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韶祺
【摘要】“雙減”政策提出“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創新作業類型方式”等新要求。語文教師應更新觀念,兼顧語文課標和“雙減”政策精神,優化作業管理模式。要靈活把控好時間保障:協調好堂上訓練與課后作業的時間、協調好上課日與周末及節假日作業的時間、協調好科目之間的書面作業時間。還要精心設計作業題型,做到實效性與創新性相結合,作業設計與中考題型相結合,作業設計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相結合,書面作業與語文實踐類作業相結合。此外要重視作業的批改和激勵,多層次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關鍵詞】雙減;作業管理;初中語文
作業管理是教學的必備環節,沒有作業的教學不算完整的教學,沒有作業的學習就如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是,隨著對學習成績的不懈追求,過重作業負擔已經引起國家的宏觀調控。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下簡稱《通知》),其強調“堅決扭轉一些學校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正式拉開了“雙減”工作的帷幕。
“雙減”背景下,教師進一步優化作業管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是推進素質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作業管理主要包括作業設計、指導、批改、評講等環節,只有環環精心落實,才能更好地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初中語文作業管理的核心要求是:兼顧《語文課程標準》和“雙減”政策的要求,作業設計應體現三維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下從四個方面探索優化初中語文作業管理的策略:
一、轉變觀念,準確把握“雙減”政策下的作業管理要求
《通知》提出了十條重要措施,對作業的功能、總量、方式、設計質量、過程指導、作業批改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有幾點需要教師特別留意。
(一)“嚴控書面作業總量”,拒絕題海戰術
按照《廣州市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表(2014年修訂)》規定,初中平均每天上7至8節課,每天上課的科目大概6-7科。而《通知》明確規定“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則日常每天平均每科的書面作業時間僅為15分鐘左右。近年中考現代文閱讀篇幅均為2000字左右,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的速度,15分鐘或許不夠做一篇閱讀理解,書面作業時間實在非常緊,這要求書面作業應做到量少而精。
(二)“創新作業類型方式”,避免作業機械化、重復化
《通知》鼓勵“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切實避免機械、無效訓練,嚴禁布置重復性、懲罰性作業。”機械重復的作業只會加重師生雙方的負擔而低效。這要求作業不能僅是簡單的抄寫、識記等低階的行為,更要注重思維的鍛煉、能力的提升、情感的體驗、價值觀的形成等高階目標。
(三)“認真批改反饋作業”,避免一布了之
這要求教師要對布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規范評價,及時向學生反饋和評價,通過批改和評講作業再次樹立正確的學習導向,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
二、科學協調作業時間,靈活落實時間保障
(一)協調好堂上訓練與課后作業的時間
“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這是硬指標,還有“調”的空間嗎?正是因為時間總量已定,更加需要調控。如果語文教學中一些知識點需要進行用時較長的訓練,如,閱讀理解訓練,則可以安排一部分題目堂上訓練,剩余的部分作為課后書面作業。
(二)協調好上課日與周末及節假日作業的時間
相對于上課日,學生在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的時間較為充裕和完整,適合用于語文科的作文、單元訓練、專題訓練等內容需要完整的時段的書面作業。
(三)協調好科目之間的書面作業時間
初中生每天上課的科目大概7科左右,但不一定當天每科都有書面作業。如果語文科當天書面作業用時較長,如,閱讀理解、文字表達類作業,語文教師不妨跟其他科任教師協商好,在總量控制的情況下,“借”時間完成語文作業,使語文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三、精心設計作業題型,實效性和創新性相結合
(一)作業設計與中考備考相結合
中考是初中教學的“指揮棒”,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遠離中考的教學容易漫無邊際,遠離中考的作業也顯得徒勞無功。在創新作業形式的同時,日常作業設計需要保持備考意識。
首先要保持適量的傳統題型,使學生熟悉考試題型、考點,逐步培養答題技巧,做到規范答題、高效答題,積累備考經驗。其次教師要積極研究創新題型,要結合課程標準、中考年報等權威依據,研究中考新動態,開發創新題型。例如,在作業設計中創設情景,突出語文的實踐性和應用型;在寫作訓練中創設生活化的命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二)作業設計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相結合
