角果數、每角粒數等形狀。各品種按機械收割后實收產量計產[2]。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生長的一致性和抗霜霉病抗性 從表1可以看出,各參試品種出苗整齊,苗情、薹花期、角果期、成熟期長勢均為強,一致性均為齊。霜霉病表現上,對比灃油737(CK),表現最好的是RH209、其次是RH211、RH217、RH225,再次是RH215、RH216、RH206,最差的是RH210、RH203。
2.2 農藝性狀 從表2可以看出,各參試品種的平均株高為153.02cm,最高的是RH210,為164cm;最矮的是RH225,為140cm,兩者相差24cm。參試品種的平均分枝節位為47.32cm,最高的是RH210,為61cm;最矮的是RH217,為30cm,兩者相差31cm。參試品種的平均一次分枝數為7.95個,最多的是RH217、RH211,為10個/株,比參照品種灃油737(CK)多3個/株;最低的是RH215,為6個/株。參試品種平均單株有效角果數為182.05個,最多的是RH216,為218個,比參照品種灃油737(CK)多47個;最少的是RH206,為147.5個。參試品種的平均角果粒數為18.6個,最高的是RH210,為23.2個,比參照品種灃油737(CK)多3.1個;最少的是RH203,為12.1個。參試品種的平均千粒重為3.45g,最高的是RH209、RH206,為3.6g,比參試品種灃油737(CK)高0.2g,最低的是RH203、RH210,為3.2g。
2.3 參試品種的產量 從表3可以看出,折合產量最高的是RH209,為2835kg/hm2,比對照增加21.5%;其次是RH206,為2598.75kg/hm2,比對照增加14.4%;居第3位的是RH217,為2532.75kg/hm2,比對照增加12.1%;居第4位的是RH211,為2460kg/hm2,比對照增加9.5%;居第5位的是RH216,為2439.75kg/hm2,比對照增加8.8%。
3 結論與討論
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的2次低溫寒潮天氣對宣州區油菜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凍害,小部分地區凍害嚴重,產量影響較大。各參試品種凍害程度為1級,僅個別大葉受凍,受害葉局部萎縮和枯焦,整體抗低溫能力較好。2021年5月初,進入油菜收獲期后,宣州區以連陰雨天氣為主,氣溫較低,部分參試品種的角果和籽粒轉色困難,造成熟期不一致,使得收割時的產量損失較大;還有極個別品種出現了油菜籽粒發芽的現象,使得含油量、品質的下降。從參試品種來看,收獲期的陰雨低溫天氣對優質油菜實際產量的影響較大,產量表現穩定的是RH209、RH216、RH206,實際產量比理論產量下跌50%左右的品種有RH211、RH210。
根據各項試驗記錄數據及測產情況,對比參照灃油737(CK)得出,實際產量最高的是RH209,為2835kg/hm2,其他表現較好的品種有RH206為2598.75kg/hm2,RH217為2532.75kg/hm2、RH211為2460kg/hm2。面對相對涼爽潮濕、越冬期低溫的氣候特點,產量表現最穩定的是RH209、RH216、RH206。綜合得出,RH209、RH206是豐產性好、穩定性強、抗逆性強、品質優的品種,可以在宣州區進行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
[1]唐金萍.雙低油菜新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21(6):35-37.
[2]姜艷.2018-2019年度宣州區冬油菜品種比較試驗[J].基層農技推廣,2020(8):16-1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