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春
摘要:幼兒在幼兒園這個大集體里學習與生活,生活與教育密不可分。幼兒生活化教育活動存在諸多問題如,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弱、生活習慣不好、遇到問題不論對錯,一味的哭鬧等。存在這些生活教育問題的主的原因有,家長過多的包辦代替、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重知識教育輕技能經驗教育的氛圍下,幼兒園課程在落實上存在偏差。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怎么讓幼兒生活教育活動更有效的問題,已經成為幼兒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要解決生活教育更有效的這個問題,教師要不斷發現生活活動的價值,使生活成為課程資源,讓生活融入幼兒教育之中,讓幼兒充分體驗生活的價值,讓幼兒生活化的教育活動更有效,讓幼兒學會生活,成為一個能獨立生活的人并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生活化;教育;活動;有效性
你是否見到不知道香蕉怎么剝皮吃的幼兒,更甚者只知道剝了皮的是香蕉,沒剝皮的不知是香蕉的幼兒;你是否看到吃飯時靠著椅子翹著雙腿等著大人喂飯,或者自己吃的杯盤狼藉的幼兒;你是否見到一碰到事情,不論對錯不講原因不愿溝通,就用哭用撒嬌耍賴來解決問題的幼兒。本文主要針對幼兒生活化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及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怎么讓幼兒生活教育活動更有效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幼兒生活化教育活動的含義和意義
(一)幼兒生活化教育活動的含義
什么是幼兒生活化教育?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其實簡單的可以理解為“生活就是人本身的一切目的”、“教學就是培養人”。幼兒園的教育不單單是指課程教育,不是教會幼兒數多少的數字、念幾首兒歌、跳幾只舞就可以了。而是一日生活皆課程,課程的內容來自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貫穿于幼兒的每日生活,具有濃厚的生活化的特征。對于幼兒來說,刷牙洗臉、吃飯漱口、如廁睡眠等衛生習慣及生活自理能力等都是生活教育的內容。從根本上講,幼兒只有在一日生活中獲得豐富的生活技能和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對事物形成相對比較抽象概括的認識,進而成長為一個能獨立、自主的人。
(二)幼兒生活化教育活動的意義
幼兒園的生活教育來源于幼兒的一日生活,完整的包括幼兒從來園到離園的整個過程。具體的在一日生活活動中可以包括來園、盥洗、喝水、進餐、入廁、睡眠、離園等常規性活動。通過一日生活活動,幼兒掌握最基本的生活經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蒙臺梭利的教育非常注重對幼兒的日常生活教育,其中在“幼兒之家”的教育中描述了這樣的一段景象:“打開地毯,并在使用過后把它收卷起來;用餐時間在桌上鋪放桌巾,而且在用餐后,把它正確的折疊好放回原位;或把桌子擺好,事后清理放回;并把每樣東西歸位。”這些活動在幼兒園里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動,如值日生學會提水、擰抹布擦桌子、鋪桌布、擺花、收毛巾、掃地、疊椅子等。再如每天午睡時,幼兒要自己脫外套外褲襪子等,午睡后自己穿衣折被子等。
二、當前幼兒生活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學齡前階段的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弱,身心都在發展期,需要大人的照顧,但是照顧過度就很容易剝奪幼兒學習自理的機會。生活自理能力差是當前幼兒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造成幼兒自理能力越來越弱,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家長過多的包辦代替
大部分家長對幼兒照顧無微不至,在家每天幫幼兒穿衣服穿鞋子,天熱了幫幼兒脫衣服給幼兒喂水;在家吃飯幼兒邊玩家長邊跟在屁股后面喂,吃水果削好剝好還要去葡萄籽再送到幼兒嘴邊;上幼兒園幫助整理書包,幫助背到背上,上學路上還抱著背著等等這些過于溺愛的包辦行為。許多家長認為這樣做主動積極的滿足幼兒的所有需求解決他們的問題才是把幼兒照顧好,覺得包辦代替比讓幼兒自己動手更加高效、利落、省事,否則幼兒做得不好,家長還得為幼兒重新收拾整理。其實這樣做雖然出于愛,但是卻沒給幼兒動手鍛煉的機會,是缺乏理性的愛,容易讓幼兒產生依賴心理,導致幼兒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短期的目光看,包辦代替讓幼兒舒服,讓家長省事;實際上,習慣了家長包辦代替的幼兒不但動手能力差,獨立自理和抗挫折能力發展得緩慢,而且容易任性嬌氣,從幼兒長遠發展來看將阻礙幼兒健康成長。
(二)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出現重知識教育輕技能經驗教育
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現代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童年期的知識學習和素質發展對于他們未來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長每天接幼兒回家,最常問的就是:“今天老師教了什么?你在在幼兒園學了什么?”而較少的去問:“你今天在幼兒園玩了什么,開心嗎?”等關心幼兒心理的問題。家長們也經常緊迫的問幼兒園老師:“幼兒園有沒有學數數的、讀拼音認字的課程,現在不學到時候上小學會不會跟不上”等各種問題。以至于不少幼兒園里“見效快”的小學化的學習內容也被納入課程,讀、寫、算之類的小學化課程及其技能訓練擠占了幼兒的游戲活動。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也偏離了幼兒教育的軌道,死記硬背生疏的古詩,抽象的不符合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的加減算數學習內容。這些純教學的東西枯燥無味,都不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需求,這樣的教學對學生很難具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學生根本無興趣去探究,注意力也很難集中。這些都是灌輸式的教學,幼兒一味的吸收,但無任何質疑和探索,幼兒的參與是被動的,機械的,更何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創新意識,這樣勢必壓抑幼兒快樂的成長,也剝奪了幼兒從生活游戲中獲得活動經驗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包亞燕.生活融入課程 課程凸顯情趣——幼兒園生活化課程模式的建構 生活教育,2012年06期:95-98
[2]董鳳華.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實施策略考試周刊,2014年A3期:198
[3]虞永平.生活化是幼兒園課程的根本特性學前課程研究,2008年10期: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