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華
摘要: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深度推進,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綜合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閱讀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閱讀的速度,更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推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全面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落實要能夠貼近學生的興趣需求,激發學生學習潛力,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探究、思考與發現。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5-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高中語文教學不僅要能夠有效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要運用現代化手段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同時要有要能夠向閱讀課堂要質量,推動學生綜合能力有效發展。如何以閱讀推動學生學習潛能發展,提升教學有效性,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一項重點問題。
一、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意義
對于高中生來講,閱讀已經成為他們日常學習的一項重要手段。但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只能停留于淺表化理解,在閱讀創新、學習遷移、靈活應用等方面還帶有諸多不足。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能夠對學生實施閱讀方法的指導,更要以閱讀帶動學生學習思考,發展學生語文思維,推動學生語文審美,同時讓學生在豐富閱讀中有效積累,帶動學生寫作能力獲得突破性發展。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要更好地向課堂要質量,讓學生通過閱讀加深文化認知,對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有效把握,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推動學生綜合能力逐步提升,為學生綜合素養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原則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能夠重視以生為本理念的深度落實,在推動學生能力發展的過程中,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推動學生學習參與,以學生的合作、探究、交流。互動,推動學生綜合能力不斷發展。
1.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尊重學生自身的學習主體性價值,讓學生在閱讀中積極參與、豐富發現,以教師的講解更好地帶動學生閱讀賞析的熱情。為學生學習思考預留足夠的空間,并為學生延伸語篇,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對比和分析,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激發學生思維能動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揣摩提煉升華認知。
2.興趣引導性原則
閱讀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人才培養的基礎指標。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落實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扭轉學生閱讀效率不高,閱讀發現單一、閱讀創新意識不強的問題,在語文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堅持興趣引導性原則,巧妙創設問題,激發學生閱讀期待。通過閱讀測評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讓學生積極展示有效交流,為高效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3.拓展延伸性原則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深度推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愈加深入。在課內閱讀的同時,教師要更好地為學生延伸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讓學生積極嘗試有效分析,并以學生之間的小組互動、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帶動學生研讀文本,拓展學生閱讀視野的同時,推動學生綜合能力不斷提升。
三、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積極對策
隨著新課改的深度推進,在高中語文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與時俱進,優化教學模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同時,起好有效的教學引導作用,通過教師的教,帶動學生獲得良好學習體驗,建立靈動課堂閱讀氛圍。
1.營造有效情景,激發學生閱讀熱情
高中階段學生的個性意識日漸凸顯,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不能請把閱讀材料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而是要能夠注重良好閱讀氛圍的營造,激發學生閱讀欲望,推動學生閱讀參與,調動學生自身情感體驗更好地豐富發現。以屈原的《離騷》為例,單純的文本剖析難以喚醒學生情感體驗。教師要能夠通過配樂誦讀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去靠近文本,在學生自主理解的基礎之上,再通過教師的講解指導,幫助學生體會其中蘊藏的情感,讓學生更好地把握重點,提升學生閱讀熱情。
2.閱讀方法應用,推動學生精彩呈現
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推進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用一種方法指導學生閱讀,而是要能夠結合文本特點及學生學習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釋放學生學習熱情,同時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呈現。以學生的學習思考,帶動更多學生參與到文本解讀中來,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以《我與地壇》這篇課文為例,作為一篇現代文作者的情感深厚,但是在語言表達層面非常質樸。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就可以先讓學生自主誦讀,接著為學生播放《母親》的影視片段,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的認知。在閱讀的過程中,再讓學生分享自己與父母的一些生活細節,加深閱讀互動。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重新回歸文本,分析作者觀點表達的方式,想一想其中蘊含了作者對母親的哪些感情,作者對生命的何種思考。通過問題的引導使閱讀過程逐步深入,讓學生閱讀發現更加鮮活。
3.評價激勵,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推進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教師還要對學生實施科學的評價和有效的激勵,進一步釋放學生閱讀熱情。教學評價的展開,首先可以結合學生的閱讀摘記來完成,讓學生在日常閱讀的過程中整合一些優秀段落,并加入自己的閱讀心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反思意識。評價的落實還可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獲得,進行一些思辨表達與聆聽互動,碰撞學生創新靈感。在課內還可以進行有效的好書推薦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文本,為大家推送優質書目,帶動更多學生參與到閱讀交流中來,助力學生終身閱讀意識的養成。
總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積極貼近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推動學生閱讀參與,釋放學生閱讀熱情,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以閱讀為階梯,讓學生獲得更加鮮活的發現,提高學生綜合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東梅.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 信陽師范學院, 2020.
[2] 常映東. 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 試題與研究:高考版, 2020(22):1.
[3] 侯慶松. 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 課外語文, 2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