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攀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當代教育的目標調整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社會大眾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也給予了相當大的重視。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基于核心素養導向開展數學教學也成為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根究研究表明,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提高數學能力,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舉一反三將這種能力應用于其他的學科,這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值得教育界重點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數學教學方法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課堂教學案例
(一)運算能力方面的教學案例
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算能力方面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這一知識點進行課堂設計,具體環節如下:
1.課程導入
小明每天上下學需要在路上花費20分鐘,一周上學5天,那么一個周一共花費了多少分鐘?
問題:針對這個問題,請列出豎式,并且計算出結果。
學生:一天20分鐘,一共5天,即20*5=100。
2.拓展延伸
當學生解出上面的例題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新的拓展性試題,比如:已知汽車的實行速度是100千米/小時,今日一共行駛了10個小時,那么今日一共行駛了多少米呢?
問題:請針對以上的條件,計算出結果。
教師:已知這是一個路程問題,同學們可以針對這個已知條件進行計算。
學生:本題給出行駛速度和行駛時間,要求算出行駛距離,應該將行駛速度*行駛時間,也就是100*10。
教師:同學們在想出計算方式之后,可以和同學相互探討,檢驗彼此的計算結果。
針對這個例子得到的反思:首先是通過例題讓學生溫習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方式,然后引入新的拓展性題目,倡導學生自主思考計算,學生得到結果之后可以和同學相互交流。通過這個流程讓學生培養自身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二)推理能力方面的教學案例
首先,教師根據《可能性》的教學內容設計方案將班級的學生劃分成小組,按照四人一組的形式開展小組活動,小組內每人每次摸出一個帶顏色的球,一共進行20次,然后組內成員記錄摸出球的顏色。
教師:活動完成之后,請各小組發表意見和總結。
第一組學生:摸球20次,摸出的紅色球15次,黃色5次。
第二組學生:摸球20次,摸出紅色球16次,黃色4次。
教師:針對小組實驗的結果,有什么結論?
學生:下次摸到紅球的幾率是很大的。
教師:為什么這么覺得?
學生:根據小組摸球的統計,可以看出摸到紅色球的幾率非常的高,因此可以推測袋中紅色球的數量應該遠遠多于黃色的球,所以下次摸到紅色球的幾率是很高的。
針對本案例的反思:教師不直接和學生講解結論和知識點,而是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一步步的探索,直到推理出最后的結論。學生全程參與活動,利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可以對結論產生的過程和結果印象更加深刻,這在側面也可以動員學生發展自身的推理和思維能力。
(三)幾何直觀教學方面的案例
首先教師根據“線段、直線、射線”的教學方案設計,創設合適的情境,開展課程導入。
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想象每天從家到學校的路途,然后在圖上將家作為一個點、學校作為另一個點,將家和學校連接起來,進而引出線段的定義。
其次,教師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幫助學生對射線和直線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動態演示的形式,在熒幕上展示以教室為起點,假設以此為起點的線可以穿透任何的物質,那么這條線穿透墻壁之后,會經過城市的建筑物、山川河流,一直延伸沒有盡頭。然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這個動態演示的感覺。
學生:這條線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并且非常的長,沒有盡頭。
反思:教師先是以家和學校的距離作為出發點引出線段的定義,然后通過動態演示的形式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射線的特點和定義,學生在線段的學習基礎上,就可以很好的想象射線的形態,通過自己的想象和總結很自然的就了解了射線的特點。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一)結合生活實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數感
小學生受到自身發育特點的限制,很難在短時間內建立起數感,但是教師可以采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數感[1]。比如教師可以在生活中采用合適的例子,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潛移默化的培養起學生的數感。當然教師在聯系生活實例培養學生數感的時候,也需要注意生活實例和教學內容的符合程度,不能盲目的引入。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加和減”這個知識點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準確的計算出數字之間的加減法,并且可以熟練的運用這種計算方式。教師就可以創建合適的生活場景,確保學生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培養自己的數感。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有自己去文具店買東西嗎?然后教師可以拿出提前準備的20本本子,創設文具店的交易場景,讓同學們來買本子。教師可以邀請幾位同學依次來買本子,并且記錄每次買走的數量,這樣就可以記錄出一些減法的式子。教師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在交易場景中體會到加減的原理和計算方式,在場景體驗中培養自己的數感,并且可以通過這樣的游戲將數學和生活聯系起來,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的能力。
(二)培養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數學學科由于自身的抽象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尤其是在幾何知識方面,很多學生并沒有很強的想象力,無法解決復雜的幾何問題。因此教師在教授幾何知識的時候,需要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對幾何圖形和問題的直觀展現,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幫助學生在幾何知識方面取得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比如,教師在講授“認識圖形”這部分的知識時,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展示一些常見的平面幾何圖形,比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等。然后倡導學生回憶一下身邊包含這個圖形的物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就會開始回憶,甚至是直接在教室環境里尋找這些物體,例如學生會說冰箱可以發現長方形、魔方可以發現正方形。三角板可以發現三角形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在學生的腦海中就可以很快形成和知識點有關的圖像,很有效的培養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進一步提高幾何知識的教學效率。
結論
核心素養是當前新時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的,為了培養學生在小學數學方面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數感、空間觀念等數學能力,并且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牛文潔.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