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各級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不再僅僅局限于思想政治課程和思政專業教師,而是已成為全體教師應共同承擔的教育使命與責任。高中英語教師作為語言文化的授道者,更應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育;高中英語教學
一、引言
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基礎教育課程,在幫助學生升學、就業和終身學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黨中央提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政治環境下,在學生認知國外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優越感,讓學生摒棄“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的認知思維,是建立中國青少年“四個自信”觀的基礎,也是英語教育工作者更為重要的任務,因為語言教育關乎文化認知,文化認知關系國家認同,文化自信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大思政”是目前英語教學努力的“大方向”和“大目標”,也是一個重要的“大課題”,更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人才的重要工作。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大、中、小學校掀起了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實踐熱潮,在教育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實踐:上海市教委提出“課程思政”改革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并推向全國;上海外國語大學于2014年率先開展“課程思政”試點,2017年5月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高校,2017年6月選取了13個主要語言類專業中的25門專業課程作為“課程思政”課改課程予以重點建設,初步形成了“多語種課程思政群”;2020年7月,四川省成都市成立“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聯盟”,開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全學段“大思政”實踐和研究。
開展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模式已經成為當下各學段學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共識。
二、實施方案
將思想教育工作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是“課程思政”的具體實踐,它不是一門特定的課程,它的實質是一種課程觀,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思維模式,是一種“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的育人理念和方法。總體上來說,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不是在學校中增設一門課程,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中英語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目標,這也是總書記關于“大思政”教育重要講話精神的核心所在。將思政工作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它要求高中英語教師不但要完成課標內容的教學,還要擔當育人工作,構建合力機制,形成同向同行、協同育人,落實教書育人主體責任。
高中英語教師在授課之前的教學準備中,細致審視教學內容,發掘專業教學內容中潛在的課程思政元素并進行系統整理,然后在備課中事先設定正確的教學技巧,將這些源自專業知識的思政元素融入計劃講授的課程知識內容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則要運用巧妙而嫻熟的教學技巧將思政元素滲透于各個教學環節,并注意將思政元素緊密依附于具體的知識點進行傳遞。在合適的教學策略下,這些思政元素將會伴隨英語知識一起固化于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并在今后運用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時時閃現,讓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相互交融,在潤物細無聲中,最終達成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內化,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統一的目的。
將課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價值典范,并將其滲透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之中,從而把英語課程教學轉化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載體,在語言知識傳授與聽、說、讀、寫、看等技能培育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教育。
在英語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除了課堂教學以外,還應緊密結合時代主題,引入具有時代性的教育內容,緊貼學生生活實際,更多地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開展參觀學習、志愿服務等。學生通過走向社會了解國情、社情、民意,能夠直觀感受中國當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和社會政治、道德狀況,直接了解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區別,增強文化自信,摒棄崇洋媚外的思想觀。通過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成果得到升華。
積極發揮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課堂教學堅持貼近學生認知和需求實際,以問題為導向,以澄清學生的思想困惑為落腳點,發掘英語課程的隱性育人功能,實現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育人方式的拓展。在開展高中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中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依附英語課堂教學實現價值內化。
在高中英語學科中開展思政教學,必須首先尊重英語學科的教學體系。如果隨意將思政課程的教學方法生硬植入英語學科課程中,不但會破壞英語專業教學的體系,阻礙英語教學的開展,更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同,無法開展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因此,在實際的備課和授課過程中,也要注意拿捏的分寸感,保證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高中英語教師要深刻認清自身所肩負的社會使命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挖掘高中英語課程中所蘊含的育人資源,強化育人理念,促使高中英語的教學活動肩負起立德樹人的功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全課程覆蓋,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如果忽視了這一點,“重講授、重知識”卻“輕育人、輕價值”,就會忽視學生主體精神價值的需求,削弱英語課程系統知識對學生素養和價值引領的陶冶作用。
參考文獻:
[1]邱雙成 《新時期中學思政教育前言問題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2018年
[2] 張秀英 《中外求索——思政課實踐教學論文集》,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0年
[3] 王靜 《構建外語院校特色思政工作體系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光明日報出版社,2019年
作者簡介:姓名:汝金英,出生年月:1987年7月,性別:女,籍貫:安徽蕪湖,民族:漢,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一,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單位: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郵編: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