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玲玲
摘要:青春期即是“叛逆”的代名詞,這一時期的學生往往在迷惘中探索著自我存在的意義,因此,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產生諸多的問題,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由此也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學階段學生的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班主任角度出發,就中學階段學生心理健康危機的干預措施展開深入研究。
關鍵詞:中學;心理健康;班主任
中學階段是每個人前半生的重要轉折時期,中學生在這一階段接受的教育對未來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學習中,能夠影響學生心理的因素貫穿著方方面面,因此教師需要每天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關注他們生活中的瑣事,以便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狀況,保證他們在成長道路上的安全。
一、提高學生思想品質,越挫越勇
中學階段的學生在心理上表現無常,時而受學習環境的困擾,時而受學生之間關系影響,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在這個叛逆的成長期很容易鑄成大錯。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是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之一,但是班主任也不能時刻盯著學生,因此需要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促使學生在艱難的環境下能夠冷靜應對困難,逐漸形成強大的內心。其次,中學生剛剛從兒童邁向青少年,他們對世界的好奇依然存在,在引導過程中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活動使他們越挫越勇。
例如,傳統的教育思想不僅已經深入到教師心中,大部分家長也深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經常把孩子的學生成績作為評判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這樣的評價標準容易使學生走向極端,對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學生在校園中學習知識固然重要,良好品質也必須作為教學的重點來進行培養。優秀品質的形成需要健康的心理作為基礎,只有將教育活動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相聯系才能更好地培養人才。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成立了幾個興趣小組,先讓學生根據自身喜好報名,在定期的班會中,給出學生一些時間在小組內互相學習討論,既能增進學生之間感情,又能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樣的方法在教育潮流中已經成為主流,簡單易行,而且效果頗好。
二、進行科學學生評價,正視自我
對中學生來說,心理健康課的成功關鍵在于有沒有激活學生的心理歷程,激發學生的心靈體驗,學生有沒有在體驗、感悟中獲得提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既要注意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評價,也要注意學生對自身的評價以及自身進步情況,使得評價在學生進行發現自我、反思自我和肯定自我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老師在評價過程中也要重視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展示真實的自己,勇敢地打開自己的心房,真實地表達內心想法,展示個性特征。在教學的各種活動中,學生的所說的話沒有對錯之分,只要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和包容。當學生的行為受到老師的肯定后,會拉近和老師間的距離,慢慢信任老師,就會更加充滿自信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真實地表達自我。
三、心理健康講座,規范心理教育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定期召開心理健康講座。在講座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在講座中要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解決實際問題。在一次在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中,學生說到目前面臨的心理問題,筆者就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了回答。學生提問:“我感覺學習特別累,活著也特別累,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特別沒用,不想活下去了。”筆者根據學生的提問回答道:“大家是不是都特別喜歡玩兒抖音呢?我記得我在抖音上看過一個小視頻,上面講的是你可能沒有見過凌晨四點的街道,但是清潔工見過;你,能沒有見過半夜兩點的街道,但是擺地攤的小販兒都見過。其實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忙碌和拼搏,沒有人生來就活的特別的簡單,特別的輕松。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在每天的努力工作,回到家還要為我們做飯、洗衣、收拾屋子。他們這么努力是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養活我們,為了讓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去學習和生活。我們再回想,他們辛苦嗎?辛苦,但是他們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了嗎?并沒有。所以你覺得活著累,很正常,但是只要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向,就會覺得特別幸福。因此,我們應該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待學習這件事情。生命是非常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不能輕言放棄,也不能因為這種簡單的小事就喪失活下去的信心,未來的時間是非常長的,我們的經歷也會非常的多姿多彩。現在你們這是階段,是我們特別羨慕的階段,也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個階段,當你們長大成人之后,每每想起在校園的時光都會非常的難忘。所以在校園這段時光里,我們也要為學習尋找興趣,并且要準確的尋找人生目標。”如此,借助講座的開展,了解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并針對相應問題,及時對教育的內容進行改善,進而幫助學生樹立珍愛生命的觀念。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是每個中學生都應具備的學習前提條件,培養手段豐富多樣,找到適合學生的才是重點。班主任要抽出時間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有效干預,防止他們誤入歧途。但是,中學生在校外的時間也非常多,社會和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要加強,共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龔艷姿.中學校園心理危機干預及管理的思考[J].知識文庫,2021(19):145-147.
[2]李雙翔.心理健康問題相關因素分析及干預效果研究[J].高考,2021(2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