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芬
摘要: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幼兒園的教育階段游戲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知識能力的培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的教學階段把游戲作為基礎的教學活動,并將相關的知識融入到游戲過程當中可以有效的保障幼兒在幼兒園教學活動當中的主體地位。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并與園本特色進行有機結合,成為了現階段很多幼兒園的教學選擇,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游戲課程的內容,而且還可以讓幼兒教育活動更為系統化全面化。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課程游戲化;園本特色
引言:
游戲教學法是針對幼兒園階段孩子們的心理特性和身體特性教學活動,在幼兒園階段的課程教學應該與游戲進行緊密的結合,才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而很多幼兒園在創設游戲環境的過程當中,還會有選擇性地融入一些家鄉的文化特色以及民間的習俗等資源,不斷的去豐富幼兒園課程游戲內容,打造更為多元化的游戲化教學方式,在吸引幼兒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對他們進行文化教學和本土資源教學,讓趣味性與文化性能夠得到結合性的發展,注重課程建設的同時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基本能力的發展,為他們打造更為積極健康的成長環境。
1.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當中融入園本特色的意義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極具教育意義和思想意義,而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和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這些都是我們國家的寶貴文化資源,應該被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他們好奇心比較重,對周邊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并且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所以對這個時期的幼兒們進行傳統文化和家鄉文化特色的灌輸,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能夠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以及學習能力,并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使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能夠得到更為全面化的發展和培養。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在為學生組織課程游戲活動的時候,會適當的根據本地區的特色和文化進行一些園本特色教育,把家鄉的優秀文化習俗和自然資源融入到教學游戲當中,還會對幼兒分享一些家鄉的名人故事對他們進行思想上的熏陶和情感上的陶冶。
2.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把課程游戲化與原版特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2.1尊重幼兒的學習天性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課程游戲化教學語言本特色效益相結合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他們的年齡特性,正如我們前文中所稱,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都是處于3~6歲的幼兒,這一階段的他們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但是他們的年齡都比較小,所以在學習能力、接收能力、專注能力方面都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在對他們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考慮他們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以及他們的學習天性,能夠做到有選擇性的去為他們找適合的游戲方式以及文化資源進行結合教育,充分的尊重他們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結果。例如,教師在為設置課程游戲的時候,不應當設置一些具有高難度的及危險性的游戲,而應該選擇一些操作較為簡單的、適合他們的游戲,然后適當的將一些文化資源融入到課程游戲當中。
例如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人們通常會在端午節舉辦龍舟比賽以及一些有趣的傳統活動,教師可以將這些活動和比賽進行改編,在端午節前后,先為幼兒講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和有關的故事,為他們普及一些相關的文化資源和傳統習俗,讓他們對傳統節日的熱情之后組織他們進行一些相關的活動和競技,例如組織幼兒去分享端午節的故事,或者是帶領幼兒做一些香囊、粽子,鍛煉他們的手腳協調能力,然后還可以組織他們去進行一場旱地龍舟比賽,在游戲的過程當中,不僅可以充分的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游戲的快樂和文化所帶來的樂趣,相較于傳統的通過教師講授來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習俗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加有利于幼兒園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吸收,并且幫助他們融入到課程游戲當中。
2.2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年齡比較小,他們所見過和所經歷過的事物也比較少,意思,他們本身就對生活當中的一切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對周邊的人和事都具有很大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應該抓住他們這一特點,把一些日常活動中常見的事物引入到課程游戲當中,這樣可以充分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進而轉化為他們學習的興趣。而其為游戲活動與園本特色結合的方式,也會根據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在陜北的某些地區盛行腰鼓的表演。一些幼兒園就會把腰鼓的演出形式進行改進,然后引入到幼兒園的舞蹈教學或者是音樂教學當中組織幼兒排練腰鼓表演,然后再對他們講述一些有關的文化習俗和民間傳統故事,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容易被幼兒被所接收,推薦,有利于他們在學習和玩樂的過程當中,能夠領會到更多的本土資源文化知識和相關的音樂技能,在打擊油餅的過程當中,還可以鍛煉他們的手腳協調能力,打造一個健康的體魄。
2.3將園本特色與文化資源進行合理的加工
由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在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方面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對有些傳統文化資源,他們可能暫時還不能接受,或者是難以接受,教師在為幼兒選擇本土文化資源,進行園本教學內容組成和游戲化課程建設的時候,應當適當的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以及他們的年齡特征,對一些文化資源進行合理的改良和加工,以一種適合他們去理解和學習的形式呈現在他們面前,這樣才能夠進一步考慮到幼兒的實際年齡以及動手能力,有真對話的對他們進行教學。
結束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教師在進行課程游戲化教學與園本特色相結合的時候,應該針對于幼兒本身的特性,對當地的文化資源和風俗民情進行有選擇性的組織,形成,自己的特色,對幼兒進行教學,培養幼兒的參與興趣,鍛煉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充分發揮游戲教學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馬昱婷. 以兒童的方式走近兒童——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微社區開展探索[J]. 好家長, 2019(40):1.
[2]賈繼紅. 在飼養活動中提升幼兒探索能力——課程游戲化理念下的微課程實施[J]. 啟迪, 2020(5):2.
[3]張義平. 幼兒課程游戲化中的微課程探究——以大班幼兒《鋪路》微課程開發為例[J]. 新智慧,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