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波
摘要:課程資源的開發,實質上就是探尋一切有可能進入課程,能夠與教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課程資源的利用,實質上就是充分挖掘被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的教育教學價值。
關鍵詞:雙減;課程資源;開發;校園環境;教材整合
課程資源是豐富多樣的,凡是有助于學生主動學習與和諧發展的資源都應該加以利用與開發。學校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作為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除充分利用圖書館、實驗室、校園網、文化長廊、校園廣播等教學設施外,還積極利用我校現有的校園環境資源進行教學。
一、跨越教材框架,創造性地整合教材
教師按照《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要求,對生物教材內容進行選擇、重組、變通,并對生物課程的難度及講解進度加以調整,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學生身臨其境,在愉悅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目標是跨越教材框架,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優勢,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并早已閱讀理解教材內容的這一特點,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創造性地整合教材結構,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采用“了解原知—引導應知—滿足相知”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中教師將學生分四個小組,讓學生先寫出已知的課題內容,提出還想知道的問題;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原有的知識和剛學到的知識逐步解決想知道的問題。對于知識的難點和重點,教師不是直接灌輸,而是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通過大量、精彩的視頻圖像資料展示和討論,分層次地讓學生慢慢進入求知的殿堂。這樣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使學生受到了一次令人震撼的生命教育。
七年級開學伊始,教師帶學生暢游校園,開展《綠色校園》單元實踐課活動。實踐活動可根據本班特點開展,各個班級可以通過開展“環保知識我知曉”學生作品展出、開展“我是綠色小天使”等系列活動。將本學期的三節課整合成一個單元,教學共分4課時,首先“認識校園植物,調查校園植物的分布狀況”;其次開展我為校園植物掛名牌系列活動;第三“探究學校操場、草坪、長廊三處空氣濕度的差異,了解植物對校園環境的影響”;最后開展“我為校園設計綠化方案”。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扮演了調查員、實驗員等多重身份,既完成了同步教材的教學任務,又培養了濃厚的生物學興趣和愛護校園植物的主人翁情感。
教材整合,對每一位教師都是一種挑戰。按照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要,調整教材結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師的教學藝術更為嫻熟,逐步形成了個人教學風格。
二、結合當地實際開發課程資源
環境資源在現行的生物課程標準中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元素,給環境教育提供了獨特的素材;同時,環境教育在學科中的深化也將促進新課程理念的達成,并為課程實施注入鮮活的思想。不僅讓學生自己去收集信息,而且教師應引導和提供學生收集信息的渠道,如發動學生利用星期日到圖書館收集資料,并參看有關環境報等。除了收集文字信息以外,還要引導學生收集圖片資料,并請家長協助攝影,教師剪輯、配樂,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周圍環境由于人為的破壞而惡化,喚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繼而行到起來保護環境。
廣闊的自然界是生物課教學的“天然實驗室”。通化地處長白山,多種多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生態類型和生物種群。教學中以課程標準為依托,讓學生利用假期走進通化地區的“白雞腰國家森林公園”“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將學生帶到奇趣的大自然,不僅使他們了解了當地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技術發展狀況,更培養了熱愛家鄉、保護生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逐步理解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深遠意義。
三、聯系熱點話題開發課程資源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時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恰當捕捉學生興趣濃厚的時事熱點問題進行教學是開發生物課程資源的有效途徑。
利用重大節日進行教學,如“環境日”當天通過校園廣播向同學們公布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全世界范圍內,雨林正以每年1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2100多萬公頃農田荒漠化、土壤每年流失量高達200萬噸、每天超過70個生物物種從地球上永遠消失,預計未來25年內地球上四分之一的生物都有滅絕的危險,使學生強烈感受到保護環境刻不容緩,情感為之升華;“無煙日”組織學生寫倡議書“愿做無煙公民”。了解我們生存環境中還存在許多我們平時不知曉的嚴峻問題,人類正面臨著“生態危機,環境污染,浪費資源”等嚴重問題,懂得人類正面臨著生態危機,初步掌握一些現代環保知識和環保技能。
教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利用者,而其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屬于人力資源范疇。因此,教師資源的開發,不僅在于提高教師的課程資源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強化教師個人的課程資源意識,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提升自身素質,不斷積累教學智慧,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
總之,通過上述的方式和方法可以積極地開發課程資源,讓國家的“雙減”政策真正地落地生根,同時還能有效地喚醒學生科學家的夢想和進行科學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