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琴 李浩 張旭峰 宗洋河 湯炳一 王科研 彭波 李盡哲



摘 要:為了培養中藥類專業高素質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采用OBE理念對藥用植物學課程進行了改革,重建了五大教學目標,在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中引入六大改革舉措,緊密切合八大核心素養開展調查問卷,對改革效果進行評價,推動教學的持續改進。結果表明:改革后的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顯著增強。說明OBE教學模式適合藥用植物學教學,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成果導向教育;藥用植物學;教學目標;考核評價改革;學生為中心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2-0160-04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s in Chinese medicine majors, the medicinal botany curriculum was reformed according to the OBE concept, the five teaching goals were rebuilt, six major reform measure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usual grad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ffects of reforms were evaluated by questionnaire which closely matched the eight core qualities, to promot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medicinal botany course was improved, and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fter the reform. It showed that the OBE teaching mode wa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of medicinal botany which wa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Outcome-oriented education; Medicinal botany; Teaching objectives; Assessment reform; Student-centered
藥用植物學課程是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國家標準中明確提到的中藥類專業必開專業課,該門課程的授課效果對中藥類專業學生專業基礎是否扎實具有重要意義[1-2]。然而,目前藥用植物學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瑣碎,實踐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低,這與該課程的學科定位嚴重不符[3]。傳統的實踐教學部分的主要是觀察永久制片和標本以及野外實習,學生實踐動手的機會少,且容易受外界條件限制[4-5]。課程的考核主要是采用期末試卷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一種“事后評價”,而這種評價結果不夠客觀,且忽視了學生平時的學習積累和學習效果,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并改進[6]。
自2013年6月起,國內高校開始在教育教學中引入OBE教育教學理念,該理念的核心是突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將學生能力培養作為關注的核心[7-8]。為適應大別山區域中藥產業創新升級過程中對中藥類人才的需求[9],培養能夠切實服務與區域中藥產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筆者以OBE教育教學理念為導向,結合自身多年的藥用植物學教育教學經驗,以學生為中心,重建五大教學目標,在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中引入六大改革舉措,緊密切合八大核心素養,對藥用植物學課程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1 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改革
1.1 教學目標 定義學習產出是OBE中的首要環節。針對藥用植物學課程改革,除基本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將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提升作為學習產出,重新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根據OBE產出導向原則,制定藥用植物學五大核心課程目標如下:(1)掌握植物六大器官的形態特征;(2)掌握藥用掌握顯微構造,熟練使用光學顯微鏡;(3)掌握重點藥用科的特征;(4)不斷學習先進的藥用植物分類學方法,能夠運用藥用植物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準確識別鑒定藥用植物;(5)具有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具備職業道德規范,能夠調查并合理開發利用藥用植物資源。
1.2 考核評價體系 評估學習產出是OBE的重要環節。對藥用植物學課程考核進行改革,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降低了期末試卷考核的占比,提高了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的占比。成績組成為總評成績(100%)=平時成績(30%)+實驗成績(30%)+期末成績(40%)。在平時成績的考核中,除了傳統的考勤、課堂提問、線上習題作業,引入了藥用植物手繪(Ⅰ)、藥用植物種植(Ⅱ)、翻轉課堂(Ⅲ)這3種實踐學習任務。藥用植物手繪要求學生繪制教材里植物的細胞、植物的組織和植物的器官這3個章節的簡圖,并用彩鉛上色。藥用植物種植是由教師提供給學生不同藥用植物的種子,每位同學任選種進行種植,觀察并記錄植物從種子萌發,到長成幼苗,最后開花結果這整個生活史,制作成視頻進行匯報。翻轉課堂是將被子植物門里的重點藥用科挑選出來,每位同學制作一個幻燈片來講解1個科。
在實驗成績的考核中,除了傳統的實驗報告,引入了實驗操作(Ⅳ)、綜合性實驗(Ⅴ)、校園植物調查(Ⅵ)等3種實踐學習任務。實驗操作要求學生在做驗證性實驗時,按照質體、晶體、油細胞、后角組織、石細胞、韌皮部、木質部、形成層等任務驅動來制作臨時裝片,能夠識別辨認目的物并說出其特征。綜合性實驗是3個同學1組,挑選重點藥用科,通過制作花圖式和花的精細解剖掛圖、用彩泥和彩紙制作該科代表性藥用植物的六大器官來展示匯報。校園植物調查是4~5個同學1組,對校園內某區域內的植物進行調查辨認,并拍照記錄植物的四季變化。這6種基于OBE理念的考核改革摒棄了傳統考試靠考前抱佛腳臨時突擊的缺點,強調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對學生多角度、多維度的實踐應用能力進行了更深層次的考察。具體設計如圖1所示。
