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銀行信貸業務》是高職金融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隨著學生學習習慣的轉變和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必要將線上教學平臺和實訓操作平臺引入《銀行信貸業務》課堂教學,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細化課程考核,以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改革 任務驅動 行動導向
中圖分類號:F830.5;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1-214-02
《銀行信貸業務》是高職金融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商業銀行信貸崗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課程目標是學生掌握銀行信貸業務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工作流程,在模擬銀行工作場景中應用仿真業務操作軟件進行技能訓練,提升學生從事銀行信貸業務的能力。
該課程總體指導思想是按照商業銀行信貸崗位要求,以商業銀行信貸崗位工作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以商業銀行處理信貸業務的工作流程來安排教學過程,以模擬銀行環境和業務操作軟件的仿真實訓室作為教學場所,采用任務驅動、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學生學習成績考核主要依據其處理仿真信貸業務的準確度和速度,使學生掌握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理論知識和工作流程,并提升處理業務能力。
該課程面向金融管理專業學生在第二學年開設,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學習了金融基礎、經濟學基礎等專業基礎課程。隨著學生學習習慣的轉變和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教學信息化水平提升成為當前的教學改革熱點。為進一步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特點實行課程教學改革,筆者對該課程所面向的學生和金融專業教師開展了調研,調研揭示出學生們對金融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但是并不深入和清晰。金融管理專業學生生源質量在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比以前好,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也較好,學生們特別樂于使用手機,相對于文字性材料學生們更喜歡看圖片、視頻等形式的學習資料,手機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學習的便利性,也使學生能自主掌握并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開展自主學習或查找相關學習資料。學生們對于理論知識授課興趣不大,更偏向于實踐性操作,在團隊協作探索和互動過程中提升專業認知和能力,學生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優于傳統講授教學方式。綜合上述發現,我們認為需要對課程進行進一步革新,強化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行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的課程教學信息化改革,提供形式多樣的微課、微視頻等線上教學資源。
為提升課程信息化水平、豐富教學資源,本課程完成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制作理論教學視頻微課、實訓操作錄屏微課、習題庫、案例庫等教學資源。通過對核心課程的教學信息化建設,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和效率。選用“智慧職教”在線教學平臺,將自建課程資源上傳至智慧職教平臺上的本課程空間,助力學生自主學習和模擬仿真實訓,并通過收集“智慧職教”平臺和仿真信貸業務操作平臺上的學生學習和實操結果數據,動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課程考核提供基礎數據。筆者經過這幾年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目前該課程形成如下特點:
一、選用“智慧職教”和金融仿真實訓軟件實施項目化教學
依托金融仿真實訓室和信貸業務及風險管理模擬軟件,提供模擬銀行工作場景和軟件的實訓環境,開展信貸業務操作技能訓練。學生在仿真業務操作中熟悉信貸業務基本操作流程和數據處理要點,從而培養學生基本信貸業務技能。
選用“智慧職教”在線教學平臺,將自建課程資源上傳至“智慧職教”平臺上的本課程空間,適應學生對移動通信設備便利性和多樣化學習資源的偏好,助力學生自主學習和模擬仿真實訓。通過收集“智慧職教”平臺和典閱信貸業務及風險管理模擬平臺上的學生學習和實操結果數據,全面動態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課程考核提供基礎數據。
二、進一步豐富本課程在線教學資源
為建設《銀行信貸業務》精品開放在線課程做好師資準備,我們組建起以金融教研室骨干教師為主的,有“雙師”結構特點的教學團隊,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的特點,設計模塊化微課。本課程建設成為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目前已完成制作理論教學視頻微課8個,實訓操作錄屏微課8個,習題庫、案例庫各1套,優化PPT課件200頁。下一步將依托“智慧職教”平臺、職教云等線上教學平臺,搜尋與本課程關聯度高的相關教學資源,從而進一步豐富本課程網上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
三、教學內容貼近金融信貸崗位實際,以信貸崗工作流程組織項目化教學
我們加強了與金融行業和高職同行的聯系,深入金融行業企業走訪調研,把握金融產業發展態勢,為優化課程建設做好充分的基礎準備工作。我們還邀請同行如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負責人等開展專家研討,同行專家對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提出了許多新理念、好建議,非常有啟發意義,為課程建設注入新的思路。根據對金融行業和高職同行的調研結果,我們進一步優化了本課程建設規劃。
本課程教材選用全國高職高專項目課程立體化教材、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項目規劃教材《商業銀行信貸實務(第2版)》,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是國家教育部和財政部重點支持的國家級示范性專業,教材按信貸工作流程進行項目化編寫,教學內容貼近金融信貸崗位實際。
