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翠
摘要:初中語文教師要讓更多的學生懂得: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沒有了強大的閱讀能力,不善于從外部去接受資訊、知識、養料和文學能量,必然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感到難以為繼,這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教師要把最為出色的讀本帶給學生,同時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搜尋到更多的可供自己使用的內容,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儲備能力、知識素養和創造能力都實現均衡的提高和突破,這對于學生的意義也是巨大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方法;策略模式;影響分析
初中語文教師在以往的課程中并沒有能及時地督導學生去完成大量的閱讀任務,以至于學生貽誤了大量的時間,沒有能夠及時地儲存知識、提高語文學習素養,這對于學生而言此誠謂憾事。因此教師要試圖改變這一教學局面,讓更多的學生懂得:自己是可以完成好閱讀任務的,并且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消除對于語文的陌生感和浮躁感,具備更好的學習狀態,釋放自己的綜合素養和才能,這對于學生的能力的迸發能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和幫助。教師要化解以往的教學問題,助力學生得到超越。
一、教師要將經典性的名著帶給學生
當下的教師存在著的問題在于:不能讓學生觸及到真正意義上的高品質的文學作品,這種問題的衍生和蔓延,對于學生的文學能力的提高和發展都構成了顯著的阻礙。甚至部分的初中生的辨析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因為長期閱讀低廉作品而長期裹足不前[1]。為此,教師要把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帶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和發展。從莎士比亞、歌德、托爾斯泰,再到卡夫卡、川端康成、福克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喜好和綜合品味去完成閱讀,從而能實現更大程度的突破和發展。教師要化解以往存在著的被動思維,助力學生完成更高程度的進化。文學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不僅僅是因為名著能夠帶給人無限的智慧、啟迪和文學藝術之美,更為重要的是耐讀性和跨越時間的屬性。如果學生能在閱讀文章、閱讀作品的同時不斷增強自身的熱情和活力,必然能收獲更好的學習效果,也能讓自己的未來的文學發展之路變得更為精彩。
二、教師要傳輸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初中教師要秉持著睿智的思維和形態去推動學生去完成閱讀,讓更多的學生走在正確的閱讀道路上,并且能讓學生懂得:唯有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去不斷閱讀、增強自身的閱讀數量和閱讀質量,學生才能真正有所收獲。在以往的課程中,教師始終不渝地鼓勵學生要增強課外閱讀興趣,但是忽略了閱讀方法的傳輸,這讓學生往往顯得難以為繼。筆記式閱讀、索引卡片閱讀、資料擴充閱讀等等閱讀方法和閱讀模式都是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和吸納的。
古代文學家蘇軾曾有“八面受敵法”,對于一本大書,他每次都找到一個切入點去深入學習和探究,并且又能在深入學習和探究的同時,給這本書留下一個屬于自己的印記,也能打開一個相應的缺口;第二次便改變了一個缺口,也能從另一個維度出發去分析和解讀作品,從而得出相應的答案......以此類推,學生隨著漫長的閱讀,不斷地增長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知識儲備,從而成為一個更為出色的學習者和閱讀者。教師可以把這種閱讀方法帶給學生,讓更多的學生懂得把八面受敵法納入到實踐之中,結合自己的時間、精力、體能和耐力去完成閱讀任務,從而對于閱讀產生綜合性的影響。教師在合理的時機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能把自己關于閱讀的認識和感悟帶給更多的同學,在班級內部形成一種彼此幫助、彼此傳輸經驗的體系和氛圍,助力全體同學,使大家共同達成進步之可能。
三、教師要釋放學生閱讀熱情和積極性
學生的閱讀之熱情和熱忱,是需要得到外部的激發和推動的。教師唯有能使用正確的策略和方法去推動學生的深入閱讀和深入學習,才有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閱讀效果。教師要善于鼓勵和激勵學生,讓學生迸發出自己的更大的熱情和活力。教師應該本著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去開展閱讀教學工作,讓學生能懂得:閱讀就相當于是開啟一扇全新的生命之門,在踏入到這扇門前,學生應該有著足夠的勇氣、耐心、積極和探索的活力,不要把閱讀這件事視為一種“速食主義”,不要試圖打開書就能得到關于世界的全部的真理和真相,而是能始終帶著熱情、真摯、勤奮、求知的渴望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究,從而能把關于世界的奧妙統統地吸納到心底[2]。
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鼓勵自己的學生,使其能帶著熱情和熱忱,不斷認真地思考閱讀這件事,更能在閱讀的同時化解本人的閱讀儲備不足的問題。教師要營造出和諧的閱讀局面和閱讀氛圍,同時把閱讀的方法傳遞給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通往真知的方法和策略。教師要善于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更多的學生突破自己的局限性和內在障礙。除此之外,教師要把優秀的、典雅的、出色的作品帶給學生,同時讓學生在閱讀后更加懂得文學世界的精彩。
參考文獻:
[1] 傅柳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90.
[2] 王兆魯.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