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保英
摘要:校園安全至關重要,尤其對幼兒來講,他們沒有足夠的社會生活經驗,往往對一些危險視而不見,一旦發生意外,會給幼兒自身、幼兒園和家長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在雨天戶外游戲中要有效對幼兒的安全意識進行培養,有效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技能,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雨天戶外游戲時校園安全的現狀,進而提出加強雨天戶外游戲時校園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希望對確保幼兒健康成長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雨天;戶外游戲;校園;安全管理
引言
幼兒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其對身體的掌控與協調能力也不是很完善,因此經常將自己處于危險的境地而渾然不覺,這給幼兒的安全帶來極大地威脅,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在雨天戶外游戲時,教師要積極開展安全意識的培養,結合科學有效的教學活動以及家園共育的教學模式,促進幼兒安全意識的形成。從而有效保障幼兒的安全,提高幼兒保護自己的能力,能夠有效的規避危險,選擇安全的環境或活動進行學習,提高校園安全水平。
一、目前雨天戶外游戲時校園安全的現狀
1.思想認識不到位
幼兒園在雨天戶外游戲時安全意識方面的教學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重視程度不夠,幼兒教師只關注教學活動,對于安全意識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沒有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經驗。二是將安全意識與教學活動分離開來,沒有將二者有機融合起來,沒有意識到幼兒的各項活動都需要保證安全,不只是身體方面的安全,還有思想方面的安全,只有加強各個活動之間的聯系,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意識的教育。
2.安全教育模式單一,幼兒積極性不高
一是教師在雨天戶外游戲時安全意識的教學活動往往比價生硬,沒有趣味性,幼兒參與意識不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指令性語言較多,幼兒沒有積極參與的意識,往往存在躲避、消極等待的行為。二是在安全意識教學急功近利,講究速成。殊不知幼兒形成安全意識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要避免在課程的設置上進行灌輸式的教育,要科學的設置幼兒的活動、休息時間,在各個環節確保安全。
二、加強雨天戶外游戲時校園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1.做好雨天戶外游戲日常管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雨天戶外游戲的管理中,要加強班級日常安全管理。對于培養幼兒安全意識而言,制定合理的班級管理規范是幼兒安全和學習的先決條件。教師要根據雨天戶外游戲的聯系,制定相應的班規,提醒幼兒在雨天戶外游戲時要小心,盡量避免一些意外的發生。例如,幼兒安全管理規范可以設置如下:1.遠離坑洼地帶,不接觸帶電物體;2.雨天戶外游戲時,不要追逐打鬧;3.不要在雨天戶外游戲時翻柵欄、攀爬、玩危險游戲等。同時每天留出時間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教師要關心、關注幼兒的活動,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幼兒,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擺脫不良行為,建立基本的安全意識[1]。
2.創造安全教育環境
環境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方式。良好的環境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和生命的保護至關重要。創造安全教育環境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營造安全、舒適的教學環境。幼兒對雨天有著強烈的興奮,他們喜歡淋雨并在雨中玩耍。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發現有隱藏的安全威脅就要及時解決,為幼兒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教學環境。二是要充分發揮安全標語的教育作用。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內的樓梯、過道、轉彎等處設置一些醒目的安全標志,例如貼卡通片等,時時提醒幼兒在雨天戶外游戲時注意安全。
3.積極開展安全主題活動
自主學習是幼兒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則。通過豐富多彩的安全主題教育活動,幼兒們可以自主地獲得安全知識,不斷提高安全意識,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一是積極開展多元化活動。平時,教師應積極開展多種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在雨天戶外游戲的教學中,教會幼兒如何正確玩游戲,知道如何保護臉和五官等,不要追逐打鬧。二是積極組織有趣的活動。利用活動的趣味性,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比如在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道具,進行角色扮演,讓幼兒分別穿紅色雨衣和綠色雨衣,引導“行人”和“車輛”過十字路口,讓幼兒充分了解交通安全規則,不斷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4.利用家園共育的教學模式,對幼兒開展全方位安全教育
目前幼兒園安全教育工作大多是在老師的指導和努力下完成和開展的,孩子未來能否順利成長和發展,從教育工作的層面來看,通常取決于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的有效結合。幼兒園要加強家長對家園共育的關注和重視,既要提高幼兒安全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又要加深家長與老師的關系,加強溝通和協調,并在他們遇到問題時及時有效地進行溝通和處理,以達到最佳的安全教育效果[2]。
結論
綜上所述,面對雨天戶外游戲時校園安全的教育,幼兒園教師要積極開展教學模式的改革,實施科學的安全教學活動,利用安全主題活動以及家園共育的教學模式,有效促進幼兒安全意識的培養,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蘇曉瑛.淺談幼兒安全教育的點點滴滴[J].新課程(小學),2014(3).
[2]布維娜.幼兒安全教育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