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佳
摘要:歌唱共鳴,就是指歌唱發聲時,由于氣息沖擊聲帶振動而發出的聲音,同時引起了人體內其它共鳴器官、共鳴腔體產生共振的現象。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動力和基礎,也是情感表現的基礎。
關鍵詞:歌唱共鳴;頭腔共鳴;口腔共鳴;胸腔共鳴;歌唱;呼吸;吸氣;練氣;練習;嘆氣狀態
一、歌唱的共鳴
歌唱共鳴,就是指歌唱發聲時,由于氣息沖擊聲帶振動而發出的聲音,同時引起了人體內其它共鳴器官、共鳴腔體產生共振的現象。由于共鳴時所產生的泛音與聲帶發出的音構成復音,因此,共鳴使聲音得到美化,使原本聲帶所發出的單薄的聲音更加洪亮,音色豐富,表現力強,從而達到豐滿,達到悅耳動聽的效果。
正確的發音,是建立在最大限度的運用共鳴基礎之上,人的聲帶是極其短小的震動體,所發出的聲音的音量是極其微小的,主要還要靠人體許多天然的共鳴體,如:胸腔、口咽腔、頭腔、鼻腔等腔體把微小的聲音擴大、豐富、潤色。通過這些共鳴腔體來調節聲音的大小、明暗、前后位置好、音色變化和剛柔對比,并能調整其高度。
二、 歌唱共鳴的方法
(一)頭腔共鳴
主要作用于鼻腔、鼻咽腔,和鼻竇、額竇,他是各聲部高聲區的共鳴主體,對于擴展高聲區和美化音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獲得頭腔共鳴,可以先通過鼻腔出氣的方式找到鼻腔通暢的感覺,這種感覺與打哈欠和打噴嚏前的預備動作相似。
(二)口腔共鳴
發聲時口腔上下自然打開,笑肌微提,夏而自然放下并略向后拉,上額要主動向上提。上唇應當和牙齒分開,使口腔空開。這樣聲帶所產生的聲波,就會隨著氣息的流動推送離開咽侯向口腔運動,并在口腔的前上方即硬腭前部形成反射而引起震動,這就是口腔共鳴。
(三)胸腔共鳴
主要作用于氣管、支氣管,整個肺部和胸廓。胸腔共鳴的音色豐滿、渾厚,它是各聲部的共鳴主體。練習時應注意,猴頭要適當下降,從而擴大增長咽喉共鳴腔體的空間,有利于形成胸腔共鳴,加強音的共振效果。為使泛音增多,喉肌、頸肌應適當放松,氣息的控制力度也相應減弱,吸氣不宜過滿,有助于氣息的調節,從而強化共鳴效果。胸腔共鳴不是壓緊喉嚨發出的聲音,胸腔共鳴也并不妨礙發生清晰,但是喉音確實發生混濁不清,所以在練習時應多加注意。
三、歌唱呼吸的幾種方法
經過這些年的聲樂學習與查閱等方式,總結了以下幾個練習氣息的方法:
(一)嘆氣式吸氣
我們知道嘆氣狀態是向下的,而且全身都是放松的。這樣的嘆氣狀態是符合要求的歌唱氣息,所以先嘆氣后吸氣,嘆氣嘆到哪兒就從哪兒開始吸氣,唱歌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嘆氣的狀態,形成一個良性的呼吸循環,這樣在歌唱中就可以克服氣息過淺和氣息硬的問題了。(二) 下支點式吸氣
關于“下支點”吸氣法的位置,它正是在隔膜處(也就是過去的服飾中山裝的第三顆扣子處)也被稱為腹式呼吸的位置,在吸氣中,感覺直接在“在支點”處吸氣,而不是通過鼻子,嘴巴,氣管那樣去吸氣,每次吸氣都應該這樣做,你就可以做到腹式呼吸的吸氣狀態了。
(三)聞花式的吸氣
這種吸氣的方法也是可以作為練習氣息的一種較為有用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來吸氣會吸得比較深,沒有吸氣的聲音和明顯的提胸和聳肩的動作,而且易于理解和掌握,只要吸氣時嘴巴不要閉得太緊,因為嘴若是閉得太緊會影響吸氣,最好的方法是在吸氣時嘴巴與鼻子同時吸氣。
(四)高位置吸氣法
在演唱歌曲中使用高位置的呼吸法,在找到共鳴腔體和高位置打開的同時容易使氣息吸的很深并且能保持氣息的流暢、持久,這正好把歌唱的氣息、位置和共鳴三者統一起來,形成統一的一個整體。
(五)狗喘氣法
狗喘氣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氣息練習,可以練肺活量、橫膈膜力量等,雖然練習時很有畫面感,但是效果還是很顯著的。做這個練習時要把喉頭放下了,打開我們的喉嚨,橫膈膜一直要向外擴張,氣息一進一出,不停的收縮你的肚子,與此同時你的胸口是相對穩定的。你會感覺你的肚子是一個泵,不斷的發力送往自己的嘴。這樣的練習對肺活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六)練氣法寶“哈哈哈”
這個“哈哈哈”的練習,是在龔琳娜的教學視頻里學到的,我自己實踐了,也運用到了我的聲樂聯系中。我覺得效果不錯,值得推薦。那么我們在練習“哈哈哈”的時候,“哈”發音在下丹田,橫膜下壓,下丹田內收,腰腹部會產生酸痛感,這樣可以找到丹田的感覺。每天練習五分鐘以上,長此以往的練習,會讓我們的腰部充滿力量。
(七)打嘟練習
深吸一口氣,往外吐氣時讓雙唇顫動起來,保持10秒,15秒,20秒打嘟的時間堅持的唱越好。但要注意,一定要深吸氣,不要把氣吸到腰腹,每次練習用雙手又腰來感受腰腹是否漲起來,胸部保持不動,這才是正確的。還要注意嘴唇放松,不要太緊,太緊了,這個“嘟”就打不起來了。
四、歌唱中的氣息應用和保持吸對氣是唱好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它與整個唱歌狀態是息息相關的。
(一)演唱中保持吸氣狀態
在演唱歌曲的時候,一直保持著吸氣狀態,形成內外對抗的力量,不僅能保證氣息的深度,又能使歌唱時氣息能夠均勻,平穩,持久。
(二)演唱中的嘆氣狀態
一般在演唱中出現的氣不足,氣短,氣現象,這跟氣息僵硬和氣息淺有直接的關系。解決方案最好的就是放松和嘆氣,嘆氣是我們生活中的習慣,每個人都會,也很好掌握,我們可以用這個感覺把氣放下來,并保持這種狀態唱歌。
五、結尾
要使歌聲能夠自然,動聽,那么在演唱中呼吸應該是越巧越好。“依字生腔,腔隨字,以氣生字,字隨氣行”。只有這樣才能演唱好富有感情變化的各種歌曲。練習氣息的方法有很多,找適合自己的正確的,科學的呼吸方法,并且能夠做到持之以恒的練習,才能夠氣順音暢。
參考文獻:
[1]楊金紅,聲樂教學中呼吸方法的訓練與應用[り.教育,2015(4)
[2]張晨顯,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0(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