2 教學效果
改革措施實施后,為了及時獲取改革評價,為持續改進做準備,面向2019級和2020級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和制藥工程專業共計330名同學,利用“問卷星”制作調查問卷,對6種實踐學習任務的效果進行調查。每一實踐學習任務的問題設計均緊密切合知識技能、科學精神、自主發展、溝通表達、學會學習、實踐創新、團隊協作和責任擔當這8個核心素養。具體如表1所示。
2.1 對學生課程學習的幫助程度 由圖2可知,對藥用植物學課程的學習幫助大的改革舉措中,以Ⅳ最大,達72.8%,Ⅱ最小,僅29.8%。對課程的學習幫助較大的改革舉措中,以Ⅴ最大,達51.1%,Ⅳ最小,僅22.9%。對課程的學習幫助不大的改革舉措中,以Ⅱ最大,達33.5%,Ⅳ最小,僅4.3%。由此可見,學生認為實驗操作和綜合性實驗這2個改革舉措對藥用植物學課程的學習幫助效果明顯,而藥用植物種植的幫助效果不理想。
2.2 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 由圖3可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80%~100%的改革舉措,以Ⅲ最大,達43.6%,Ⅵ最小,僅16.4%。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60%~80%的改革舉措,以Ⅴ最大,達60.7%,Ⅱ最小,僅36.1%。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較少(50%以下)的改革舉措,以Ⅱ最大,達38.7%,Ⅳ最小,僅2.8%。由此可見,學生認為翻轉課堂、綜合性實驗和實驗操作這3個改革舉措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幫助效果明顯,而藥用植物種植對知識的掌握幫助效果不理想。
2.3 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由圖4可知,學生盡全力做最好的改革舉措,以Ⅳ最大,達77.1%,Ⅵ最小,為43.1%。學生僅做力所能及工作的改革舉措,以Ⅴ最大,達46.6%,Ⅳ最小,僅22.9%。學生當成任務被動完成的改革舉措,以Ⅵ最大,達14.7%,Ⅳ最小,為0%。由此可見,學生在完成實驗操作和綜合性實驗時積極主動性高,而做校園植物調查時積極主動性較差,當成任務被動完成的現象明顯。
2.4 對學生學習信心的改變 由圖5可知,讓學生對藥用植物學的學習更加自信的改革舉措,以Ⅵ最大,達60%,Ⅵ最小,僅24.1%。讓學生有點自信的改革舉措,以Ⅰ最大,達46.2%,Ⅵ最小,僅34.3%。讓學生信心沒有變化的改革舉措,以Ⅵ最大,達25.8%,Ⅵ最小,僅4.3%。讓學生信心減少的改革舉措,以Ⅱ最大,達10.7%,Ⅵ最小,僅1.4%。由此可見,完成實驗操作和植物手繪能增加學生對藥用植物學課程的學習信心,校園植物調查對學生的學習信心影響較小,而藥用植物種植讓學生失去學習信心的較多。
2.5 學生的學習收獲 在藥用植物手繪中,學生普遍認為通過親手繪制植物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形態特征,對它們的特點掌握得更加深刻和牢固,雖然是第一次嘗試彩鉛手繪,但卻是自我的一次突破,一個人靜靜地享受植物與藝術的世界,磨煉了自己的毅力,當畫作完成后特別有成就感,對藥用植物的學習信心倍增。在藥用植物種植中,學生普遍認為通過親手把種子種到花盆里,每天悉心呵護,使自己更加有責任心。看著它們一天天地長大,通過對它們的生長發育過程做記錄,不僅對課本上的植物形態特征掌握得更加深刻,還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深刻地感受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今后更加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不再會隨便傷害路邊的小花小草。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普遍認為為了講好自己的那個科,課下查了很多資料,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提高了,專業知識也更加深刻牢固。同時,做幻燈片的能力提高了,演講水平和膽量也得到了提升。在實驗操作中,學生普遍認為通過自己親手制作臨時裝片,動手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尤其是看到了和課本上完全感受不同的微觀世界,非常有成就感,同時對課本上的知識理解也更加深刻了。在綜合性實驗中,學生普遍認為通過制作花圖式的彩色掛圖,用彩泥和彩紙制作植物手工,讓課本里枯燥的知識變得立體且有趣,在制作根、莖、葉、花、果實的過程中,對它們的特點也把握地更加準確深刻,而且綜合性實驗工作量大,感受到了團結合作的力量。在校園植物調查中,學生普遍認為通過對校園內植物的調查,開闊了他們的專業視野,促進課本知識得以應用,同時也豐富了課余生活,小組內的團結協作,促使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學習。
3 改革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在藥用植物手繪中,學生反饋問題最多的是自己沒有繪畫功底,第1次畫植物的微觀形態特征圖,其次僅有課本做參考資料,無其他的資料做參考,不懂、不明白的植物細節信息囫圇吞棗。在藥用植物種植中,學生反饋問題最多的是秋冬季節播種,種子成活率低,其次是自己無種植經驗,雖然很用心地去照顧,但還是種植失敗。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反饋問題最多的是知識點多,把握不了重難點,其次是語言組織能力和資料搜集能力不足。在實驗操作中,學生反饋問題最多的是刀法掌握不好,組織經常切太厚,觀察不到目的物,其次是顯微鏡觀察到的實物圖像和課本上的簡圖不一樣,導致在顯微鏡下辨認不出來。在綜合性實驗中,學生反饋問題最多的是資料搜集和整理的困難大,其次是小組內分工責任不明確,影響效率。在校園植物調查中,學生反饋問題最多的是校園內的植物園藝品種居多,經典的中藥不容易見到,其次是自我知識儲備有限,植物志使用不熟練,單純靠植物識圖APP來進行植物鑒定,對鑒定結果沒有把握。學生的這些問題反饋給改革舉措的持續改進指明了方向,有助于今后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困難問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4 持續改進的內容
4.1 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 在藥用植物手繪、藥用植物種植、翻轉課堂和綜合性實驗等4個改革舉措中,學生都反饋有同一個問題,即完成任務時僅有課本做參考資料,但黑白課本內容有限,上網查找只會用百度,知識零散,無法確保準確性。這可能是因為藥用植物學是第一門專業性基礎課,學生進入大學還沒有完全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加上電子信息的普及發展,學生不知道去圖書館查閱專業資料,不知道如何查找專業網站。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去圖書館查閱圖書,進入中國慕課、中國植物圖像庫[10]、中國植物標本館[11]等專業網站學習,也給提供一些最新的資料來源,如藥用植物圖鑒、山河國醫網、神農本草精英薈等專業公眾號;以及一些優秀的視頻號或抖音號,如一方見地、鵬程本草;還有一些著名的紀錄片,如《本草中華》《本草中國》等[12]。
