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 杜建國
(作者單位:河北美術學院)
二十世紀的中國處于動蕩激變的年代,中國美術在社會動蕩的年代中也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而發展,在時代變幻中美術家同樣要肩負起救亡圖存的責任。魯迅先生認為版畫是“當革命之時,版畫之用最廣,雖及匆忙,頃刻能辦”,木刻“正合于現代中國的一種藝術”,便將西方版畫介紹到中國,在中國興起新興木刻運動,大批的有志青年摒棄舊有傳統繪畫的保守,將民族、民主等作為創作的主題。在中國先后成立了“一八藝社”“MK 木刻研究會”“春地畫會”“上海木刻研究會”“木鈴木刻研究會”等與版畫相關的社團研究組織。先后涌現出胡一川、李可染、汪占非、王肇民陳鐵耕、鐘步清、江豐、陳煙橋、力群等一大批藝術家致力于民族救亡圖存的版畫藝術創作中,后來有一大批青年志士先后奔赴延安,以歌頌為主要特征的解放區木刻藝術在大眾化與民族化的道路上進行了探索表現。
在新興木刻運動中誕生,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時代背景中發展,承擔著鼓舞革命意志、啟蒙大眾思想、宣傳思想的重大責任,作品中帶有明顯的政治性與革命性,在其發展過程中版畫藝術創作的社會價值與社會功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在此時期,版畫家的創作手法以革命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為主,以延安地區新型民主生活和延安的革命現狀為創作題材進行表現,江豐、力群等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創作手法以光影效果和體積表現的寫實表現手法為主,比較注重對客觀物象的真實摹寫。黃新波、胡一川、李樺等人雖然也是以革命現實主義為主,表現手法已經趨向于表現主義。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對當時的藝術創作指明了方向,文藝創作為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服務。一大批青年藝術家深入生活進行了大量的以人民生活和革命軍人為題材版畫創作,李樺《怒吼吧,中國!》,古元《哥哥的假期》《減租會》,彥涵《彭德懷將軍在抗日最前線》,力群《送馬》,李少言《八路軍120師在華北》,張漾兮《我們自己的隊伍來了》,荒煙《一個人倒下去,千萬人站起來》等無不是這一時期的經典作品。延安時期版畫作品在創作內容上主要以延安地區軍民的新民主生活為主,具有生動鮮活的氣息,表現形式開始以陰刻法,以黑白對比組織畫面為主,但邊區軍民對這種風格很難接受,版畫工作者在創作上進行了嘗試性的革新,以求延安木刻版畫的大眾化之路,版畫工作者通過對作品創作語言與形式上的實踐探索飾演了延安木刻版畫的民族化探索。
1938 年太行山上的革命烽火熊熊燃燒,延安魯藝決定由胡一川、羅工劉、彥涵等組成木刻工作團奔赴駐地開展敵后抗日宣傳工作。1940 年秋,胡一川、鄒雅、劉韻波、楊筠、羅工柳等五人來到冀南開展敵后木刻宣傳工作,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木刻版畫工作者以及建立木刻版畫工廠,他們冒著極大地生命危險穿過戰火來到河北威縣、南宮一帶,進行木刻版畫的培訓工作,為期三個月,并在此瞅見了版畫工廠,并與當地的年畫相結合進行了藝術創作手法上的創新,將木刻版畫的藝術魅力傳播與此生根發芽。胡一川《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彥涵《春耕大吉》《保衛家鄉》等作品以明朗淳樸的藝術風格對抗敵軍民、抗戰建國、敵后軍民的生活進行了一定的表現。
抗戰勝利后“魯藝”在延安遷往東北辦學的途中曾長期在張家口滯留,著名版畫家江豐、彥涵、馬達、古元等都在此投身于晉察冀的木刻版畫運動中。1946 年4 月,中華全國文藝協會張家口分會在華北聯大成立,沃渣、江豐、古元被選為理事,分會雖然時間很短但卻使張家口成為解放區文化藝術運動的關心。古元《焚毀地契》,彥涵《審問》《向封建堡壘進軍》,羅工柳《馬本齋將軍的母親》,夏風《從敵后運回來的戰利品》等都是這一時期經典的木刻作品。
晉冀魯豫邊區的艾炎成立了 129 師木刻工作隊,晉察冀邊區的李劫夫、凌風、徐靈等美術工作者在河北進行木刻版畫的傳播,晉察冀抵觸華北核心,延安魯藝工作者在晉察冀開展木刻展覽與創作,充分發揮了木刻版畫的優勢,紅色版畫、革命題材、現實題材等在此也達到了高潮。后來晉察冀邊去為加大文化宣傳,同事根據當地人民群眾文化程度不高這一問題,創辦了《抗敵報》,主要運用木刻連環畫插畫的形式進行表現,在人民大眾中廣泛流傳,在敵后根據地中起到了鼓舞軍民堅持敵后抗戰的決心。1942 西北戰地服務團團員在河北省靈壽縣油盆村刻制出版了《戰地木刻》作品集這是目前最早的戰地木刻作品集,古塞的《憩息》,沃渣的《把牲口奪回來》,陳如的《幫助春耕》,秦朝陽的《村干部會》,李劫夫的《軍民合奏》,夏風的《練習瞄準》,關豎的《在游擊區活動的革命者》等是這一時期經典的木刻版畫作品。通過延安魯藝工作團的培訓,河北省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木刻版畫家,他們以延安魯藝創作精神為出發點,以晉察冀革命區軍民的生活為創作點進行大量的實踐,作品集多以黑白木刻版畫為主,以現實的手法描繪了解放區軍民的生活生產以及抗戰的場景,木刻作品線條流暢、造型夸張協調,傳統和現代在木刻集中完美的體現。
武強年畫構圖飽滿、用色大膽鮮亮、人物造型裝飾夸張、刀法表現粗狂,因其自身的審美特征與特性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為共產黨領導的抗戰根據題提供了大量的宣傳手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胡一川、閻素、徐靈等人先后在河北進行武強年畫與木刻版畫的研究研究,閻素的《打日本,打漢奸》、徐靈的《抗日光榮》、《立功喜報》、聯大師生彥涵、馮真、莫樸、吳勞、姜燕、與武強木版年畫藝人任大黑、張福旺、郝云浦等合作完成《夫妻識字》等作品。在借鑒武強年畫優秀傳統的基礎上與現代木刻技術結合,形成了帶有宣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新革命年畫作品,生動了宣傳了解放地區軍民的對敵斗爭、土地改革、參軍支前、新民主生活等政治生活。
