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香



摘? 要:目的? 探討老年腦出血采取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后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山東省沂源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老年腦出血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拋幣法進行分組,單面為對照組,雙面為觀察組,各組30例。對照組以常規科室護理作為護理模式,觀察組開展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問卷進行分析,并對比神經功能水平、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等指標。結果? 經護理工作開展之后,回收兩組問卷結果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對本次護理工作的開展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恢復期間各項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護理干預之后,生活質量均改善,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所獲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老年腦出血圍手術期間開展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可起到預防作用,同時改善神經功能水平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腦出血;超早期介入康復護理;術后并發癥;神經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4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3-0093-03
老年腦出血屬于常見疾病,會威脅患者生命健康,該疾病屬于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的疾病類型,是由高血壓引起的并發癥之一[1]。老年患者在高血壓狀態下,腦動脈硬化會造成疾病發展迅速,臨床表現為頭暈、想吐、意識障礙、面色異常等,對生活質量帶來極大威脅[2]。腦出血在疾病狀態下,不僅對患者帶來嚴重負擔,也對護理工作的開展提出更高要求。開展超早期介入康復護理時對腦出血患者臨床療效具有顯著影響。對此,本研究將探討超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對老年腦出血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效果,現將方法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山東省沂源縣人民醫院收治的神經外科老年腦出血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拋幣法進行分組,單面為對照組,雙面為觀察組,各組含30例。對照組以常規科室護理作為護理模式,觀察組30例作為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對照組年齡49~80歲,平均年齡(65.29±3.88)歲,男性16例,女性14例;觀察組年齡49~80歲,平均年齡(65.85±3.94)歲,男性14例,女性16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通過山東省沂源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頭顱CT證實,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3]中腦出血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嚴重心血管疾病;②患者精神異常且無法配合。
1.3?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應用。給予患者對癥護理,如脫水、降顱壓等,促進患者腦組織功能恢復,在患者病情穩定后,給予腦出血疾病健康知識講解,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有更深度的了解,便于后續護理工作的配合;加強對患者日常生活的護理和指導,培養其自理能力。
觀察組進行超早期介入康復護理。①組建護理小組:科室護理人員需組建康復護理小組,對患者疾病進行評估,并搜尋有關腦出血護理的最新方法和知識進行培訓。②病情評估:護理小組成員需充分掌握該組患者疾病信息,及腦出血的發病時間和個人用藥情況等。③護理計劃:通過對患者病情的評估和查找的參考資料,設置護理程序,并且保障所開展的護理模式可實踐性。④早期心理護理:與患者頻繁溝通,并了解內心的憂慮程度,盡可能為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講解目前最新治療進展,針對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找尋解決辦法,建立信任關系的同時,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⑤生命體征觀測:對患者生命指征進行記錄和監測,若出現血壓和體溫波動時,立即采取改善措施,留意患者意識狀態有無出現脈搏細弱、血壓升高等,及時針對異?,F象采取相應治療。⑥早期康復訓練:患者疾病逐漸改善后可引導進行起坐訓練,將患者床頭抬高至一定程度后,膝關節下墊軟枕,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起坐訓練,每日增加10°左右,訓練時長可根據患者耐受進行延長,若患者病情恢復較慢可以采用被動運動,嚴格遵循生理機制和關節運動節律,對患者進行和伸展,每個動作進行3~5次,2次/d,并通過患者運動訓練計劃和自身力量的改變,展開加強運動和上肢功能訓練。
1.4? 觀察指標
①護理滿意度:兩組患者在經護理干預后,發放科室自行設定的滿意度問卷予以填寫,患者以自身實際感受展開真實測評,科室回收問卷統計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例數,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各組總例數×100%。②神經功能水平:在不同護理工作開展之后,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觀察,采取NIHSS評分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價,評測范圍0~42分,分值越低,狀況越佳。③并發癥發生率:展開護理工作后,對兩組疾病恢復期間出現的壓瘡、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展開比較,總發生率=(壓瘡例數+感染例數+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例數)/總例數。④生活質量:在兩組干預后,恢復階段納入健康調查簡表[4]SF-36對兩組患者生理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情感職能4項指標進行觀察,單項分值維度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佳。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經護理工作開展之后,回收兩組問卷結果所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對本次護理工作的開展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水平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對照組相比呈更低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施護理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恢復期間各項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護理干預之后,生活質量均改善,但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所獲分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腦出血是腦溢血的一種,是發生于患者腦實質內的自發性出血現象。大部分患者疾病發生原因與高血壓所造成的血管破裂相關,并且中老年人是該疾病的好發人群。當腦出血患者出現急性狀態時,需采取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等方式進行改善。內科保守治療是指通過合理控制患者血壓水平,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防范再次出血事件發生,進而促進疾病改善[5]。而患者在治療期間采用有效護理干預,是緩解疾病癥狀,恢復康復功能的重要方法。超早期介入康復護理模式是結合患者病情所制訂的針對性護理計劃,科室成立護理管理小組,對患者展開全面評估,并依據病情制訂干預內容,從接診、用藥、心理、飲食、康復鍛煉等方面展開護理研究,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神經功能水平,并改善生活質量。
超早期介入康復護理是近年來在老年腦出血患者中應用的創新性護理模式,對老年腦出血能起到明顯護理效果。在護理干預期間,護理工作的進展能給予患者充分病情評估,對患者具體需求進行滿足,從而保障護理效果,達到治療目標[6]。同時,護理干預在開展前,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可提高其護理操作技能與理論水平,使其充分掌握老年重癥腦出血疾病的相關護理知識,針對患者病情給予全程陪伴,從各方面給予直接指導或輔助指導,進而提升護理滿意度。就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應用超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干預后,患者神經功能、生活質量均有所提升,與護理人員之間形成良好護患關系,并發癥發生率較低,突出了超早期介入康復護理應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老年腦出血圍手術期間開展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可起到預防作用,并可改善神經功能水平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錢月婷.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出血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389-390.
[2]王夕.早期康復護理在老年腦出血患者術后恢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24):251-253.
[3]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項腦血管病診斷要求[J].中華神經內科雜志,1996,29(6):379.
[4]Brook RH,McGlynn EA,Cleary PD.Quality of health care.Part 2:measuring quality of care[J].N Engl J Med,1996:355(13):966-970.
[5]宮文華.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248.
[6]胡潔濱.IEES多維度支持法在老年腦出血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4):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