4.2 傳授更佳的學習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高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讓他們受益終生。在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教學資源后,學生課下如何能高效地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吸收,直接決定了學生成果的質量。第一,鼓勵學生勤動手,多查資料做筆記,畫思維導圖做歸納[13],實驗課多練習;第二,鼓勵學生勤思考,多觀察植物的形態特征來理解植物的分類依據;第三,鼓勵學生勤實踐,多走到野外辨認植物,多去各地的植物園參觀學習,做到知行合一[14]。
4.3 增加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點評反饋 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點評反饋,才能幫助他們查漏補缺,快速進步,但課堂時間有限,如翻轉課堂無法做到人人點評。解決這一突出問題的方法如下:將以前傳統課堂上的知識講授做成線上教學視頻,學生在課前就可以自主學習,反復觀看,然后做練習,做任務[15],到了課堂上,老師可以有時間對學生作業中反映出來的易錯題進行重點講解,給學生排憂解難,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多引導,對學習成果能做到及時交流反饋評價,提高學習的導向性和效率。
5 結語
本次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改革,將傳統教學中以老師的教為中心,逐漸向學生的學進行轉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注重成果導向,強調學生學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對后續的學習的鋪墊作用,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6]。通過6種實踐性的改革舉措,將OBE理念真正地落到實處,通過學生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到改革效果顯著,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不僅收獲了專業知識,夯實了專業基礎,課程相關能力和素質提升明顯,八大核心素養得到了鍛煉,真正實現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OBE理念重視結果的持續改進,我們將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意見和建議,持續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為本課程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傳授更佳的學習方法、增加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點評反饋,讓藥用植物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獲得持續提升,從而為高素質、應用型中藥類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齊偉辰,李德慧,張強.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8(31):201-202.
[2]齊偉辰,林喆,張天柱,等.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03):109-111.
[3]張明英,沈霞,陳瑩,等.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藥用植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31):181-184.
[4]劉巖,劉志洋.“五位一體”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中藥學專業的應用創新——以《藥用植物學》課程為例[J].農家參謀,2020(21):219-220.
[5]梁威,凌博,張忠偉,等.少學時背景下《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9,28(11):107-110.
[6]劉彩霞.大學生課程學習過程性評價實施狀況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9.
[7]劇小賢.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本科“畜牧企業信息化”課程改革探索[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9(14):169-171.
[8]郝景鋒,吳斌,張宇航,等.OBE教學理念在獸醫內科學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1(04):150-152.
[9]谷仿麗,宋向文,戴軍,等.基于創新導向的《皖西大別山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課程構建與實踐[J].皖西學院學報,2018,34(01):39-40,48.
[10]喬永海,張曉爽.利用中國植物圖像庫鑒定你周圍的植物[J].生物學通報,2019,54(08):57-60.
[11]葛斌杰,嚴靖,杜誠,等.世界與中國植物標本館概況簡介[J].植物科學學報,2020,38(02):288-292.
[12]李靜雯.《本草中國》的中藥文化傳播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8.
[13]虎艷.概念圖策略在藥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14]王習.植物園參觀中的教學行為研究——《校外場景中的科學教育:有效學習的教學》評介[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17,3(04):317-320.
[15]高嵩,王雪,邵夢媛,等.物理智慧課堂課前自主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優化[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1(02):9-12.
[16]曹清清,袁馨怡,宋丹萍.基于學生學習成果導向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9(19):71-73,8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