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芳 庾慎洋
數學核心素養是用數學觀念、數學學習思維發展方式和數學研究方法進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傾向性,其中包括數學意識、數學行為、數學思維習慣、興趣、可能性和品質等。學生閱讀教材的能力,不但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參與學習體驗。因此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數學教材,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現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學為例進行探討說明。
一、指導學生帶著生活經驗閱讀數學教材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在人教版一年級教材中,學生已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經常看到“平行四邊形”的應用。因此在課前導入中,選取學校校門伸縮門的照片作為教學情景圖,將數學問題與生活很好的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同時還為學生增加了課外閱讀材料“平行四邊形的大作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明白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價值。利用學生生活經驗進行教材閱讀指導,不但使抽象的數學圖像具體化,也能深刻體會到數學知識學習的價值,不但改變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提高其學習有效性。
二、指導學生用邏輯推理方法理解數學教材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是人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則都是科學家在經歷大量的實驗摸索中總結出來的,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不能完全的理解其中的數學內涵。小學數學教學中,如在閱讀數學教材中,能重視強化學生的邏輯推理意識,培養學生邏輯推理方法,既能讓學生有效的理解數學教材中的數學內涵,也能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習慣。
新授課環節利用問題:“你用什么方法證明這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猜想,選取合適的工具對平行四邊形進行測量和驗證,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最后讓學生嘗試概括“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本環節重點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意識和方法,建立了邏輯推理的模型“觀察—猜想—驗證—總結應用”。指導學生在進行大膽猜想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全部猜想都建立在觀察中,不然猜想就很可能只是空想。學生進行猜想后,要學會選擇并利用身邊工具或事實進行驗證,要用科學的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如果驗證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猜想不對,就重新觀察—猜想—驗證。最后總結探索出的結論,并應用到解決問題中。學生經歷的知識的邏輯推理過程,再次閱讀教材中的概念和規則,更能深刻理解,也能更有效的解決問題。
三、指導學生運用創新意識增加數學教材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創新發展意識的培養應該從義務教育階段做起,貫穿數學文化教育的始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64頁,用文字和圖詳細的介紹了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在本節課中,教師讓學生先認真閱讀了書中的概念和圖,再根據“平行四邊形高和底”的概念,嘗試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并標出其高和底。學生在畫高時就會主動反復閱讀平行四邊形高的概念,找到關鍵信息,再進行畫圖。在畫圖的過程中,學生會經歷失敗,再閱讀,思考,再重新畫圖。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怎樣畫平行四邊形的高”。最后全班同學一起概括出“畫平行四邊形高的步驟。”通過試一試畫高的環節,既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通過數學概念創造出數學操作步驟,又補充了教材中的空白知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教材閱讀能力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相結合,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其核心素養,又促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的能力。
廣州市教育研究院2020 年度“廣州市中小學智慧閱讀小課題”專項研究課題:培養小學生重視閱讀“數學課本”習慣(課題編號:GZJYZY2020-363)過程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