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凱
摘 要:目前,中國仍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農產品價格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農產品價格的頻繁或者大幅變動,會導致與農產品相關的各行各業出現一些不穩定的情況,從而使民眾產生恐慌心理。因此,需要依靠一些手段來對農產品價格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關鍵詞:農產品;價格;監測預警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2-0130-02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 agricultural price change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onsumer demand. Frequent or large changes in the pri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lead to some instability in various industries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us causing panic among the public. So we need to rely on some tools to help us predict the trend of agricultural pric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Pric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 研究背景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非常大,農產品價格的變動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近年來,農產品價格發生劇烈變動的現象時有發生,給人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這種現象,一方面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在社會中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極易產生壞的蝴蝶效應,從而影響到與農產品相關的各行各業的發展。隨著對新領域的不斷深入研究,出現了大量理論和技術來支撐對農產品價格預測,如果利用好這些理論和技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上述影響。
1.2 研究意義 農產品價格發生波動,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容易引起社會的不穩定。因此,建立可靠精確的價格預測模型對農產品價格的趨勢進行預測,采取合理的方式和手段來避免農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人們提供一個決策方向,這是維持農產品市場穩定增長的需求。
2 農產品價格預測發展歷程
農業系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衍生出了大量的各種類型的數據[1-2]。要實現農產品價格預警,首先要做好信息的采集、處理、分析及信息管理,這是實現農產品價格預警必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3]。隨著農業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的農產品價格預測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以統計學為基礎的起步階段;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發展階段;以數據挖掘等智能算法為基礎的成熟階段。
2.1 以統計學為基礎的起步階段 這個時期農業信息的采集,農業信息的分析處理以及農業信息的管理都是通過人工來完成[4]。這個階段主要依靠的是經驗,這就存在很多問題,如時效差、尺度小、費用大、準確性低,導致對農業信息的判斷和把握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5]。這個時期雖然沒有對農產品監測預警理論和機制進行系統的整合,但是也對農產品監測預警方面的內容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為農產品監測預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2 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紀末,計算機技術開始被應用于農業領域以及農業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推動了農產品價格預測研究的快速發展[6]。新的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技術被創建,更加完善的農產品監測預警機制被建立起來。這一階段,借助計算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想要的農產品數據,避免數據時效性差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現由單純靠經驗判斷向運用模型分析與計算機模擬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的轉變[7]。這一時期信息獲取的技術已經開始與其他先進技術進行結合,包括遙感技術、全球定位技術等,并進行大量的農業信息調查研究與監測,逐步實現對農業的精準化管理[8-9]。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專家系統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農業相關的工作中[10]。隨著計算機技術在農業中的廣泛使用,監測預警在農產品價格、產量方面的預測成為可能[11],從而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提供可靠的決策方向,避免各種因素帶來的問題,把控農業生產態勢,更早規避風險。同時,在這一時期監測預警的技術研究在農業資源管理與規劃、農業生產決策分析、重大病蟲害疫情和自然災害、食品安全等領域已經有較快的發展。
2.3 以數據挖掘等智能算法為基礎的成熟階段 21世紀以來,農業監測預警領域的發展已經趨于完善,許多新興技術,比如互聯網、物聯網等也被應用到農業監測預警領域,這些技術為農業監測預警提供了新的分析和管理途徑。在這些技術的加持之下,農業監測預警向著更加系統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農業信息數據的獲取已經實現了即時感知和廣泛性采集,形成了動態和靜態結合的大數據集合:數據分析實現了定性定量相結合;監測對象更加全面和細化,預警和服務系統不斷完善,信息發布方式多元化。現階段,不再是只依靠經驗和簡單的模型來進行預測分析,而是對海量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挖掘,采用多種智能算法來建立起更加準確的模型,從而更精確的發現信息走向,實現各類相關信息的相互印證,使農業監測領域向著更快,更好、更精準的方向發展。
3 國內外農產品價格監測體系監測
3.1 國外農產品價格體系建設 價格信息是農產品市場變動的“風向標”“溫度計”[12]。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了及時把握農產品市場動態,由政府主導,建立了從農業信息的采集、分析到發布的監測預警體系[13]。以美國為首的歐美發達國家擁有相對完善的農產品監測體系,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可以迅速地對價格變動作出相應的反應,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對需求的信息作出預測,并且可以做到及時公布,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4]。
3.2 國內農產品價格體系建設 我國早期對農產品的監測以大宗農產品為主,主要統計農產品價格,農資價格,消費價格等,通過統計年鑒進行發布[15]。這個時期人們獲取信息都是通過出版物,這就會造成信息獲取不及時,時效性差,而且農民對信息篩選度不足,非常容易對信息判斷錯誤,這成為了造成價格變動的主要原因。經過不斷地積累發展,在一系列項目的支撐以及科研單位的不斷努力之下,我國在農產品監測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建立了農業監測預警相關的系統的體系,突破了一系列關鍵問題,創建了一系列的系統平臺等。
4 展望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堅持優質、高效、生態、安全,這一艱難的過程必須依靠技術創新和國家支持的雙輪驅動。2015年以來,中國農業科技雖然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貢獻率僅為56%,而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5%甚至以上[16]。因此,今后要加快信息體系建設的進程,使之更好地帶動農業的發展,從而帶動農業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設,更好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當今時代要加快農業監測預警的快速穩定發展,必須要做到與現代農業產業緊密聯系,將大數據應用到體系建設的始終[17];做到實時感知,并與國內外的先進技術進行相應的融合。
參考文獻
[1]許世衛.農業信息分析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40.
[2]曹衛星.農業信息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1-13.
[3]許世衛.創新農業監測預警技術服務現代農業建設[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4,48:22-25.
[4]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農業科學學科發展報告:基礎農學(2014—2015)[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56-172.
[5]陳沈斌.小麥、玉米和水稻遙感估產技術試驗研究文集[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6]孫九林.農業信息工程的理論、方法和應用[J].中國工程科學,2000,2(3):87-91.
[7]劉萬才,姜玉英,張躍進,等.中國農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30年發展成就[J].中國植保導刊,2010,9:35-39.
[8]信乃詮.半個世紀的中國農業科技事業[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9]王人潮,史舟.農業信息科學與農業信息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10]趙春江.精準農業研究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27.
[11]盧良恕,劉志澄.中國中長期食物發展戰略[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3.
[12]許世衛,李哲敏,李干瓊,等.農產品市場價格短期預測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學,2011,44(17):3666-3675.
[13]趙元鳳.發達國家農業信息化的特點[J].中國農村經濟,2002(7):74-78.
[14]阮懷軍,鄭宏偉.美國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J].山東農業科學,2001(2):51-52.
[15]孫艷華,林凌.農業信息化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4(5):70-71,76.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16中國農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5.
[17]許世衛.中國農業監測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農學學報,2018,8(01):197-20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