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茜
(作者單位:河北美術學院)
校園景觀設計是校園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造校園景觀意境可以使得學生們欣賞更加有優美的景觀環境,使得他們的身心處于相對比較愉悅的狀態。當前,我國各個地區的高校對于校園建設的關注度大幅度提升,但是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卻存在有數量、質量以及規模滯后等問題,校園建設工作的改進和優化可謂是迫在眉睫。而做好校園景觀設計的意境營造,就顯得極為有必要了,其是營造良好校園環境的基礎所在。
社會的快節奏發展雖然對于社會的進步有著重要促進作用,但是其也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發生,比如說人與自然的疏離加劇、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情況加劇,而這對于人們的健康生活實際上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高校校園環境是公共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其不僅需要學好文化知識,在踏出校門之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時其還肩負有社會作用,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境界也是學校師生應當承擔的責任之一,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社會發展和進步。
現如今由于社會節奏加快,高校師生所面臨的社會生存壓力也在不斷加劇,如果校園景觀過于單一,缺乏變化性,師生可能會因為較大的工作、學習壓力以及環境單一等因素的影響,由此產生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問題,對自身的健康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如果高校師生長期處于這種負面情緒之下,得不到有效的渠道發泄,可能會產生比較嚴重的身心健康問題。而做好校園景觀設計工作,營造良好意境,構建治愈系景觀,這樣可以有效地減輕師生心理壓力,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景觀并非只是一種通用的形式,其是運用交互式、體驗式的設計元素,關注景觀環境的娛樂和休閑功能,這樣個體才能更好地感知環境之美,使得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對于高校師生來說亦是如此。
當前,我國景觀環境的意境營造中應用治愈系的時間并不是很長,相關理念尚未得到全方位的推廣,其多是被應用于療養空間、園藝療法等領域。設計者一般是從患者的身體機能、運動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出發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明確景觀所具有的治愈、健身、休閑交流及人文關懷等功能,并根據人群心理特征營造不同的景觀空間。比如說,通過改善地區微氣候、形成生態廊道營造宜居環境,使得療養空間具有緩解壓力、安撫情緒、恢復精神以及治愈心靈等作用。當前,治愈系在校園景觀設計、意境營造方面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校園內的師生對于這種治愈系景觀是沒有需求的,現如今高校師生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可謂是越來越大,從教師層面來說,教師有著升職以及績效方面的壓力,而對于學生來說其在學習和未來求職方面可以說是壓力巨大,他們內心不可避免地會生出煩悶之情,而治愈系環境的營造,則可以有效解決相關問題,使得校園環境氛圍更加優美,可以有效地放松校園師生的身心。
景觀是校園環境中治愈因素的物質載體,景觀的類型多種多樣,其可以起到陶冶情操,改善人們健康狀況,增強人們心理素質的重要作用。景觀設計者通過植物、水體、構筑物等設計元素,運用園林設計手法,可以使得原本單一的環境變得立體化,營造一種安全感與歸屬感,讓人們靜心與所處環境溝通和交流,暫時忘記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所帶來的緊張情緒,減少負面情緒對身心所產生的影響,使得自我獲得更好的發展。
