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旦央吉
摘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在大力推進農村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方方面面進行時。建設農村公共文化事業是構建公共服務體系之中的重要主要環節。一定要進行深入思考,對于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的特點和短板,在探索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文化事業投融資體系的多種可能性有效發展,更要確保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建設順利推進,發展文化事業。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發展
公共文化服務集公共性、服務性、精神性于一體,是基于一定的公共投入和公共場域,以公共基礎設施為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和服務內容與公眾互動交流,從而發揮傳播、娛樂,教育、傳承等功能,實現公民文化權益保障,社會文化生態維護,國家文化認同等目標的文化事業。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從概念提出、體系建設到作用發揮,其發展階段已從“有沒有”轉為“好不好”、“精不精”,今后要向“強不強”發展。作為衡量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重要指標,可及性成為學界、業界亟待關注的視域。公共文化服務可及性的提出,不僅體現了滿足人民需要、實現全民共享的工具理性,更體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價值理性回歸。
1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重要意義
在當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作中,加強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建設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目標。現階段,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品質有了在幅度提升,也便利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實際需求越來越高。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從口較多,盡管現階段群眾文化取得了較快發展,但與城市發展相對比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還有著極大的差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我國公共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對該項工作加以完善可以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構建科學合理且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可以很好地減小城鄉文化差異,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穩定有著極分重要的意義。科學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打下了堅強的基礎,一旦沒能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予以足夠的重視,就難以實現全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這樣一來也就難以實現文化的繁榮發展與穩定。
2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研究
2.1完善基層文化設施規劃,優化城鄉資源配置
基層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末梢,亦是短板。為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機制,積極推進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進程,建立縣域公共數字文化綜合服務平臺,依托第三方服務平臺向基層配送數字文化資源,發布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特色資源,通過開展城鄉結隊幫扶、文化惠民工程、流動文化服務、文化志愿服務等形式,由點帶面延展公共文化服務輻射范圍,促進優質文化資源向農村基層延伸,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協同發展的同心圓。以社區、自然村為單位打造城鄉文化驛站,努力縮小群眾獲取、共享文化資源的時空成本,實現城市10分鐘、鄉村半小時就近、隨時體驗的便捷,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2.2注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
現階段,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進步,隨之來越多的新詞匯衍生子出來,如大數據、信息化等。因此,現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作也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努力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確實將其與“互聯網+”有機融合起來。大力發展和應用信息化技術,使其更好地與農村資源相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此外,在現代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工作中,還應當將電子圖書室等融合進來,使廣大農民群眾得以更加方便、快捷和及時的了解最新的信息和知識,全面落實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作,促進農村的健康、和諧與穩定發展。
2.3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想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還應當確實重視農村地區的人才培養,予以一定的人才政策幫扶,同時,還應當設立專項人才培養資金,使更多的文化人才得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公共文化建設工作中來。另外,政府方面還應當積極幫助農村地區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并制定科學合理且高效的人才培養方案,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性強的文化人才精英隊伍,積極開展定期的人才培訓和教育工作,確實從根本上提升農村文化人才的職業技能和素養。
2.4將現有文化資源與農村實際背景進行結合
要想擴大農村文化的宣傳力度,就必須要深度分析農村文化現有的資源條件,從而建設起有效的、合理的文化資源分配,在文化內容、文化資金等方面確保都能夠給文化建設做好最基本的保障。首先要完善農村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保障其能夠實現服務大眾的功能,避免出現文化館功能混亂的情況。要想推動農村公共文化的穩定持續的發展,就必須要對文化設施進行規劃和一定的收費,確保其在滿足農村人員的生活文化需求上,又能夠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服務。顯而易見,農村的文化事業是一個復雜繁瑣的過程,在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為農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機遇和市場。因此,在進行農村文化建設的同時,需要處理好有關政府部門與農村組織、農村人員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進行有效的職能分配和文化管理調整等等,進一步促進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創新與發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應當以廣大農民群眾為中心,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確實保證廣大農村群眾得以到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福利和權益,全面促進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健康、和諧與穩定,真正使農民群眾得以從思想上和文化素質上得到有效提升,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李燕凌,樸鑫宇,李慧.基于”互聯網+”的京津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v.19(02):227-228.
[2]朱柳依.關于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對策建議[J].農家參謀,2020,No.657(11):56-56.
[3]李國新.關于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9,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