紅色版畫在其發展過程中與時代發展密切結合,作品中帶有明顯的政治性與革命性,作品中表現出青年木刻家以及革命區軍民的崇高的革命性與強烈的政治性。木刻版畫作品在發展時期與中國本土現狀相結合,擺脫了歐洲木刻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木刻版畫。紅色版畫在創作中極具概括性與簡練性,運用黑白進行人物造型,而作品中的民族化表現始終貫穿于紅色版畫的發展中,作品中極富民族特色,以對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進行真是的描繪,極具概括性與典型性,并根據不同的地域特征進行不同的地域文化及風土人情的表現。
新中國成立后地域性文化特征表現的地方版畫流派逐漸興起,四川版畫、北大荒版畫、江蘇水印畫派先后崛起,北京、廣東、京滬、天津、河北、貴州等具有地域文化的版畫創作團隊也逐漸興起。
1949 年河北省成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華北局及華北文聯對河北省新年畫創作極大重視,河北省美術工作者也積極的投入到新年華的創作中,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美術作品。建國初期河北省版畫專業工作者較少,主要是晉察冀木刻培訓時期的木刻家組成,主要有閻肅、馮真、古一舟、艾炎、向群、張春峰等,為為河北省版畫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50 年代,河北版畫進入發展時期,版畫家曾景創作了《送戲下鄉》《夜雨》《長城》等作品,描繪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場景,作品以寫實為主,帶有明顯的 地域性特征與時代性。六十年代,在天津組建美術學院并開設版畫專業教學,王麥稈、孫廷卓、張堅如、田昆先后加入到版畫教學的隊伍中。在版畫繁榮發展的同時,河北省版畫基層建設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董健生創立第一個版畫創作工作室,影響了李德生、于欣光、秦毅強等一批版畫創作者。董健生的《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激戰前夜》,靳合德《柯棣華大夫》,田景庫《愛護群眾的莊稼》《為連隊服務》《新建的營房》,王麥稈《放回來的爸爸》,汪國風的《解放南方保衛北方》等一大批經典美術作品。河北版畫的發展在晉察冀木刻版畫的基礎上在新時代社會制度煥然一新的面貌中大力發展,版畫發展也和社會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木刻作品反映社會時代的真實性,反映出普通大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說明社會時代對版畫創作的影響。版畫藝術家以革命軍人、土改中的典型事件、抗美援朝、工業建設、太行山人民生活等為創作題材進行實踐創作,以寫實性的手法對軍人、工人、農民、普通大眾進行了真實的描繪。這一時期的作品表現優雅、意境、抒情之美,紅色版畫創作的風格傾向于革命浪漫主義。新中國的成立后良好的社會環境為文藝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更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紅色版畫與以往的充滿戰斗性的批判現實主義表現風格,作品內容雖然表現的也是無產階級,但新時期的版畫作品以理想抒情的浪漫主義風格表現。
改革開放后河北省的版畫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全國各地版畫群體也逐漸形成,表現地域性文化,河北省以李彥鵬、袁慶祿、滕雨峰、王杰斌、高華為代表的新秀逐漸崛起,他們的創作以寫實性手法表現紅色革命根據地、陜北農民生活、太行山風土人情。袁慶祿的《烽火歲月—小兵張嘎和玉英在白洋淀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作品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達對革命軍人的崇敬之情他的創作風格或者畫面的意味也成為中國八九十年代審美趣味的轉折點。李彥鵬的《雨后》《月夜》《暖冬(五)》等版畫作品繼承和延續了新興木刻版畫的內在精神與延安畫派的精神內涵,對社會、人生、現實的關注。王杰斌的《土窯》《方塔》,高華的《秋天的記憶》《厚土NO.1》等作品也是對太行山、對陜北風土人情的現實描繪。
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明確強調了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指出:“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包容了厚重的意識形態、內涵與濃郁的時代色彩元素,這一題材的美術作品本身擁有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以及社會價值是其余所有種類的美術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進入新時代,河北省藝術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創作了許多革命主題性美術作品。河北省文化廳連續多年主辦了“走進太行”活動,2016 年河北畫院組織全國60 余名版畫家深入太行山對承載著深刻歷史文化與審美價值的古村落進行創作表現,對繼承發展其特有的傳統文化有重大的意義。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河北省美術家協會連續多年主辦建軍、建黨、建國為主題的展覽活動。“走進太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 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 “走進太行”系列——全國青年美術家“行走長城”寫生采風創作展、走進塞罕壩——全國美術家采風、寫生、創作活動、“英雄河北·紅色基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永遠跟黨走”—— 河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主題文藝創作美術作品展等等。紅色革命題材文藝作品是講好黨史故事、深化思想認識的重要載體,版畫家用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作品完美的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經典事跡、輝煌戰績、百年榮光,用版畫作品描繪了了新時代、記錄了新時代、謳歌了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