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彪
在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往往局限于單純的課堂音、美知識的傳授,甚至停留在“唱唱、畫畫”的淺層面上。藝術教育有時連“唱唱、畫畫”也被擠縮掉。這些現象與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大相徑庭。藝術教育是提高國民藝術素養的基礎工程,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五育并舉。
一、 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1、藝術教育被忽視
不少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小學仍然把音樂課、美術課為主的藝術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課程。即使在課程表上體現了規定的音樂課時量和美術課時量,但在執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課、圖畫課,有的被語、數等主課占用,更有的干脆讓學生自習。安排在課表中的音樂課、美術課形同虛設。個別學校甚至取消了音樂課、美術課,使學生不能接受應有的藝術教育。
2、專業師資嚴重匱乏
目前,在農村中小學教師中,藝術課教師從正規美術院校畢業,受過藝術專業化、系統化教育和培訓的教師少之又少,大部分對音樂、美術等藝術專業知識知之甚少。因此,在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師資嚴重不足,音樂課美術課完全由語、數等“主課”教師兼教,而且現有的任課教師在教學觀念、教學態度、學識水平、業務能力等方面與藝術教學的實際需要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3、藝術教學設備不足
目前,農村中小學學校藝術教學設備的配置,雖然在“普九”、“普圖”、“雙高雙普”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學校管理不善,使用不當,導致藝術教學設備損毀、流失的現象較為嚴重,不能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有些學校的藝術課因為沒有設備,或者沒有專業的音美老師無從開展。
4、學生家長認識不夠
在農村,有些學生家長的思想封閉,觀念陳舊,文化素質不高,知識面窄。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只關心孩子語數等“主課”的成績,音樂和美術,孩子學與不學,教師教與不教,沒有多大關系,以至輕視甚至阻礙孩子學習音樂和美術。對于學校的一些相關的藝術活動,家長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礙。
二、我們如何做好美術教學
回顧和觀察美術教學的種種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更“有效”?對此,有必要重新認識藝術教育和教學的意義,了解藝術教學應該教些什么,學生應該學習些什么。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藝術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更好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呢?
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1、興趣的培養
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興趣愛好,開展軟筆書法、硬筆書法、創想藝術課、舞蹈、剪紙、鼓號、攝影、篆刻、手抄報等興趣班,鼓勵有愛好的學生參加。為展示學生的創造成果,相互切磋,學校定期舉行美術、書法等藝術作品展覽,舉辦歌詠、書畫、舞蹈、器樂演奏比賽,并開展評獎活動。這些活動最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使他們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
2、 走出教室——拓寬課外藝術教育活動領域
利用大自然進行藝術教育。大自然是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學校組織學生遠足、登高和參觀游覽等活動,通過觀察、感受、欣賞大自然,聽取有關傳說、趣聞、歷史故事,利用攝影、寫生收集飛作題材,采集動植物標本等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從欣賞客體的形式美過渡到體現其內容美,從而把最美的東西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表達出來。
3、在游戲中學習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單一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發展。“游戲”是學生喜歡的活動,能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需求。游戲能激發學生大腦最積極最有創意性區域,把美術活動與創新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新課程美術教材的大部分內容當中,多有一些潛在的游戲內容,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游戲成份,利用游戲教學來促使學生較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游戲的名稱也要符合學生的心態。教師要針對游戲的具體內容起一個既吸引學生又具有美術課特色的名稱。如“猜一猜”、“我是藝術家”、’“頭腦風暴”、“名畫我來評”等等。在游戲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回答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擴散,想象力得到了豐富。游戲教學能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活躍,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能促進學生不斷地學好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4、在比較中發現
美術是視覺的藝術,運用比較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能從多角度地對不同作品做比較分析,便于學生認識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并能產生深刻印象。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這種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應注意精心選擇作品,適時進行啟發、引導,講究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通過不同作品比較,加深了學生對美術作品基本藝術形式的認識。
5、在欣賞討論評價中感受藝術作品
讓學生通過討論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斷。當然,討論也不是一種形式隨便的讓幾個學生聚在一堆說幾句,而是應該像節目主持人一樣,分好小組,提出具體的問題,然后進行引導、調控。老師可以提這樣的問題,如“跟你的同學介紹一下你喜歡的作品?”“請小組討論一下這張作品的內容、形式及材料”等問題,可以每組請一位學生同學介紹,也可以自由發言,可以爭論。老師應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指導、升華。討論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教師不重學生的教育觀念。我們可以采用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評價手段。這樣有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我們尤其應該注意到了學生的自我評價活動,引導學生通過一堂課的活動后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從自身的發展需要出發,自己主動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和閃光點,激勵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真正意義上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就得不斷地去探索,藝術是永無止境的。我們的教學活動始終要讓學生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那么這肯定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家庭、學校、社會我們無力改變。只能先從美術課堂的改變開始,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才能去掌握藝術課程教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