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紅
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寫話要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自己對周圍的認識和感想。讓學生“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夯實習作基礎。
一、創設情境,激發寫話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是健康美好的情感。低年級的寫話教學要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變“要我寫”為 “我要寫”,變“被動寫”為“主動寫”,變“害怕寫”為“喜歡寫”,使寫話成為學生的樂趣,成為學生情感表達的方式。如在寫《可愛的動物》時可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先出示“兩只耳朵四條腿,一條尾巴在后面,兩只眼晴一張嘴”。學生猜“豬、獅、老虎”。我再具體化:“長長耳朵四條腿,短短尾巴在后面,紅紅眼睛三瓣嘴。”學生異口同聲說 “兔子”。通過讓孩子猜謎語,使他們發現了“秘密”,明白各個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激發了他們觀察的興趣。
二、著力引導,豐富寫話內容
1.走進生活,積累豐富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涌,文章猶如溪水。泉涌豐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不歇。”我經常引導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觀察、去發現、去贊頌。我讓孩子找春天,說說寫寫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到田野走一走,寫一寫喜歡的景物……孩子們在大自然中,有了這些具體的感知,寫起來感到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了。
2.引導想象,放飛多彩思維
黑格爾說過,“最杰出的藝術就是想象。”低年級學生天真可愛,想象力豐富,他們是借助想象和幻想來觀察世界的。(1)借助文本圖畫。如學習《黃山奇石》時,借助課后練習,展開想象,用上“好像…”或“真像…”說說圖片中石頭。(2)借助文本情節。如學了《坐井觀天》,我讓學生想一想,青蛙跳出井后會看到什么?遇到什么?會和誰交朋友?(3)想象未來的自己。長大以后做什么?說說自己的愿望。
三、讀寫結合,學習表達方法
1.學習遣詞造句
《曹沖稱象》“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先讓學生比較這兩句話意思的不同:大象有多重呢?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再用“到底”說話,寫下來。我還從教材中挖掘典型句式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句式運用水平。一是各種問句句式的訓練,二是關聯句式的訓練,三是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句式的訓練,四是教材中特定的可以模仿的句式訓練,如《葡萄溝》一文中的句子:“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我設計這樣的填空訓練:公園里的花都開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 ),到處歡聲笑語,熱鬧極了。學生口述后再寫下來。
2.仿寫片段
新課標指出,閱讀要為作文打好基礎,既要把寫的訓練貫穿于學生生活之中,也要貫穿于閱讀之中。因此,我經常結合閱讀教學,引導孩子從閱讀中借鑒練筆。學習了《彩色的夢》,就訓練學生模仿第2節或第3節寫一寫自己想用彩筆畫什么。王小蕊這樣寫道:
在熱鬧的池塘邊,
鼓著肚皮的青蛙,
快活地跳來跳去。
在美麗的花園里,
蝴蝶扇動著翅膀,
忙碌在花朵之間。
在豐收的果園里,
樹上結滿了果子,
果農笑哈哈。
在安靜的校園里,
學生在班級學習,
老師陪伴我成長。
堅持一定量的仿寫練習,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語言文字及組織形式及時地通過練習得到鞏固,不僅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課文內容,還學習了寫話的技巧。
3.課文“補白”
文章有的地方寫得簡練,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間。學這樣的文章時,我找準這些“空白”,讓學生把寫得簡練的地方寫具體。如《紙船和風箏》一文中作者寫松鼠將寫上“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風箏吧!”的紙船放進了小溪。我讓學生聯系課文想一想:小熊看到這些紙船向他漂來,會怎樣想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了。學生這樣寫到“小熊高興地說:‘太好了,我和松鼠又和好了。’”“小熊連忙爬上樹,把一只只風箏放到了空中,風箏上寫著:小松鼠,我非常想念你,天天盼著與你和好呢!”
四、注重評價,體驗寫話樂趣
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處于“學步”階段,對他們而言,培養、激發寫話興趣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評價時要多表揚多鼓勵,不能責備甚至嚴厲地訓斥學生,哪怕語病再多,也要耐心啟發,細心指導,絕不能讓學生覺得寫話是那么艱難,得到老師表揚是那么困難。要多展示,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寫話的樂趣,激起他們寫話的興趣。對于寫得好的,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只要有閃光點,我都會打上五角星給好評,寫得越好五角星越多。我還在班級專門開設“妙筆生花”欄張貼學生優秀作品,學生特別歡迎它。
總之,低年級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文教學的奠基工程。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變“被動”為“需要”,變“苦事”為“樂事”,寫話教學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