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摘要:以"家長義工社團"為平臺,創(chuàng)建家校合作模式,發(fā)掘和運用家長中的人力資源,把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專業(yè)、特長以及相同興趣、愛好的家長形成團隊,以家長義工社團為運行主體,參與家校共育,形成和諧共育的教育合力,豐富小學基礎教育教育元素,更好地為孩子成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與條件。
關鍵詞:家長義工;社團;家校共育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日益被認同,家長被認為是參與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責任,無論家校雙方采取何種合作方式,只有當兩者步調一致時,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深圳市福田區(qū)皇崗小學位于深圳市福田區(qū)皇崗村內,地處深圳CBD福田中心區(qū),北望深圳新地標——平安大廈與會展中心,毗鄰皇崗口岸與福田口岸,屬阡陌交通之地,為商業(yè)繁華之所。但學生生源中70%是租住在村里農(nóng)民房中的非深圳戶口家庭,家長的從業(yè)身份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家庭狀況比較復雜。學習基礎薄弱,父母對子女接受教育的關心程度普遍不高。
根據(jù)皇崗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區(qū)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項目檢測報告,影響學生發(fā)展指數(shù)中皇崗小學學業(yè)均衡、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家長參與這4個指數(shù)明顯低于全區(qū)均值。2如何讓現(xiàn)有的家校合作從形式到內涵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增強家校合作的實效性?家長義工團是家校合作的又一重要舉措,是家校共育的拓展與延伸。本學期一年級在探索家長義工社團建設方面做了大膽嘗試,初步形成家長義工團隊的良性運作模式。
一、建組織、明機制,做好各類“人”的總動員
建立以班主任為核心的家長義工團領導小組,與校家委共同負責各班級的規(guī)劃與管理,義工團成員參與活動的策劃、指導和評價。堅持階梯式的管理機制,明確責任,層層負責。
家長義工社團分別由策劃組、宣傳組、采購組、攝影組、后勤保障組、財務組組成。各個組都設置一位領頭人(組長),第一次家委會議確立各個組的職責、制度,將家長義工團的工作正規(guī)化、常規(guī)化。隨著義工工作的需要,各義工團還制定相應的內部管理制度,約束和規(guī)范每一個成員的行為,明確紀律,這將為義工團隊順利開展活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梳資源、搭平臺,做好各項“事”的細分工
針對家長來自各行各業(yè),文化層次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我們通過分階段、分層次、分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家長進行培訓。
信息共享:通過QQ 群、微信群等網(wǎng)絡平臺和家長開展互動交流,選取一些家長參與活動的視頻推送,引導家長學習觀摩,不僅能便捷地掌握一些活動方法,還能了解家長參與活動對孩子的意義。
家長講堂:特邀專家為家長做有關專題講座。一年級春暉家長學校每學期都會為家長安排四次專題講座,學校積極邀請深圳市、福田區(qū)在家庭教育和兒童心理健康方面頗有造詣的專家現(xiàn)場指導,為一年級家長們排憂解難。
家校沙龍:針對不同的互動對象、互動目的,在校家委的組織下邀請家長們在輕松的氛圍中聊一聊方方面面孩子剛入學的心得和困惑。
三、聚同心,顯同向,做好各類“組”的活教育
充分挖掘家長中潛在的教育資源,建立結構合理、專職兼職結合、功能互補、家校整合的高素質的家長義工團隊。六組家長義工使家校形成一種高效的、動態(tài)的、雙向的乃至多向的教育形式,在共享資源的同時,使家校雙方在教育思想、教育價值上達成共識,形成觀念認同的連心橋。
1. 助教式義工,參與教育教學
為真正落實新課改精神,發(fā)揮家長義工中豐富的教育資源的作用,將教育資源與教育內容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整合家長義工中的教育資源,請家長做老師,如:交警爸爸講解交通安全常識,故事媽媽進課堂為孩子們講繪本故事……由他們來“現(xiàn)身說法”,使教學內容更加多樣,教學過程更真實生動。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僅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xiàn),從中學會教育的技能技巧,使教育活動有更大的實效性,還能由單純旁觀到主動參與,感受全新的教育觀念。這促進了學校與家長的教育資源有機地融合,豐富了學校的課程內容。
2.管理型義工,共謀學校發(fā)展
根據(jù)家長的職業(yè)特點和能力特長,組建管理型義工,讓家長成為學校活動的智囊團,為學校發(fā)展獻計獻策,幫助學校改進工作。
活動策劃:本學期學校首次舉行隆重的運動會入場式活動,班主任確定好年級主題“卡通動漫”后,各班家委在校家委的組織下集思廣益,從節(jié)目的排練到服裝道具的采購,從音樂的剪輯到隊列隊形的變化等都由專人負責,家校之間的及時溝通,充分交換意見,保證了各班入場式的高質量節(jié)目,最終一年級的入場式榮獲學校“最萌寶貝團隊”獎。
交通義工:交通義工參與學校日常安全值日和監(jiān)管大型活動安保狀況,每天上下學時間都能看到一群溫暖的“紅馬甲”站在校門口為學生的人身安全保駕護航,確保學生一日活動有序開展。
3.服務型義工,構建班級特色
值日義工:一年級的孩子小,勞動技能欠缺,教室的衛(wèi)生不得不需要家長的指導和幫忙。這個學期以來,一年級的家委團隊在校家委的組織號召下協(xié)助孩子做衛(wèi)生,不僅給孩子們創(chuàng)建了一個美麗溫暖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且相信孩子們也會耳濡目染到家長義工的勤勞品質。
班級文化建設:本學期多次看到幾位家長義工協(xié)助班主任老師設計制作精美的黑板報,布置班級的文化,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家長義工們辛勤的汗水和功勞。
“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愛被包圍著,有陽光的地方就有燦爛的笑容,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歡樂,有陽光的地方就充滿著溫暖。”這句話用在家長義工的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認為:“教育已演變成為服務業(yè),就必然以客戶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學校工作的重要指標。”3因此,學校只有建立起一個真正由客戶主體——學生、家長和教師參與的監(jiān)督體系,才能讓學校在陽光下運行。我們將繼續(xù)努力發(fā)揮“家長義工團隊”的優(yōu)勢,保持家長義工特色,暢通家庭與學校的聯(lián)系渠道,共同樹立先進的育人觀念,改進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水平,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創(chuàng)設最佳環(huán)境,為新形勢下的基礎教育勾勒出最完美、最絢麗的畫卷。
參考文獻:
[1]蔣佩芬.家長義工社團:打開教育的另一扇窗.教學月刊·小學版,2017/9.
[2]2014年福田區(qū)區(qū)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項目檢測報告.
[3] 李希貴.面向個體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