課程依托金融仿真實訓軟件實施項目化仿真實訓教學,模擬銀行信貸業務工作流程和數據處理要領,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過程中提升了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操作結果成績實時公開,有助于培養學生敢為人先、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以職教云本課程線上資源為依托,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以任務為驅動,課前學生在線預習和學習,課上以學生為主體,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計算機模擬操作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探索式學習和實際演練,線上作業提交和批改等,老師在課前課中全程關注及時指導,提升學習的及時性和便利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提高教學效果。
這里以“銀行承兌匯票”為例來說明具體的教學組織和教學過程。銀行承兌匯票是公司類貸款品種之一,教學重點在于銀行承兌匯票的適用范圍、銀行承兌匯票承兌、貼現的業務流程和審核重點,要求同學們學完本次課程內容,能按照銀行承兌匯票的基本規定,結合客戶需要情況,為客戶選擇辦理銀行承兌匯票。
課前,在“智慧職教”平臺放入學習資源,包括微課、PPT等,引導學生自學,并提出思考討論題:對比其他貸款業務來分析銀行承兌匯票的特點和優勢,從而引導學生思考該業務的適用范圍,要求學生在線上完成該思考討論題。
課堂上,視頻動畫一創設情景導學:A公司采購材料,需要支付采購款,但公司流動資金暫時緊張,對方公司B拒絕賒銷,請問有什么辦法?從而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并引入本次課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在有課前學習的前提下,結合情景案例和學生們共同探討:(1)什么是銀行承兌匯票,為什么它是一種融資方式,它與其他貸款品種有什么區別;(2)企業資金周轉遇到困難就一定可以申請銀行承兌匯票么(探討銀行承兌匯票的適用范圍)?(3)銀行承兌匯票的金額和期限(提醒同學們注意是短期融資方式,金額也有限制);(4)與其他貸款品種相比,銀行承兌匯票有哪些優點?(5)企業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可以向銀行申請銀行承兌匯票?情景案例中的A公司是否符合要求?(6)銀行承兌匯票業務流程;(7)銀行做承兌調查時,重點調查內容。上述問題在學生們的努力下一一解決,加深了學生們對開立銀行承兌匯票的掌握。接下來,視頻動畫二創設情景導學:視頻動畫一中的B公司取得了A公司期限為六個月的銀行承兌匯票,向A公司正常發貨了。過了兩個月B公司資金周轉也出現了困難,急需流動資金,請同學們思考怎樣解決?從而引入第二個銀行承兌匯票的內容。同樣以學生為主體,在有課前學習的前提下,和學生們共同探討:(1)什么是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B公司符合要求么?(2)貼現金額和貼現利息計算,結合情景案例,同學們一起來算B公司貼現金額和貼現利息;(3)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流程;(4)銀行做貼現調查時,重點調查內容,并結合情景案例B公司情況進行分析討論。最后,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和學生們一起總結本次課程內容。設置限時完成的線上作業作為課后作業,加強學生們對本次課程內容的掌握。
有了業務原理和操作流程的學習做基礎,接下來將安排學生仿真實訓,在計算機上仿真操作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承兌和貼現,讓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過程中提升了對本業務的理解。
五、細化課程考核,全面考核學生對信貸原理和實踐操作的掌握
本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到信貸業務相關知識較多,涵蓋銀行信貸業務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貸款品種選擇、貸款申請和受理、貸前調查、貸款審批、貸款合同簽訂、貸款發放、貸后管理等,又有實訓操作教學,整體上內容豐富,教學活動緊湊。采用全面綜合評價,結合學生作業、實訓操作、出勤到課、考試等多維度指標綜合評價學生,并引入“智慧職教”、信貸模擬操作軟件的數據,對于學生的考核指標實行全過程全方面評價,全面考核學生對信貸原理和實踐操作的掌握。
具體如下:總評成績按平時成績折算為50%,期末考試成績折算為50%,然后加總得出;平時成績按334法給出,具體是平時書面作業占30%、平時在銀行信貸模擬操作系統做的業務題成績計入30%、考勤占40%,而平時書面作業有8次,平時在銀行信貸模擬操作系統業務題一共有11套,取平均分。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在課程一開始就明確告訴所有學生,在課程進行過程中,不定期把大家積累的成績予以公布,提醒那些后進同學補齊作業和完成上機操作任務。到學期末,同學們的平時成績從60分到95分差距較大,但每一分都有依據,同學們的平時成績完全依賴于他們自己平時的努力,公平客觀,大家心服口服。課程期間不斷統計學生在本課程各方面的學習數據和成績,不斷地向學生公布,促進了學生學習,培養了學生力爭上游、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細化后的教學評價方法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賈芳琳.商業銀行信貸實務[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2] 楊麗麗.信息化教學推動高職院校師生共同體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9(23)
[3] 唐瓷.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9(09)
[4] 馮小軍,趙鵬飛,陳秀虎,孫明.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的原則與方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5)
(作者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商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作者簡介:黃瑞(1978—),女,湖北武漢人,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商學院副教授。]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