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
摘要:高中語文知識更加系統復雜,學習質量的提高又難以短期達成,所以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借助微課這一有效形式精簡學生的學習任務,突出學生的學習重點,幫助學生快速收集整理到可用資源與信息,在自我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在課上討論時理清思維。教師所制作的微課要符合高中生認知需求和認知特點,真正幫助高中生提高語文學習效率、質量,并能讓學生暫時放松情緒狀態。
關鍵詞:高中語文;微課;教學問題;教學策略
微課是各學科教師較為熟悉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可以實現短時間內某一教學難題的集中突破和綜合教學資源的集中展現,能夠滿足高中生在較為緊張學習時間內快速突破學習瓶頸、進行針對性提高的學習需求。尤其是語文教學利用微課這一形式可以為學生拓寬知識背景和內容,方便學生通過標簽查找等方式進行自我學習與提高。
一、師生共同協作,優化微課質量
高中語文教師對于微課的應用尚未形成普遍的、基礎的認知,部分人贊同使用微課,但微課使用的積極性不高,微課形式和內容不夠豐富;部分教師則認為高中階段還應用微課只會占用學生的時間,分散學生注意力,進而導致教師制作微課的方法或水平較低,不能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不能突出微課的優勢。
例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微課的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材料放置在微課之中,讓微課成為內容扎實豐富的教學素材。教授制作之后要及時保存、上傳至校園教育平臺,共享整體資源,助力學科質量的發展,并根據學生的需求不斷進行完善。學生則應當根據教師制定的計劃,有步驟地利用微課進行語文知識的查缺補漏,自我學習,共同提高微課教學質量。《祝福》是魯迅先生的經典作品,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將祝福的話劇形式選取某一小片段融進微課之中,看一下在舞臺表演中是如何處理魯迅先生在寫作中留下的大量省略號的,讓學生可以在具體的場景中切實感受語文寫作技巧和作者的寫作手法為符號賦予得更多意義,既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社會生活,與作者的情感達成一致共鳴,又可以借鑒此種處理方式,應用到自我的寫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學習本次微課的感想上傳至班級學習交流群,學生之間共同討論,豐富自己既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技巧。借此,學生對學習素養和學習能力將得到顯著的提升,同時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難度也會大大降低,這對于推動未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輔助效果。
二、綜合資源,搭建廣闊實用的教學平臺
微課學習需要高中生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學習意識,但普遍來看,基于教師的影響和長久的學習規律,高中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尚不夠充分,對于微課資源的使用率不足;而部分教師對于學生使用微課的效果有較高期待,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導致最終效果與期待存在一定差距,教師和學生都因最終的學習結果挫傷了制作、使用微課的熱情。
例如,教師首先應當利用校內資源搭建起校內的微課使用平臺,將日常教學中整理到的素材、制作的微課、學生的反饋、學生的學習結果以標簽的方式分門別類地別類地進行儲存或展示,方便學生、教師調用、分享和討論。其次,應當搭建家庭的微課平臺,讓家長認識到微課的作用和意義,轉變教育觀念,支持以微課為載體的電子學習形式,更讓學生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盡可能的提升自我學習的時間、效率和能動性。在講解杜甫詩三首時,將微課開發為一種課前預習手段,教師分別收集整理表現三首詩的詩畫作品,先請學生自我預習三篇古詩,在自己的理解之上找到認為和古詩內容或意境最相近的圖畫,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預習提綱進行標注,再分別完成以下問題,如每一首詩中景物描寫的特點是什么?給自己留下較印象較為深刻的部分有哪些?解答問題的依據又是什么?學生之間可以就預習結果在平臺上進行分享和討論。
三、從微課選材、制作、應用等方面助力微課的發展
地區教育資源不均衡限制了微課的廣泛普及和應用,而高中生難以自由接觸移動終端設備也限制了自主應用微課,同時缺乏自由使用電子設備的空間,導致學生在家長的監管下容易產生反叛情緒,更不利于微課教學形式的發展。
例如,教師所選擇的微課制作素材應當既與教學內容聯系緊密,又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或舊知有密切關系,帶動學生向新知識發起挑戰。在制作微課時,雖然要注重其形象性和生動性,但要避免大量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以免分散了高中生的注意力,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在應用微課時,要做到利用微課豐富師生之間的交流形式,利用學生對微課的反饋進行完善,并將微課融入在課前預習、導入、新授、復習總結全過程,盡量做到以微課為教學主線分階段的展示,帶動學生分階段學習目標的落實。
綜上所述,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深入應用既可以滿足高中生的學習需求,又可以滿足教師的教學期望,而為達到最佳的微課教學效果,語文教師選擇的微課題材要做到目標清晰,內容豐富,手段精準,并利用復習提綱、教學任務表等方式幫助學生落實微課使用效果,帶動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文枝.微課模式支持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研究[J].高考,2021(29):105-106.
[2]陳鳳艷,佟盛利.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高中經典古詩文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