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建華
摘要:實施“雙減”政策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減少承擔過于繁重的作業,根據《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有關規定,小學低年級教師不能布置書面作業,且三至五年級完成作業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本文通過討論預習、教學、作業三個方面,提出“雙減”背景下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
今年7月份,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指出,若想從根本上減輕學生負擔主要是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好教學時間,將學校視為教育的主要陣地。嚴格落實“雙減”政策的前提就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了符合教學改革標準,減輕學生繁重的作業負擔,學校要把目光聚焦到課程的深度整合上。以小學語文學科為例,要將語文學科內容進行調整。
一、預習講究任務驅動,激發興趣
在低年級語文預習過程中,通常都是較為單一的形式,只是學習字詞和朗誦課文,這種枯燥的預習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應結合該學習單元的語文要素,根據教學規劃,與學生生活相靠近,制定預習方案。由于每名學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差異性,因此預習任務要分等級進行布置,學生可以按照自身實際情況,自行選取任務,做好新課程的預習。
以部編版二年級下課文《我是一只小蟲子》和《中國美食》為例。教師需要將《我是一只小蟲子》一文中的預習任務分成三個等級, “小蟲子幼兒園”的任務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認知;“小蟲子小學”的任務是當學生對課文有一定認知后,具體分析“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小蟲子大學”的任務是當學生對以上任務順利完成后,經過課外延伸閱讀,學習擬人的描寫手法,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種預習方式不僅在語言上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形式上可以喚發出他們的學習熱情。
讓學生預習《中國美食》識字課時教師也可以劃分為三個級別,比如“賣菜員”能分辨出文中的食材,“廚師”要比“賣菜員”掌握更多的烹飪美食的方法,而“美食家”不但要對食材以及烹飪方法深入了解,還要明確采用哪種烹飪方法適合做出哪道美食,學生想要了解烹飪方法時,可以翻閱字典或者查閱工具書,還可以通過生活經驗去了解。這種預習任務最受學生追捧,他們會通過努力爭先恐后地讓自己變成一個“美食家”,從而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事半功倍。
二、課堂教學中注重游戲串聯,玩中有學
新時代背景下,教育正在不斷革新,以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天性為主,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過程中的樂趣。讓學習充滿娛樂性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在課堂上學生作為主體,積極地對知識進行創新。教師應為學生創建教學情境,以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加強學生的體驗感,培養思維能力,從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讓知識與興趣共生。
以部編版二年級下語文《中國美食》一文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將認菜、放菜、送菜、做菜、寫菜單幾個環節串聯起來,組織學生做游戲。看起來學生是在娛樂,其實每個環節都對應著課程教學目標,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知識。學校一直在倡導教學效率,想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通過做游戲或開展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卻很少考慮效果如何。因此,教師組織活動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形式上,而更應該側重于教學效果。
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不僅是為了喚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自身能力,并有一定收獲,將教學任務真真切切地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讓學生在娛樂性學習中提升自己。
三、作業設計中不斷創新, 拓展思維
一般情況下,語文作業都是通過讀、抄、背來完成,因此會導致學生對作業產生厭煩心理,影響和老師的溝通。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心理,以興趣作為教學出發點,使作業內容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從厭煩做作業的狀態中走出來,充滿學習熱情。同時,教師要讓作業內容具有創新性、開放性和趣味性,以開發學生的思維為主要目的,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二年級下《中國美食》一文后教師可以這樣布置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餐桌增添幾道中國美食,合作完成任務。為了做出菜肴,學生們會先去餐廳了解一些菜品,再一起研究烹飪方式。這種作業任務很快就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但是想要很好地完成作業, 學生要事先對了解到的菜品進行分類,在此過程中就要利用到所學知識。究其根本,作業內容并沒有改變,只是轉換了作業形式,就轉移了學生的關注點,讓他們認為自己并不是在做作業,而是在做一件很有趣的事。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作業,都需要學生的反饋和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展示作業的方式,對于仔細完成作業的學生給予嘉獎,還可以讓班級學生參觀同學的優秀作業去反思自身的不足并做出改正。比如,部編版二年級下語文口語交際《長大以后做什么》教師可以這樣布置作業:請學生給《二十年后的我》新聞發布會制作一張海報。首先讓學生們說出長大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并準備好被記者采訪。完成作業任務后,學生可以通過PPT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打印出來粘貼在班級內的學習板報上,讓同學們看見自己的“勞動成果” ,從而加強了學習的動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三個環節出發,制定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此來提升語文教學質量,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語文教師要重視雙減政策,減輕學生繁重的作業負擔,并認清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加以完善和改進,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實施雙減政策后,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細致研究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的意見,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曹云霞.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華夏教師,2019(29):49-50.
[2]李祥容.探究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35.
[3]江霞.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8(13):241-242.
[4]劉立柱.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10):112-113.
[5]趙世同.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