治愈系景觀的表現形式可謂是多種多樣,具體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植物的治愈功能。植物具有生命力,其是景觀設計、意境營造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在景觀設計中加以一定的植物點綴,可以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設計者可以借助植物所具有的特殊屬性,以植物為橋梁,將景觀與人聯系起來,借此有效地調節人們的情緒,放松身心。據心理學研究表示,許多植物會使人產生心曠神怡之感,帶有治愈功能,所以說在治愈系校園景觀設計過程中,植物的作用與價值不容忽視。
二是場景的治愈氛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以及交流也需要一定的空間和場所,師生在校園內生活可以通過教室、宿舍、圖書館、食堂以及操場等多種場合進行溝通和交流,而這些場所的景觀如果過于壓抑和沉悶,也會對溝通交流效果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相關活動的有序實施。因此,對于設計者來說進行景觀設計、意境營造時,還應當考慮供人們聚集的休閑空間,活動場所,而不是單一地放置植物群落。治愈系景觀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人們的視線,使得人們能夠暫時的放松身心,體驗景觀,達到治愈心靈的目的。
在景觀設計中,光影是重要元素之一,光影具有顏色、溫度、質感和情感的介質,其可以給人們帶來更加豐富多變的視覺體驗。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者一般會結合色彩形成某種特定的效果,光影的形成強化了人們對于設計的認知和感受。對于自然光影的巧妙設計和適度把控,可以使得人們身處其中的時候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并且獲得視覺上的體驗,對于非自然光影的設計,則可以結合景觀環境的營造,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光影與色彩搭配得當,在景觀設計中,也可以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情感體驗,使得人們的心情變得更加愉悅。
校園景觀意境的營造設計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否則的話治愈系效果就無法發揮,在設計時,其要素如下:
1.關注意境的物質載體
校園景觀意境的營造,主要是通過物質載體的藝術處理,并通過對不同的材料、技法等的虛實結合處理,然后借助審美主體的審美想象才使得景觀的美呈現出來的。景觀是意境營造的物質載體所在,其是整體設計的基礎所在,如果沒有材料、技法的結合應用,那么一切都將會淪為空談,在物質載體的作用之下,意境變得真實可感。
2.關注意境的感知意義
意境作為景觀意境營造的出發點以及關鍵階段,其在整個設計中處于主導作用。在校園景觀意境營造期間,要達到治愈系的目的,要考慮時間思維方面的問題,因為時間的變換是無法被人為操控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不能從時間上做文章,設計者也可以結合時間的不確定性,靈活的營造校園意境,讓校園師生感受季節反差,景觀意境的差異,或者是感受應季之景的美,得到治愈心靈的目的。同時還應當考慮人文敘事的問題。景觀并非是空洞的存在,其具有話語敘事的特征。在校園景觀中,應當結合校園歷史、講述校園文化、記錄時代精神,這樣可以對校園師生產生一種鼓舞的作用。
3.關注意境的審美主體
景觀意境中所闡述的境,并非傳統語境中的環境,其是以環境為基礎,有專業設計人員對各類景物進行組合設計、搭配,產生的一種景物,受眾對自己所見之景所產生的聯想和想象最終達到的一種境界。在校園景觀意境營造時,受眾內心的感受十分重要,如果受眾對所營造的意境產生了厭煩之感,那么治愈系效果就難以有效發揮。同時,在校園空間意境營造中,境還具有不確定性,聯想與想象會因為受眾自身的理解和認知差異而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現代校園景觀意境營造過程中,要發揮治愈系的效用,就不能盲目營造,其必須要遵循以下方面的原則:
1.要與場地對話交流
意境并非是憑空想象就可以誕生的,只有在發掘、尊重、保護場地的基礎之上,才有可能創造出與場地融合的意境。因此加強景觀所在場地的調研分析就顯得極為有必要了,在熟悉了場地的空間特征,對于場地上的各種景物有了充分了解和認識之后,順應場地的發展,才能營造出更加優美的意境。
2.要堅持與意蘊合作