單元整體教學是目前教學領域推崇的教學模式,與獨立篇章教學相比,更具有“關聯性、梯度性、綜合性”的特點,能減少課堂上重復、低效的環節,提升課堂效益。
為提升單元整體教學的效果,作業環節也應進行單元整體設計。例如,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為“抒寫多彩四季”,分為四個課段,四個課段的核心任務既關聯也進階,作業設計應也呼應這個思路。一課段核心任務為《春》《濟南的冬天》訓練朗讀,作業可以是設計朗讀腳本,提交朗讀音頻;二課段核心任務是歸納課文寫景抒情的方法,總結其寫作規律,作業可以是制作課文寫景順序的導圖;三階段的核心任務是總結閱讀規律,探究寫景方法,作業可以是閱讀理解題型;四階段是學習學以致用,作業應是寫作訓練。
(三)書面作業與語文實踐類作業相結合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三維目標,傳統作業以書面作業為主,顯然不能有效兼顧到這三維目標。“雙減”政策鼓勵“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初中語文應結合課標三維目標的要求,并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素材,開拓實踐類的語文作業,常見且可行的形式包括:
1.查一查,鍛煉搜索信息的能力。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可以布置學生搜索古今中外有關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和論述;學習《再塑生命的人》時,預習作業可以布置學生搜一搜作者凱倫·海勒的故事,課后作業可以布置搜搜身殘志堅的名人還有哪些,進行歸納和分享。
2.講一講,鍛煉口語表交際能力。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要求組織一次自我風采展示活動,核心任務是學生在活動中公開進行自我介紹,則作業可以設置為向同學進行自我介紹,鍛煉表達的膽量、聲量、語音、語速等口語能力。
3.誦一誦,鍛煉朗誦能力。七年級第一單元目標包括“重視朗讀”“把握重音和停連”,第二單元“繼續重視朗讀”“把握感情基調,注意語氣、節奏的變化”,很適合布置朗讀作業,可以布置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朗讀,并評比優秀朗讀者。
4.尋一尋,發現生活中的漢語魅力。開展錯別字辨析教學活動中,可以布置學生尋找學校宣傳欄、社會廣告、商品說明書等各種場地有無錯別字,并進行記錄、歸納、辨析。為了發現漢語的魅力,也可以安排學生尋找優秀的對聯、廣告語、宣傳標語,并賞析其藝術手法。
5.賞一賞,培養觀賞事物的能力。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自然”,可以布置戶外賞景的作業,領略自然,積累寫景素材,避免寫作成為“無米之炊”。
6.聽一聽,鍛煉采訪與速記能力。例如,八年上冊第一單元是探究活動,可充分布置學生嘗試新聞采訪,學會草擬采訪提綱,撰寫訪談稿件。
7.畫一畫,繪思維導圖培養發散思維。思維導圖圖文結合,比傳統書面作業有趣且有效。名著閱讀活動中,可以布置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對所讀內容進行梳理、概括、提煉,使內容形象化、可視化、條理化,達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的目標,有利于培養學生系統思維、發散思維。
四、重視作業評語與激勵
批改是檢驗作業成果的重要環節,“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對作業“全批全改”“集體講評、個別講解”。除此之外,還應做到及時批改、嚴謹批改,并以批改作業為契機對對生予以反饋和激勵。
(一)做到及時批改
批改作業要趁熱打鐵,一般作業最好是當天批改,次日反饋和評講。如果間隔時間太長,新的作業又不斷布置,學生對舊作業的記憶和反應都減弱,猶如“飯菜放涼了”,如果再來評講,學生重溫既耗時,接收效果也減弱。
(二)做到嚴謹批改
嚴謹批改能讓學生清楚知道本人作業錯誤之處,培養嚴謹治學的精神。例如,學生在書寫“沉默寡言”的“寡”字時,有人把中部兩橫誤寫成一橫,也有人把底部寫成“力”字。嚴謹的批改應將局部筆畫錯誤一一圈出,而不是籠統地打叉,嚴謹批改能讓學生一目了然,精準改正。
(三)重善用評語與激勵
可以采取作業登記的措施,除了對作業正誤評分,并視完成過程另行加分或扣分,對積極者、優秀者予以激勵。這種小周期的登記和評比,能有效鼓舞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并鞭策做得不足的學生迎頭趕上。此外,語文教師在批改中應善用評語,對書寫工整的、獨立完成的、有創新思維的等優秀品質書面表揚,也能促進學生樹立信心,增強學習語文的動力。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既要堅持立足課標,又要緊扣政策精神,不斷探索適合的作業管理模式。只要我們不忘教育初心,立足語文學科特點,發揮語文人的智慧,定能實現減負而提質。
參考文獻:
[1]邱曉云.抒寫多彩四季——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21(7-8B):12-16.
[2]360百科單元教學設計[OL].https://baike.so.com/doc/6783551-7000133.html.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