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承杰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一直以來,計算課的枯燥乏味使學生望而生畏,對于計算是退避三尺,這就需要教師從教材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聯系游戲活動,進行多媒體的整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活力,讓學生處于樂學、愛學的學習環境,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培養濃厚的計算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感受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向導,是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作為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組織教學,挖掘教材中內在的興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知識化為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
(一)創設故事情境,培養計算興趣。數學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我將計算教學置身于某個情境之中,使枯燥乏味的計算課,充滿了生趣。例如,在鞏固“7的加減法”時,我先出示小貓在草地上抓蝴蝶的情景圖,一共7只蝴蝶,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小貓在草地上要做什么,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編出故事情境。讓小貓繼續抓,根據小貓抓的結果,列出算式。這樣通過教材創設的小貓抓蝴蝶的情境,學生在全情投入幫助小貓抓蝴蝶的過程中鞏固計算,不但學得輕松愉快,而且計算的正確率也高了。
(二)適當選用游戲,培養計算興趣。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到社會離不開計算知識,在學用結合上激發了學生的計算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游戲“找朋友”,既能進行口算練習,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具體做法是:以找朋友的結果和是10為示范。教師邊拍手邊發問: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小3去找誰?學生邊拍手邊回答:找呀找呀找朋友,你的小3找小7。這樣一來會使相對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捕捉生活信息,培養計算興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信息,引入新知,使學生對計算有一個親近感,感到計算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例如,我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正好遇上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行,于是,我在課前準備了前兩屆奧運會中國隊奪獎牌的情況,課上讓學生自己編題,學生興趣盎然,如:“前兩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奪得32枚金牌,其中女運動員奪得的金牌數占,女運動員奪得金牌多少枚?”學生很快列出算式,32÷8×5=20,這是一道學生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實際的題目,使他們感覺到不是在解題,而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鍛煉了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興趣。
(四)借助多媒體,激發計算興趣。多媒體的運用,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法,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濃厚的計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1/2 +1/3 時,首先屏幕展示第一個蛋糕的畫面,啟發提問:1/2 + 1/3結果是多少呢?使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使之分成六份,接著我不但要求學生計算出結果,還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學生有點困難,我就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使學生直觀觀察到 1/2+ 1/3結果是5/6 。這樣,整個思維過程全顯示在屏幕中,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計算欲望,激勵了學習計算的自信心。
二、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深切的體會到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的重要性。有部分學生,在考試之前單獨關照一下,成績會起很大變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礎的東西沒有掌握,而是平時的習慣不行。良好的計算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計算能力的培養。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那么,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計算習慣呢?
(一)認真審題的習慣。認真審題是正確計算的重要前提,對于計算題,有的學生提筆就算,加上計算比較單調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勞,這時遇上相似的數字、符號,往往抄錯。例如,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則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特別要求學生計算時充滿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題未做完做不對決不罷休,久而久之就能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二)認真書寫的習慣。計算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規范,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只有書寫認真,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才能提高。
(三)打草稿的習慣。有的學生出錯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每個學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我還經常不定時檢查學生的草稿簿,表揚準確認真的學生,促進學生養成打草稿的習慣。
(四)認真驗算的習慣。驗算是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必須培養的一種習慣。從我縣課改年段的質量監控情況看,學生漏做題目,審題不嚴,不會驗算導致的無謂失分很多。為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我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后要作自我檢查,驗算。在計算時,要堅持做一步演算一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反復訓練,這樣隨時驗算,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
總之,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做到不斷思考,不斷創新計算教學方法,把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等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那么,我們可以相信,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會很遠。
(特約編輯:陳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