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煥開
摘要:為了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教育部出臺“雙減”政策。政策的落地,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次學習方式的變革。“雙減”政策下,數學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結合數學課堂教學,探討如何從“有效性”入手,使學生學得扎實輕松,真正實現“減負提質”。基于此,本文將重點針對“雙減”政策下低年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展開探究。
關鍵詞: 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雙減”政策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深入學習教材,提高備課的有效性;創新教學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等學習方式,使學生輕松掌握數學知識,提高40分鐘教學質量,創造高效課堂。
一、深入鉆研教材,提高備課實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始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備課的質量尤為重要。因此,在備課時,我結合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了透徹的理解,梳理了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難點的突破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設計。如在備三年級上冊的《分數簡單應用》時,考慮到學生已學過幾分之一,溫故知新,先讓學生講幾分之一的生活故事加深對分數意義理解,隨后觀看分數由來的動畫介紹,數學文化滲透,激發學生對即將所學分數的簡單應用的興趣。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兩個具探究性研學問題,落實教學目標。例如:對比兩個四分之一,意義相同嗎?怎樣用分數表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課堂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小組討論,探究問題,認識與理解分數的簡單應用。
二、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是“減負增效”的主陣地。如果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不會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不會提高。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以課堂為中心,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大膽放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促進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進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的教學中,課堂上我提供了一個學生展示自我的活動平臺,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進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生活和活動的基礎上增強對圖形變換的認識。在教學最后,我把知識進行了拓展,讓學生運用對稱的方法,小組合作設計創作出各種各樣美麗的軸對稱圖形,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激情;學生掌握新知識,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強,學習效果好,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組織深度學習,培育核心素養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應以學科核心素質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組織學生進行深入學習。深度學習不是深在知識的難度,而是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和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欲望,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學過程應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學生應該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況下應用他們的知識。學生真正在課堂上一分鐘內得到的發展和提升,是難以在課后10分鐘的輔導實現的。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增強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和效益意識。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創設一個生活場景,讓學生用錢購買學具、水果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人民幣實際分類,探索出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在貨幣兌換實踐中,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掌握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最后,創建一個“愛心義賣”活動。在購物活動中,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多樣化的付款方式,并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用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來引導學生學習,真正“動”和“活”他們的思維,培育核心素養。學生深入探索,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優化“課堂作業”,提高課堂練習效率
“雙減”政策落實,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一方面,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另一方面又要保證學生的成績,教師除了重視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同時也要注重課堂作業的質量,不斷優化課堂作業。優化課堂作業,可以通過創新課堂作業的形式,豐富課堂作業的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在作業練習中不斷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游戲來為學生布置作業,從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并完成作業,將相關的知識內化于心。在《10以內數的組成》教學中,設計“數碰數”的游戲來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教師拿出數字9,對學生說:“嘿、嘿,我的數字2碰數字幾可以組成9?”學生可以說:“嘿、嘿,2碰7可以組成9”。在愉悅的游戲中,學生們能快速地說出另一個數字,玩樂中他們已經牢記住10以內數的組成。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能夠及時應對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在思維中產生更多的學習靈感,進而高效地完成不同的數學作業,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
五、結束語
在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學習,提高備課的有效性;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深度學習,思維創新能力得以提高,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環節,提高數學課堂的實用性,以實現真正高效的課堂,落實黨和國家的“雙減”政策。
參考文獻:
[1]張子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踐性探索讀寫算.2021,(20)
[2]姜春蓮. 重視體驗,發展素養——析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J]. 華夏教師,2019(18):59.
[3]孫婷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數學大世界(旬).2020,(06)
[4]解震. 優化課堂作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 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