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科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現代教育不僅要求使學生能夠扎實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還對學生能否將其所學應用于生活實踐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知道,物理知識源自于生活,為此,為了有效使學生掌握和應用物理知識,在物理實踐課堂上,教師讓數理知識回歸生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著重探討了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希望能夠推動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長足發展,為生活化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提升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高中物理知識點較為龐雜,且晦澀抽象,這給學生學習物理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在傳統物理課堂上,教師通常基于教科書內容簡單地灌輸抽象的知識,一度忽視了物理學科的實踐性意義,不但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還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和發展。為此,教師應探究如何將生活教學法與物理課堂有效融通,從而掙脫傳統教學思想的禁錮,增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自覺和主動性,能夠以全新的生活化視域全面、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其次,深化物理知識的理解與認識。生活化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它在教學思想、教學模式,以及評價教學等方面具有許多不可比擬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和生活現象,使學生通過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讀生活事物,深化對物理原理的理解,加深學習的印象,提升了高中生的理解力,增強了物理學習成效,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教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深化新知理解與認識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強、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習與實際生活的鏈接,把生活化教學理念融于教學環節中,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生動地挖掘教學情境的有效資源。在生活的學習環境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物理知識的價值。
例如:以“圓周運動”一課為例,由于不少學生未接觸過“離心運動”概念,他們初學習這部分知識,難以準確理解這一運動。因此,在教學伊始,如果筆者直接提出“離心運動”,相信學生們會產生好奇和疑惑。為此,筆者先向學生拋出問題,以此引導學生的思路,促使其對離心運動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如“大家用洗衣機洗過衣服嗎?那在操作衣服脫水時,大家覺得是利用什么原理實現的?”問題一提出,雖然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但也有學生想到了“離心運動”,當學生提出該概念時,筆者借機結合剛才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理解究竟什么是離心運動。這個概念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剛剛所舉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離心運動。而待學生學習“圓周運動”相關知識后,筆者通過讓學生做練習題來鞏固他們課上所學知識。但是在開展練習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其學習負擔,筆者選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題,避免他們耗費大量時間做不必要的重復練習,以此有效鞏固學生的物理知識,實現高效的教學目的。
(二)導入豐富的生活化素材,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高中生對物理知識的概念性、變化性要求較高,但對高中生來說,想深入理解及扎實掌握具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應結合多種實際情況,綜合設想,盡可能地讓這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令人印象深刻,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同時選擇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場景,借助于生活體驗教學,學生的話語權會增加,促進學生把物理知識的學習作為提高生活技能的自覺活動,充分發揮物理的現實價值。為了滿足現代課改對學生教育效果的要求,教師應該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鏈接,盡可能地甄選貼近學生熟悉的相關生活素材,以此增強課堂的生動感及學生的專注力。所以,教師要使教學更接地氣,同時以生活化教學化解苦悶緊張的學習氛圍,增進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新知,這比傳統單一化教學效果更佳,為營造高效物理課堂奠定了良好基礎。
例如:以“磁場對電流的作用”一課為例,筆者在教室里播放“電磁炮”的視頻,尤其是那種場景比較壯觀、令學生們感到非常震撼,又向學生拋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深探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或者是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可以運用到什么地方等啟發性問題。筆者還鼓勵學生提出有關安培力的困惑,發動生生間共同探討來尋找答案,課堂上呈現了別開生面的討論場景。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通過實例,為學生演示了磁力的神奇效能,并發動學生們說一說生活中有關磁力應用的實例,以及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好處。在該過程中,應用一些實物作應用型演示,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對物理教學活動的專注力,培養其興趣。在例題運用上,給予學生親身學習體驗的機會,他們更容易感受到學習的有趣性。同時,這也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意義,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效推動了物理教學質量的發展。
(三)在日常教學中,滲透愛國情感教育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不該僅做為知識技能的傳播者,更要成為學生的引路人,要抓住實踐教學中的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使其得到全面發展。
例如:以“電磁感應”一課為例,教師可我國在世界上引以為傲的先進高鐵技術作為教學的導引。教師可先向學生拋出問題:"我國高鐵技術在近幾年一直領跑全球,近期又將推出時速超過400 km/h的智能高鐵,那么學生們有沒有想過,高鐵要達到這樣的速度和這樣的動力,靠什么呢?"學生們各抒己見,在充分激發了同學們的興趣后,教師將為他們解答一些疑問:"正像部分同學說得,高鐵的動力來自電力。低壓線路通過高鐵的電磁感應裝置轉換成高達1200 v的高壓電動機運行。而日本一向引以自豪的新干線技術時速僅有區段200 km/h,可以說高鐵真正反映了中國的科技力量。教學與生活實例相鏈接,不僅生動形象地介紹了電磁波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還增強了學生民族自豪感,這為有效推進核心素養培育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生活是物理學科產生的根源,也是發揮數理知識功能的主要場所,在高中物理課堂上,融入生活化教學模式,既符合物理學科的特征,也順應了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及內在發展要求。在新課程不斷推行下,主張高中物理遵從生本教學方針,加強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實際鏈接,因此,在實際教學環節,教師要落實生活化教學理念,采用合理的教學措施,讓生活與教學進行無縫融合,給予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體驗。本文主要對高中物理如何有效滲透生活化教學展開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措施,希冀對其他物理老師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周紅華. 淺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J]. 2021(2016-14):111-111.
[2]王如江. 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淺談[J]. 考試周刊, 2020(77).
[3]康長建.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生活化元素的策略探索[J]. 求知導刊, 20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