校園景觀意境的構思要充分考慮師生的需求,師生是感受景觀、品味景觀的主體所在,如果說師生對于景觀不認同、不理解,那么一切都將會淪為空談,治愈系的目的也無法實現。景觀的審美是動態的、變化的,其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現代設計元素,要關注其中的意蘊內涵,并想辦法傳承和發展,營造與自然平行的景觀意蘊。比如說不同的季節,人們所感受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如春天百花齊放,綠草茵茵,人們可以感受到萬物復蘇所散發的勃勃生機;夏天綠蔭如蓋,人們則可以感受到樹木青翠欲滴的賞心悅目之感;秋天百花凋零,滿地金黃的落葉卻可以給人以蕭瑟寂寥的感受;秋日的皚皚白雪、銀裝素裹給人以空曠的感覺。如果在進行景觀設計時,不能立足于實際,那么所設計出來的景觀就無法真正的契合校園師生的心靈,反而會給人一種突兀、怪異之感,這樣也就無法達到治愈效果,所以說在景觀設計和意境營造時應當立足實際,結合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素材進行景觀設計,保證景觀的設計與校園內現有景物彼此之間高度契合。
3.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治愈系校園設計和意境營造,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給生活在校園中的師生營造一個和諧、自然、美麗的校園環境,使得師生在校園中生活擁有愉悅和舒適的感受,所以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當充分從師生的角度出發,分析他們對于校園內景觀以及意境有何訴求,希望在怎樣的校園中學習和生活。景觀設計與意境營造工作實施之前,可以先進行調研分析,如不同院系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不同,其對于校園景觀以及意境設計的理解和認識也將會產生較大的差異,中文系的師生平時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時,對于傳統文化的園林景觀往往也會有所涉獵,因此他們對于含蓄、優美的景觀感興趣程度往往比較高,而對于外語系的師生來說,其在平時接觸外語和外國文化比較多,外國文化具有開放的特征,這在它們的景觀設計方面也有所體現,縱觀外國的園林建筑等,通常視野比較開闊,大開大合,而學生因為平時受到了外國文化的熏陶,對于這一類景觀的感興趣程度往往更高。所以說,在景觀設計與語境營造時應當充分從師生訴求出發,保證師生訴求得到充分滿足,才能發揮治愈系校園景觀設計與意境營造的作用和價值。
在具體的營造過程中,可以借助景觀設計方法,從多方面著手:一是重視空間分割與疏密交替。校園景觀需要在一定的空間內營造功能多樣的意境,但是任何景觀的實際空間都并非是無限的,同一景觀不可能滿足所有受眾的要求,因為受眾由于生活環境、成長背景以及審美等方面存在差異,對于同一景觀的美丑好惡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要關注空間的分割,找到一個平衡點,然后科學合理的設計,營造優美的意境,盡可能在有限的空間內設計更多的景觀,以滿足不同受眾需要,當然設計時還應當考慮景觀的多元化,要認識到空間內景觀的設計并非是簡單的數量疊加,還應當充分考慮空間與景觀彼此之間的契合度等等。在空間分割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校園建筑類別以及功能區分科學合理設計,如教學樓、食堂、宿舍等是學校師生日常活動的重要場所,這些場所的功能作用不同,與之配套的景觀也存在有明顯差異,如果對這方面問題考慮不夠充分,可能會導致所設計的景觀和營造的意境不倫不類,無法展現景觀之美,治愈系效果也將淪為空談。
二是要明確主次關系,景觀設計中有主體或者是中心,與此同時也有諸多襯托主體的配角,主次之間的關系在意境營造時應當盡早明確,否則的話,就會給人產生一種松散、混亂的視覺感受和體驗。當然,主次分明時也不能過分地強調主體,忽視配角,這樣可能就會破壞景觀的整體性。此外,主次關系的明確依然可以從校園師生的角度出發,考慮他們的審美需求,分析他們在校園內不同的場所,希望欣賞到何種類型的景觀,探索這些景觀對于個人的心靈是否有治愈的效用,以便有效展現景觀的美,同時給校園師生以舒適之感。
總之,校園景觀設計、意境營造其不僅是簡單的自然環境布置,環境優美與否,與校園師生的身心健康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優美、舒適的意境,獨特的景觀設計,可以使得校園師生感受到多元化的美,對他們的身心有著重要的治愈作用,因此在校園景觀設計、意境營造過程中必須要提高對于治愈系的關注度,從多個角度著手,做好相關設計工作。