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益青
摘要:在現代教育環境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兒園是實施幼兒教育的基礎教育機構。不僅要關心兒童生活能力、認知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等智力的發展,還要客觀分析和提高兒童的心理素質,從而逐步提高兒童的素質水平,為兒童的長遠發展做好準備。本文從一日生活中滲透品德教育、通過繪本閱讀宣傳良好品德、通過家庭合作提高幼兒的品德意識等方面分析幼兒教師應如何組織品德教育活動。
關鍵詞:幼兒教育;品格教育;策略
品格教育是以兒童的人格認識和道德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活動。最終目標是不斷提高兒童的素質水平,不斷提高兒童的道德發展水平,促進兒童受益于其未來的成長。因此,在幼兒教育的五大領域中,品德教育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即使是農村的幼兒園也應該充分重視孩子的性格發展。因此,幼兒教師應根據幼兒實際的成長需要,分析幼兒的性格發展,組織性格教育活動,從而有效保護幼兒身心健康,創造優質的幼兒教育環境。這樣,勢必擴大幼兒教育的社會影響力,更好地為兒童服務。
一、構建繪本情境
要想直接突出繪本故事的主題思想,引導幼兒從中實現健康成長,教師就需要保證幼兒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投入真情實感,最好能喚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其利用成長經驗去分析繪本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談舉止,以便讓幼兒與繪本故事的主人公產生情感共鳴,進而逐步優化幼兒的主體意識,促使幼兒受到德育啟發。為此,農村地區幼兒教師要積極創設繪本情境,引導幼兒調動生活經驗,進而逐步優化幼兒的情感發育狀態,促使幼兒從中積累成長經驗。例如,在《我爸爸》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可提前與本班幼兒的父親進行溝通,希望對方可以錄制一個時間在20秒內的祝福音頻,并提供一張本人照片。在繪本閱讀活動中,一一對照幼兒父親的照片、音頻資料,讓幼兒接受父親的祝福。當看到父親的照片,聽到父親聲音時,幼兒幾乎都會十分興奮,性格外向的幼兒甚至會主動分享自己與父親相處的真實經歷,說出自己與父親相處的方式與幸福感受。這個活動就可以很好地改善幼兒的情感發育狀態,促使幼兒全身心地閱讀《我爸爸》這部繪本,由此切實實現有效閱讀。在此基礎上,幼兒可在繪本中找到父親的影子,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幼兒對父親的感恩之情、濃厚愛意,還有利于培養幼兒感恩父母、回報父母的正確意識。
二、加強師幼互動
基于繪本載體的品格教育必須對幼兒產生深度刺激,讓幼兒及時展開相應的德育思考,才能切實提高幼兒的品格意識,逐步促進幼兒的自我發展[3]。因此,農村地區幼兒教師要切實改變師幼互動模式,引導幼兒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思考、自主表達,從而突出繪本故事的主題思想,據此啟發幼兒、熏陶幼兒,有效優化幼兒的品格發育例如,在《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全面觀察繪本故事的圖畫信息,及時閱讀繪本故事內容。專門組建閱讀小組,將幾名幼兒分到一個小組內,使其合作探究繪本故事的主要線索,通過繪本討論崇拜父親、尊重父親,為父親感到驕傲與自豪,懂得體恤父親的辛苦付出。實際上,大多數幼兒與母親更加親近,忽視了父親的付出,而《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這個繪本可讓幼兒從尊敬、崇拜的角度去看待父親對家庭的付出,讓幼兒懂得父親的愛。通過小組討論,一些幼兒還主動分享了自己對父親的看法,以及自己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而這就有利于激發出幼兒對父親的關心、愛意。在此基礎上,強調《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的故事主題,告訴幼兒父親代表著勇氣、代表著責任,希望幼兒能夠重新觀察父親、認識父親,并向父親表達自己的愛與關心之情。
三、深入幼兒言行
從根本上說,品格教育是以幼兒的自主成長為中心的,教師必須從根本上提高幼兒的自我認識能力、道德規范意識,促使幼兒自覺遵守道德規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始終做到以幼兒為中心,圍繞幼兒存在的品格教育問題進行科學指正,以便逐步提升幼兒的品格幼兒園所招收的是3~6歲的幼兒,而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普遍存在思想單純、行為簡單的成長特點,他們不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會不自覺地在區域活動中展現自己的思想意識。對此,農村地區幼兒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根據這些表面問題分析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品格問題,學會通過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對癥下藥,從而切實落實品格教育,讓幼兒健康成長。
四、適時表揚幼兒
品格教育需要對幼兒長期堅持與適時指正,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幼兒形成堅定的自我發展信念,促使幼兒以高標準、高要求來約束自己,培養良好的道德,形成良好的品格意識。為此,農村地區幼兒教師要嘗試賞識幼兒的優良行為與正確思想,突出幼兒的品格成長,由此堅定幼兒的成長信念,以便逐步提高幼兒的自我發展意識。在品格教育活動中,筆者會客觀地觀察幼兒的成長與進步,由此介入賞識教育,以便幼兒能夠及時受到鼓舞與激勵。例如,在動手實踐活動中,有的幼兒表現出了良好的領導能力,不僅主動站出來維護小組合作秩序,還提前安排了各類材料的使用與管理工作,帶領本組幼兒完成了手工任務。而且,這名幼兒并沒有專橫霸道,沒有一個人決定所有的事情,而是很樂于接受同伴所提出的建議,與同伴實現了和諧相處。對此,教師就應該及時表揚這名幼兒,客觀肯定幼兒友善待人的品格、虛心做事的意識,讓幼兒受到鼓舞與激勵,也使其明確與他人交往、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基本準則。
五、結語
總之,在幼兒教育階段組織素質教育活動是非常重要的。要關注孩子的未來發展和孩子的實際成長。農村幼兒教師應全面梳理符合幼兒性格發展的繪本資源,以激發和培育幼兒。還要觀察孩子的行為,實施品德教育活動,以家庭合作的形式完善孩子的品德教育計劃,從而有效提高孩子的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暢.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9(S1).
[2]宋小麗.繪本教學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J].家長.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