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于
摘要:學情與每個人及其教育活動的改變息息相關,包含很多復雜的內容,這也決定了它的動態性。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分析學情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以下幾種問題:拘泥于靜態教學,忽視動態教學;受思維定式的影響,絕不允許教學計劃外的內容出現在課堂上,也就是說,教育的技能不在前期預判性,關鍵是要能根據情況靈活地引導學生進入課堂中。課堂屬于學習的一個動態過程,學生是其中最大的“變數”和“意外”。教師應該根據學情的變化對課堂進行靈活的調整和指導。
關鍵詞:基于動態學情;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調整
引言
初中生正處在學習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文化知識的理解會產生差異化的認知問題,進而影響學生自身學習效果。目前,大多數教師受師本位、應試化等傳統思想的影響,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策略,導致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語言能力發展不均衡。立足學生主體,以學生的主體發展為切入點,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更為高效的掌握語言知識。基于此,本文對基于動態學情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調整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新課標中又一次被明確,可見閱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程度,但當前由于各地教育資源不平衡等原因,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仍然存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師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個體的英語水平差異。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沒有思考和自由發揮的空間,這也激發不了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統一的閱讀教學內容下,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本得不到滿足,可想而知教學效果必然不佳。同時,決定學生閱讀能力高低的因素還有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以及學習習慣等等。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時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分層計劃,做到因材施教、對癥教學,使學生徜徉在英語閱讀的海洋中。
二、基于動態學情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調整
(一)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分層的全面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首先了解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和特點,但是我們應該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去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學生。學生的個性差異、知識水平、性格特征以及學習能力等都是我們在分層和分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另外,分層時的全面性必須要體現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即每人都有適合自身發展的閱讀任務和目標。讓學生們通過閱讀切實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不是一味地讓其成為組內其他英語閱讀能力較高的同學的附屬品或者助手。挖掘每個學生的閱讀潛力和興趣,通過激勵的方式讓他們切切實實喜歡上英語閱讀,這是教師在分層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任務。同時,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情動態,教師堅持多元開發、自由開放的教學原則,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更為全面、更為深刻、更易掌握的學習方法,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實施小組合作,把握整體效益
因文化基礎、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個體在語言理解中難免存在差異,進而影響學生整體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施小組合作策略,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創設不同的學習小組,使學生整體之間形成有效幫扶關系,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整體能力,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如在Unit 8 Fashion的教學中,基于對差異化學情的考慮,為使學生整體保持一個良好共進的學習狀態,教師可以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搭配原則,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小組之間形成緊密的互學關系,進而帶動學生整體認知的發展。
(三)優化問題結構,加深語言理解
課堂問題往往能檢驗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效果和掌握情況,進而使教師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應從實際學情出發,優化問題結構,合理設計內容,使學生在問題的驅使和探究中產生深層次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教師還應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貼合學生的認知基礎,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加深學生的整體理解和語言把握。如在Unit 5 Let’s celebrate!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對文章中節日的名稱、時間、慶祝方式等內容產生初步了解,為加深學生的整體把握,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①When is Halloween? ②Who celebrates Halloween? ③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 ④What does Wendy thank Millie for? ⑤How do children feel about this festival? ⑥What do they enjoy at the Halloween party?教師通過對課堂問題進行細節化把控,一方面,提升學生對語言細節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鍛煉學生的表達技巧。
(四)教師評價進行分層,提高英語的閱讀水平
教師在教授初中英語這門課的時候,應該定期定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但是對于學生的評價也應該進行分層。教師評價學生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要監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來進行分層教學,教師可以適當地調整學習的策略,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階段性的教學效果,這樣教師就可以把握整體的教學進度,從而提高整體的一個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在設置考試題目的同時,可以設置兩種不同的題目,一種是必答題,另一種是選答題,在必答題中可以將難度進行一定的控制,在選答題中也要控制一定的難度,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從面更好地實現分層教學。
(五)教師應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
在課前,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現狀,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難易不同的閱讀材料,或設置符合個體學情的閱讀任務。在課中,教師應該高度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實時反應,以此來保證教學過程的流暢和內容的完成。在課后,多元化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和進一步掌握課堂的知識,但這些練習必須是符合學生個體實際狀況。由此可見,教學要求把握精準,所以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以達到更好地閱讀分層教學的要求。
結束語
學情是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性狀況,所以課堂教學會因為動態的學情而產生新的狀況和變化。在初中英語的閱讀課上,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動態學情,對其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和實踐,實時調整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寒月.動態評估視域下初中英語閱讀策略干預的實驗研究[D].洛陽師范學院,2021.
[2]張雅萍.淺談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98):89.
[3]黃輝鵬,吳珍珍.基于不同學情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文本解讀問題設計——以一堂市級公開課為例[J].福建教育,2017(Z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