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紹磊 史本朋 王曉野 閻朝輝



摘? 要:目的? 探討老年腦動脈瘤破裂患者應用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的效果,并觀察該治療方式的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因腦動脈瘤破裂在山東省煙臺市萊陽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抽簽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試驗組行介入栓塞治療,對照組行開顱夾閉術,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以及手術治療前后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水平、生活質量。結果? 術后7 d,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兩組患者的MMP-2水平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無意義(P>0.05);術后7 d,試驗組患者的MMP-2水平低于對照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動脈瘤介入栓塞療法在老年腦動脈瘤破裂患者治療中有良好的效果,不僅能夠促進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提升,還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高。
關鍵詞:腦動脈瘤破裂;老年;腦動脈瘤介入栓塞;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3-0042-02
腦動脈瘤是一種顱內腫瘤疾病,發病原因尚未明確。醫學界普遍認為,顱內血管異常、遺傳因素、動脈硬化及感染是誘發腦動脈瘤的相關危險因素[1]。在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腦動脈瘤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但隨著患者病情的加重,在壓力作用下瘤體可能會出現破裂,這一情況的發生便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且此類患者的預后效果往往較差,故對癥支持治療對腦動脈瘤破裂患者而言十分重要。目前,開顱夾閉術和介入栓塞術在腦動脈瘤破裂患者治療中均較為常用,2種術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研究指出,介入栓塞術在腦動脈瘤破裂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要優于開顱夾閉術[2]。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腦動脈瘤破裂患者應用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的效果,并觀察該治療方式的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因腦動脈瘤破裂在山東省煙臺市萊陽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抽簽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試驗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68.24±1.81)歲;其中大腦中動脈交叉部位病變者6例,前交通動脈病變者15例,后交通動脈病變者9例;Hunt-Hess分級顯示Ⅰ級者17例,Ⅱ級者8例,Ⅲ級者5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68.43±1.80)歲;其中大腦中動脈交叉部位病變者4例,前交通動脈病變者16例,后交通動脈病變者10例;Hunt-Hess分級顯示Ⅰ級者15例,Ⅱ級者9例,Ⅲ級者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真實完整;經MRI和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動脈瘤破裂[3];年齡≥60歲;主動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存在手術禁忌證者;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異常者;合并存在其他腦血管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中途退出研究或轉院者;失訪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顱夾閉術。患者取平臥位,采用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常規鋪巾,于頭部作一弧形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和骨膜后翻轉皮瓣,待顱骨顯露后行常規鉆孔處理,剪開硬膜后常規打開側裂池,并行引流腦脊液和釋放顱內壓等常規處理。顯露動脈瘤體后明確瘤體與周圍組織及血管的關系,阻斷血管,及時止血,分離周圍組織,夾閉動脈瘤后常規留置引流管,縫合腦膜,術閉。
試驗組患者接受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術前對患者行全身肝素化,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仰臥位,待麻醉起效后于右側腹股溝動脈進行穿刺,將6F動脈鞘置入穿刺點后置入導引導管,待導管頭部置入頸內動脈后置入微導管。經頭顱CT(GE HD750 CT診斷儀)檢查后對患者的腦動脈瘤位置進行確認,并于影像學設備引導下將微導管置入腦動脈瘤體中,選取大小適宜的彈簧圈填塞入動脈,確定栓塞穩定后退出導管。對穿刺點進行加壓包扎,縫合血管后予以5 000 U低分子肝素(生產企業: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1)抗凝,并常規行抗感染和抗血管痙攣等治療。
1.4? 評定標準
術后7 d,評估兩組的療效。顯效:患者腦血管造影提示無動脈瘤,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者腦血管造影提示動脈瘤體致密栓塞,瘤頸少許殘余,臨床癥狀改善;無效:患者腦血管造影提示動脈瘤復發、擴大或術后死亡[4]。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兩組患者術后7 d的感染、腦積水、腦血管痙攣及短暫性腦缺血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記錄兩組的住院時間。分別于術前和術后7 d應用免疫熒光法測定兩組患者的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水平。分別于術前和術后7 d應用《生活質量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該問卷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術后7 d,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1.38±2.16)d,對照組為(17.36±3.52)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7.931,P =0.000)。
2.4? 兩組治療前后MMP-2水平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的MMP-2水平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試驗組患者的MMP-2水平低于對照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腦動脈瘤破裂不僅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還有可能導致相關后遺癥,影響患者的自理能力,嚴重威脅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安全有效的治療對于腦動脈瘤破裂患者而言十分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7 d,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說明,開顱夾閉術和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均可有效保障腦動脈破裂患者的生命,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癥狀。但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無需開顱,對患者的創傷更小,患者術后恢復效果更好,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住院時間較短。MMP-2是反映腫瘤病情的重要指標,其可破壞機體腫瘤侵襲組織屏障,故腫瘤患者體內的MMP-2水平遠高于正常人[5]。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兩組患者的MMP-2水平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無意義(P>0.05);術后7 d,試驗組患者的MMP-2水平低于對照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證明了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在促進腦動脈瘤患者病情改善方面的作用和應用優勢。
綜上所述,腦動脈瘤介入栓塞療法在老年腦動脈瘤破裂患者治療中有良好的效果,不僅能夠促進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提升,還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肖學謙,劉鋒,謝國強,等.血管介入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療效[J].局解手術學雜志,2021,30(7):608-611.
[2]張寧,楊揚.經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破裂的臨床效果探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36):4-6.
[3]吉喆,耿介文,翟曉東,等.顱內動脈瘤影像學判讀專家共識[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21,18(7):492-504.
[4]吳粵,黃東標,吳海灣.不同手術治療腦動脈瘤破裂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24):88-90.
[5]張林林,閆海.開顱夾閉手術與血管栓塞介入術治療腦動脈瘤破裂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23):3307-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